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研究

2016-06-17李小茜何建成胡冬裴曹雪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胸痹临床特点

李小茜,何建成,胡冬裴,曹雪滨

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研究

李小茜1,何建成1,胡冬裴1,曹雪滨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陀中心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9月收治的气虚血瘀证CHF病人1 451例,探讨CHF气虚血瘀证发病年龄、性别差异、原发疾病情况以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等。结果CHF气虚血瘀证多见于80岁以上病人;50岁~70岁男性以及70岁以上女性病人较为多发;多见冠心病、房颤、2型糖尿病、脑梗死等并发疾病;中医病名多为胸痹心痛病;临床表现多为胸闷、气促、心悸、下肢浮肿、乏力、胸痛、小便量少、舌红、苔白、脉细等;心功能Ⅲ级以及BNP在1 006 pg/mL以上的病人较多见。结论CHF气虚血瘀证在发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情况以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等方面有一定的特点。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多发于许多器质性心脏病的后期。中医药对于本病的预防与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是故本病的中医学研究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医学研究中,证候研究是重点与难点所在,亦有较多研究关注证候的规范化问题。从复杂性科学的高度入手,开展病证结合研究被认为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较好思路[1]。前期研究中发现CHF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特点,气虚血瘀证为其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候之一[2-3]。本研究选择气虚血瘀证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特点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可望为其证候的规范化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在前期的临床病例回顾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了1 451例CHF出院病人病例(2010年12月—2012年9月)[4],进行了相关的证候规范,并对本病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归纳。本次研究主要是对CHF气虚血瘀证临床上的年龄、性别分布、伴发疾病情况、中医病名诊断、心功能分级以及脑钠肽等特点进行提取归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陀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2010年12月—2012年9月收住的CHF气虚血瘀证病人。

1.2纳入标准具备明确CHF、心功能分级以及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病例。

1.3排除标准重复出现的病例;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1.4病例采集方法病案室调阅病历。

1.5评价与筛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整理病历,提取并录入数据信息,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评价以本次发病情况为准。

1.6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SPSS18.0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年龄分布经过总结统计,1 451例CHF病人中,气虚血瘀证128例,男性65例,女性63例;发病年龄方面,CHF为增龄性疾病,多见于80岁以上的病人。进一步分析,发现气虚血瘀证在50岁以上,其中50岁~59岁有14例(10.9%),60岁~69岁有8例(6.3%),70岁~79岁有38例(29.7%),80岁以上68例,占到总体的53.1%,可见,CHF气虚血瘀证的病人以80岁以上年龄段最为多见。

2.2年龄性别综合情况本病证总体性别并无明显差异,将年龄与性别因素综合考虑后,CHF气虚血瘀证70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在构成比上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病人,而50岁~70岁男性构成比与同年龄段的女性病人比较则相对高一些。详见表1。

表1 128例CHF气虚血瘀证

2.3并发疾病情况CHF常出现在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病例整理分析中亦发现,临床本病病人多有其他疾病伴发出现,涉及循环系统、内分泌、消化甚至呼吸系统等多科疾患,并发率在10%以上的疾病详见表2。

表2 128例CHF气虚血瘀证病人主要并发疾病

不难看出,冠心病作为CHF重要的原发疾病,亦是本病证最常见的并发疾病。除了以上并发率较高的疾病之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许多其他伴发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性心脏病、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陈旧性心梗、帕金森病、前列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临床CHF病人病情之复杂,可见一斑。这些疾病虽然出现频次较少,却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

2.4中医病名诊断情况中医学中并无CHF的病名,是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归属的,在本研究中,目前临床的中医诊断病名包括胸痹心痛病、喘病、心悸病、水肿病,而在128例CHF气虚血瘀证病人中,以胸痹心痛病为中医病名诊断的最多,有69例(53.9%)。2.5症状表现归纳本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出现率>10%)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布详见表3。

表3 128例CHF气虚血瘀证病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证病人多有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此外,还有病人出现便溏、汗出、口干、口唇紫绀、夜尿、颈动脉怒张、头痛等表现,值得进一步研究。主要舌、脉象(出现率>10%)的情况详见表4。

