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的氧化实验改进

2016-06-16余瑾刘林单颖张芬

化学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

余瑾 刘林 单颖 张芬

摘要:针对上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铝的长毛”演示实验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实验改进。改用新鲜剪下的铝丝及温度计,省去了打磨铝片的操作,且仅消耗1滴汞盐溶液,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升温及“长毛”现象。改进后的实验演示效果好,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重现性高。

关键词:实验改进;铝的氧化;氯化汞;催化作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5–007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铝的氧化实验是上海教材高二化学的演示实验[1]。失去了致密氧化膜保护的铝片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长出白色氧化铝“毛”并明显放热。铝表面长白毛的过程其实已经是吸氧腐蚀,有文献提到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分析该反应产物(产生的白毛)是一种无定形体的水合氧化铝(Al2O3·nH2O)[2]。

教师在实验时需将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的一端插入Hg(NO3)2溶液中约半分钟,拿出并用滤纸小心吸干、静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铝片表面长出“白毛”,若用手触摸铝片的另一端能感觉到铝片温度升高。

铝片长“毛”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铝片的打磨,即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是否除尽。经多次实验笔者发现,教师是用砂纸手工打磨的,个人操作效果肯定会有差异,演示的效果就不稳定。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后发现[3],有教师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沸水和氯化汞溶液除去氧化膜并形成铝汞齐。这种方法实验效果很好,也比较稳定,但实验装置和操作不够简便且实验耗材多,耗时略长。当然其中用氯化汞替代教材上的硝酸汞是个好建议,有资料显示:“氯化汞中的氯离子对铝的吸氧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此法(用少量氯化汞溶液制出铝汞齐的方法)用于铝和水反应制氢的实验准备上也同样有催化作用。[4]”

第二,铝片表面水分的去除。铝片表面水分需要吸干,若有水残留,反应时升温会变慢,则氧化的速率也就变慢了。然而吸干时如果过分用力,可能会破坏表面的铝汞齐,一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第三,环境因素。该实验的反应速率会受到环境温度及空气湿度等因素影响[5]。

除了反应速率的问题以外,铝的氧化实验的现象是否易于感知或被观察也是该实验优化需要考虑的。该实验有两个明显现象,一是长“毛”,二是放热。从演示效果来看,放热这一现象只能用手接触铝片的方法感受,鉴于硝酸汞的毒性,操作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实验的设计进行优化。改进后的实验安全性高、重现性强、操作简便、试剂耗用极少、现象明显。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剪刀、温度计(100℃量程)、滤纸、小试管(8×60mm)、铁架台、烧杯、漏斗、酒精灯

试剂:铝片(厚度约0.2~0.3mm)、0.1 mol/L HgCl2溶液、蒸馏水

3 实验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实验中需将缠有铝丝的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温度的变化及长“毛”的现象。装置如图1所示。

4 实验操作

(1)用剪刀沿铝片的一边剪下一条细铝条,断面是未被氧化的光亮的铝,如图2所示。

(2)将铝丝扭成螺旋状(为了让“白毛”向四周扩散“生长”),并缠绕在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见图3。

(3)将缠好铝条的温度计在0.1 mol/L的HgCl2溶液中蘸一下,时间约3秒钟,见图4。

(4)取出后不用吸干直接悬挂在铁架台上,估计约1滴HgCl2溶液留在铝丝上作用产生铝汞齐。1分钟左右出现“长毛”现象,通过温度计读数观察,温度最高会上升至90℃左右,耗时很短。

(5)取下铝丝卷,置于冷水中,观察铝与水的反应,可见水中在铝丝上方出现许多细而密的小气泡,远看似白雾状,取小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见图5),约1~2分钟后可收集到半试管气体,取出小试管并将小试管口靠近灯焰进行检验,可听到清晰的爆鸣声。

5 改进的意义

(1)实验操作简便,重现性强。改用现剪铝丝的方法代替了砂纸打磨,获得了大量不含氧化膜的新鲜铝丝,大大加快了与氧气的反应速率,实验耗时短,产生白毛的实验仅约1分钟就可以完成。因为放热明显,在操作上进一步简化,省去了滤纸吸干铝丝的步骤。改进后的实验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小。

(2)实验现象明显,演示效果好。氧化实验时“白毛”和升温两个现象同时出现,改进后使用温度计显示温度变化,现象直观,最高反应温度可达90℃以上。在实验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还能观察到有水雾(由水蒸气形成,是试剂中的水受热气化)。

(3)实验绿色、环保、安全。实验中HgCl2溶液的用量极少,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实验者与HgCl2溶液的直接接触。

参考文献:

[1]姚子鹏主编.高级中学课本(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

[2]王程杰,李桂林.铝片长毛实验中几个问题的解惑[J].化学教学,2009,(4):5~7.

[3]叶永谦等.铝与水反应演示实验装置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5,(2):62~63.

[4]王程杰.关注氯离子效应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5,(11):53~58.

[5]姚晓红主编.高级中学化学实验手册·高中(试验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83.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
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建议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巧妙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
探究有效的实验,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