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英雄同气概 一脉正气共凛然

2016-06-17李兴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气概

李兴

摘 要:文天祥《过零丁洋》和夏完淳《别云间》虽时代各异,然气概相同,充满凛然正气;也因时代各异,襟怀有别,所以两诗气势有别,各有千秋。

关键词:气概;凛然正气;比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34-01

热爱自己的民族,为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甘作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长河中那些为民族利益国家命运奔走呼告,舍生忘死的民族英雄值得人们崇敬;而他们身陷敌手、身赴国难之际的吟咏,大多慷慨激烈,充满正气,在历史的天空久久回荡。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过零丁洋》和《别云间》,就是英雄赴难之际以死明志,抒发襟抱的好诗。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一生为抗元而奔走,被俘就义,留《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诗作彪炳史册。《别云间》作者夏完淳,一位颇有才华的少年诗人,南明抗清英雄,14岁随父起兵抗清,历经三载,舍生忘死,一往无前。17岁在家乡被捕,英勇就义,留《南冠草》《狱中草》等诗作辉耀千秋。

两诗作者生活的历史环境不同,人生经历各异,但是透过历史缥缈的雨烟,不难看出两诗的作者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当时的进步事业。元灭宋,清替明,都是历史上典型的外族文化入主中原。所以生活在宋末和明末的文天祥和夏完淳,思想上都打上传统的民族统一、中原一统的烙印,他们势必为自己那个时代衰危的国势而奔走。表现在诗中,便是相同的民族气节民族情感下的悲壮慷慨,刚劲有力,以死明志,大义凛然。两诗都是发自肺腑的咏志诗,也是血泪凝成的诀别诗。两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正气凛然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国,爱自己的民族的最高表现。具体地说来,两诗有以下共同点:

其一, 壮志未酬身赴国难的处境奠定两诗感情基调的沉雄悲愤。《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全诗概括了文天祥一生的主要经历,体现出他为祖国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精神,沉雄而不痛楚。《别云间》是夏完淳被捕后押离故乡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对亲人的深深的眷恋,表明誓死不屈的决心,悲凉而不凄苦。可以说,两诗都是字字血泪的诀别诗,因境遇一致,其感情基调也跨越数百年时空而相似。

其二 ,千古同源的民族气节铸就两诗爱国情感上的慷慨激昂。同样历经战斗的洗礼,同样面对死亡的威胁,文天祥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生死观;年轻的夏完淳眷恋故土,于悲愤中忽见慷慨,心中有悲而不源于儿女私情,巨大悲痛来自报国无日的公心。两首诗都不愧为民族气节爱国情感的绝唱,也是诗人的人生绝唱,唱出了民族大义,民族气节,唱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其三,对经历的回顾勾起诗人悲壮情感,对国势和个人命运的反思激励着诗人的殉国之志。《过零丁洋》用首联回顾的经历,“辛苦遭逢起一经”中融入了多少人生感叹,“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又饱含几多世事辛酸?而《别云间》的“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更是对个人身世对抗清历程的悲苦总结。回忆充满苦涩,而当回忆的尽头是衰微的国势是多难的民族命运,他们都自然地心系民族安危。身世与民族危机相浮沉,感情与国家命运共休戚。以死殉国,这是他们情感和意志的必然选择。

当然,因阅历不同,气象便各有千秋;襟怀各异,内容深浅便各有不同;虽有相同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但诗人情感的渲泄和表达又有悬殊。

首先,慷慨有别,心境各异。文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夏诗沉郁悲凉,雄浑激越。虽都是人生绝唱,《过零丁洋》通篇洋溢着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感,连颈联里两个颇带感情色彩的地名“惶恐滩”“零丁洋”都只为表达为国奔走的生路之艰。全诗充溢着英雄气概,刚劲豪迈,毫无遗憾,大义赴死,以身殉国。而《别云间》出自17岁年轻诗人之手,其被押解离乡时父亡母单,妻有身孕,其万千思绪,怎一个“难”字能容?这“难”,包含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包含了对怀有身孕的妻子的不舍,包含了对未来的儿子的期待,包含了对故乡山山水水的无限眷恋……正是这份“难”,让我们看到其内心的真实的悲愤、悲凉,这些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情感,正是诗人面对死亡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原因。

其次,阅历不同,境界各异,胸襟悬殊,表达有异。文天祥是南宋名臣,大文学家,其诗含蓄隽永,气势充沛;夏诗思绪万千,自然流露,真挚直白。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用尾联自然托举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光耀千古的人生誓言,这是来自诗人内心的呐喊。明人称“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此诗的尾联,是全诗的精彩收场,也是作者情感的高度升华。夏完淳在诗里,毫不隐讳地展示自己内在情感的复杂,一个“难”字,包含了斗争之艰,思乡之苦,离亲之痛……思绪万千,满纸血泪。苏辙云:“文者,气之所形”,从人生阅历上不难看出两诗表达力度的差异。

综上所述,两诗虽题材相类处境相近主题相似,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等都有区别。正所谓:千古英雄同气概,一脉正气共凛然。同入誓死不归路,胸中丘壑自有殊。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气概
【中吕·山坡羊】咏长江(通韵)
男子气概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的文化学解读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梅兰芳
刚柔并济
男子汉
两性互动下的解构与重构*——论爱丽丝·沃克《紫颜色》中的黑人男性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