表4 128例CHF气虚血瘀证病人主要舌、脉象

舌红、苔白、脉细为128例CHF气虚血瘀证病人的常见舌脉象,同时出现的还有舌青紫、舌胖、舌有齿痕、苔黄、苔滑、苔少、脉滑、脉涩、脉结代、脉缓、脉数、脉浮等。

2.6心功能分级与脑钠肽(BNP)目前较多研究表明,CHF病情的轻重程度以及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心功能分级情况、脑钠肽都有密切的关联,可以为CHF证型标准的量化提供参考与依据[5-6]。在本研究的128例CHF气虚血瘀证病人中,有明确心功能分级的有124例,总结发现,以心功能Ⅲ级最多,有84例(67.7%),其次为心功能Ⅱ级27例(21.8%),Ⅳ级有13例(10.5%);有BNP检测结果的病例共24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衰分级标准(NYHA分级)[7],将BNP结果分为:1级(小于95 pg/mL)、2级(95~221 pg/mL)、3级(221~459 pg/mL)、4级(459~1 006 pg/mL)、5级(1 006 pg/mL以上)五个等级,发现BNP在5级病人较多,共11例,4级5例,3级4例,2级3例,1级1例。具体规律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3讨论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果发现,CHF气虚血瘀证多见于80岁以上的病人;性别方面虽无明显差异,但是50岁~70岁男性以及70岁以上的女性病人相对较为多发;常并发冠心病、房颤、2型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中医病名主要为胸痹心痛病;临床主要症状为:胸闷、气促、气急、心悸、下肢浮肿、乏力、寐差、头晕、胸痛、小便量少、舌红、苔白、脉细等;心功能Ⅲ级以及BNP在1 006 pg/mL以上的病人相对较多。

随着CHF临床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医疗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关注本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而目前对于CHF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实验模型的确立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与评价等方面[8-11]。相对而言,对本病证的临床规律以及辨证标准的研究较少,目前关于CH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多是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进行的,即主症:心悸气短,胸胁作痛,颈部青筋暴露,胁下痞块,下肢浮肿。次症: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由于CHF的原发疾病较多,影响因素较纷繁,而证候本身更是人这一复杂巨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是故现有的诊断原则以及标准很难满足临床辨证需求,亟待充实与完善。

本研究是前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CH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相信随着后期更加深入的研究与临床验证,可以较客观地综合确立本病证的诊断标准,推动CHF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晖,陈家旭.试论证候诊断规范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天津中医药,2008,25(6):465-468.

[2]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等.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1):58-60.

[3]李小茜,何建成,曹雪滨.基于系统和网络生物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1):57-59.

[4]李小茜,何建成,黄品贤.基于临床病例回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339-1345.

[5]刘镇,古春花,郭玉花,等.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LVEF、CO、CI及BNP的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2,36(7):484-487.

[6]陈婵,张鹏,陈建新,等.冠心病心衰病人心功能分级与中医四诊及证候要素分布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870-872.

[7]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166.

[8]黄浩.益气通络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10-11.

[9]张艳,方素清,姜凯,等.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14-15.

[10]张为,鲁卫星.养心氏片对冠心病心衰气虚血瘀证血清脑钠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185.

[11]胡元吉,周红梅,郭金瑞.参芪汤对气虚血瘀型心衰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4):29-31.

[1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0.

(本文编辑王雅洁)

Study 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ith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Li Xiaoqian,He Jiancheng,Hu Dongpei,Cao Xueb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with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by clinic retrospective study.MethodsClinic retrospective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Longhua Hospital,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and Putuo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ecember,2010 to September,2012.The correlations of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of CHF and age,gender,primary illnesses,and laboratory indexes had been studied and summarized.ResultsCHF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was mostly seen in patients aged over 80,especially in male aged 50 to 70 and female aged over 70.The common primary diseases w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atrial fibrillation,diabete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F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 chest obstruction and heartache disease.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chest distress,shortness of breath,palpitation,edema of lower limbs,lacking in strength,chest pain,scanty urine,red tongue,white fur,and thin pulse.Patients with this syndrome pattern of CHF were mostly in cardiac function Ⅲ level,and their inspection result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were mostly over 1 006 pg/mL.ConclusionThere are definite characteristics of CHF with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in relations with age,gender,primary illnesses,and laboratory indexes.

Key words:congestive heart failure;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clinical characteristic;retrospective analysi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73398);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No.XBR2011070);上海市博士点建设基金(No.K110412)

通讯作者:何建成,E-mail:hejc8163@163.com

中图分类号:R541R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3.002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3-0233-03

Corresponding Author:He Jiancheng

(收稿日期:2015-02-09)

·临床医学论著·

猜你喜欢

胸痹临床特点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