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

2016-06-16陈东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维课程教师

陈东红

【摘要】现代的生活已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应“微”而生。面对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无奈、学生学习地理的困惑和教师教学上的疲惫,微课程能否为地理教与学带来不一样的变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本文从针对个体巧设问题情景、预测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和利用微课程教学类型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谈论如何设计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地理逻辑思维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6-02

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感慨地理上课听得懂,但到具体问题不会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地理概念,原理性知识掌握不牢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完整。但这些不足又很难解决。因为高中地理课时有限,加上学生不管是地理知识还是地理思维能力都很欠缺,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地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很难有自己深刻的体会。但如果把时间让给学生,学生能利用好吗?班级那么多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哪怕再细分为小组,也总有学生比较被动。教师又如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呢?这确是一大难题。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教育模式,也许是解决这难题的一大助力。微课程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和互动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那么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一、还原生活,针对个体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教师平时应多关注收集生活中有趣,有用的话题资料,利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电脑和麦克风等将它结合地理知识以视频方式呈现,使之成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和简单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利用与现实问题有联系的情景针对学生个体来展开学习活动。由于这些地理知识被碎片化后投射到有针对性的现实生活问题,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通过眼、耳、口和脑的调动,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提取知识,而是会有探索的热情,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处理气候与农业区位选择的关系,传统教学一般是通过介绍各农作物的分布与气候分布,结合活动题1要求学生利用图文资料说明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难以引发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结果2013年福建省质监文科综合地理37第⑵小题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从“亚热带能种热带水果说明它比同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要高”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部分学生直接就认为蒸发量大,却不理解蒸发大和“优质水果”之间的关系。

有鉴于此,我们可如下设计:按照教学目标将气候要素细化为气温、降水、光照、水热配合条件和气象灾害等小目标。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别设计不同教学类型(讲授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或探究学习型等),有针对性地创设不同的情景来启发学生。如补充东北大米的特点,导入“南方盛产稻米,但为什么人们喜欢买东北大米?”这样的问题情境往往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模拟和预测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

地理逻辑思维就是借助地理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过程,归纳共性和规律,综合概括出地理特征等的思维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一条脉络。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但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微课程强调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内容学习。学习过程遵循这种原则,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地理逻辑思维的进行。

故而微课程的设计,教师应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按照不同的学情,模拟和预测学生的反应,将地理知识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小环节形式呈现出来,使之符合学生个体的思维习惯,清晰地显示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不能漫无目的或缺乏条理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程序或方法参考。哪里出现问题,就指导学生针对那一个方面再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自身的体会和感悟,演绎派生出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从教师处获得“告知式”的解析。另外还可在实施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虽然学习时间放给学生自主,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利用好微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更可及时反馈学生各环节学习效果和地理思维能力水平。

例如人教版必修3探究西北地区沙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可引导学生建立如下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去滚动学习对应部分的知识内容。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多层次等的联系。虽然微课程知识以碎片化方式呈现,但教师可运用思维技巧,把若干地理概念或事物赋予巧妙的联系,使学生知道从哪里想,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获得新的理解。但这其中一定要注意紧紧抓住“微”的特点,小目标、小体系、小内容。一旦什么都收入其中就失去了微课程的优势,教师也就很难操作了。

三、利用微课程教学类型的多样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高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目前微课程开发的教学类型主要有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联系型、实验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和探究学习型等。同一地理知识要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需要制作成不同教学类型的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可以提高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下面就以讲授型、问答型和启发型三种最易与传统授课混淆的微课程教学类型为例,挖掘它们不一样的作用。

讲授型微课程主要是教师主讲,系统授课,能高效率地系统传授知识。它和传统的讲授型授课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讲授型课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变成“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微课程由于知识碎片化且生活化和趣味化,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时的一种需求,不仅可以回避上述的弊端,而且可以模仿教师的思维,提高学生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对地理事物的表述也会更加准确、精炼。问答型微课程不是简单的教师问教师答,或者根据学生可能的问题教师答,而是以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自问和解决问题。教师结合地理知识提出一个真实性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任务,鼓励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不断优化自主学习。对于问题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和解决。教师以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教会他们运用思维规律来提问。启发型微课程从个体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可先创设一种与地理知识符合的情境,再让学生感悟;也可一步一步地精练归纳,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或者设置两个地理事物、现象,在比较分析中一步一步地掌握学习内容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实际上每一种教学类型在微课程的体现都有不同的作用,运用得好是可以很有针对性地促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人教版必修2为了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其一可以采用启发式微课程。以“鲁尔区的兴→衰→治(复兴)为明线,区位优势→区位因素的变化→扬长避短为暗线。”明线为暗线服务,设置一系列的微课程内容,建立一种逻辑关系逐步启发学生。其二制作问答型微课程。教师巧设问题,与学生思想进行交锋,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将知识、原理渗透到情景问题中。

现代的生活已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应“微”而生。教师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等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课堂中或者课外时间选择性地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并不是面向全体直接讲授知识内容,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地辅导等引导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一经出现,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火热起来。而高中地理教学的宗旨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这两者的理念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利用微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希望我们教师可以在生活的细节中,去追思解决问题;去发现和生成,让自己从执行者转变成为研究者和开发者,在有趣的、简单化的研究开发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 23(5):31-35.

[2]杨波.地理微课程如何开发与使用[J].地理教育, 2013(11).

[3]李建.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课程教师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