APP下载

分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审计

2016-06-17田慧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弊端合理性内部审计

田慧玲

摘要: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内部审计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产完整性,财务信息真实性;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及员工经济责任明确;确保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安全稳定。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以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合理性;弊端;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实施内部审计为大势所趋,内部审计是各项经济业务开展与管理的必要保障。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一系列内部审计的行动和过程,是理论结合实际创新的产物,有其合理性所在。但是由于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逆因素,内部审计仍存在相应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结合一定的策略,可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合理性

(一)有利于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资产完整性、财务信息真实性

内部审计涵盖面广,其中财务收支审计为其重要部分,审计内容集中在事业单位资产是否完整、经济收支活动是否合理合法,财务信息单据是否健全。这样便将事业单位资产、收支、票据置于监督体系之中,确保公开有效,准确地捕捉潜在的风险,使运营状况最大限度符合目标值所在。因此,可以对本单位经济发展态势、运营状况做到良好的把控与监督,有利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及员工经济责任明确

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经济责任的归属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责任是否明确关乎事业单位成败大局。经济责任明确则事业单位在运营中便可秩序井然,目标坚定;反之,责任分配不明确,内部协调出现问题,徇私舞弊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会酿成严重后果。

内部审计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对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及人员所负责的经济活动作出监督与评估。其中,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内的经济活动评估则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从根源上保障事业单位有序发展。

(三)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安全稳定

内部审计在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完整,信息真实,发展有序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作出准确的评价。通过经营状况、投资效益及资金利用合理性可判断事业单位运营效果。内部审计通过对其运营状况的评估,能够将国有资产及集体资产的收支把握在可控范围内,增强财政预算的核心价值。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

(一)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

内部审计作为顺应新时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于审计标准而言,依旧采取落后的理论作为依据。显而易见,这已严重阻碍制度的健全发展。在实施内部审计的多年间,我国出台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现有法律法规并未涵盖事业单位范围内。同时,现有的《审计法》中并未对审计人员的民事责任作出明确解释与规定,欠缺规范力度。

(二)事业单位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

目前为止,有相当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置审计部门,并未拥有独立的审计监督权。同时,审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工作中与决策者衔接不到位。员工审计范围不明确,对自身工作未能独立准确完成,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受到威胁。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专业性质人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现状堪忧。

(三)内部审计未得到事业单位相关领导足够重视

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够透彻,将其简单地归结为监督与审查,将其看做形式主义,未能做到由“监督”向“服务”转变。并且,很多领导对内部审计过程没有深刻地研究,内部审计一职空缺或闲置,甚至批判内部审计阻碍经济效益的实现,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该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对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必然下降。

三、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策略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唯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内部审计制度才有其存在的真正意义,而不是作为一项制度虚设于事业单位内部。通过分析内部审计自身合理性及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现提出以下二点解决策略:

(一)健全国家财政法规,完善单位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制度实施过程中,财政法规的缺乏直接导致单位财务管理中对其重视不够。相关部门应该从现有情况出发,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唤起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进行中有理可依,切实保障该制度的优越性,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

事业单位内部完善财务管理,将支出约束机制的建立提上议事日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及资源使用率,避免浪费,杜绝腐败。事业单位在完善财务管理中务必使评价标准合理化,将监督和评价机制真实有效地展开。

(二)开展事业单位内部主管领导及员工的培训

事业单位设置内部审计的出发点为监督与服务,而事业单位中的违纪行为集中在财务人员和主管领导身上。一方面,对财务人员和主管领导作相关的培训,使其从法律法规和道德两方面监督自身行为。另一方面,加强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了解内部审计的实质所在,着重强调其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所在,使主管领导可以足够重视,并且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完成内部审计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历史由来已久,并且在顺应新形势中得到极大的肯定与重视,这与其自身的合理性密不可分。但是,任何制度在其发展中难免存在其不可避免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制度也不例外。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长远发展的政策,不能一蹴而就。但是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体系中有其巨大的优势。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仍需要与时俱进,尽最大可能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猜你喜欢

弊端合理性内部审计
跟踪导练(四)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