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016-06-16苗承菊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好书实效性

苗承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3-02

在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课文时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认真的分析、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及教学内容,而在课外阅读时却实效性不高,虽然都是把文字读一遍,但收效却不多。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阅读范围窄、阅读量少。学生比较喜欢通俗读物,如卡通漫画书,对科技知识读物不感兴趣,不太喜欢文学名著。

2.从阅读目的来看,消遣性阅读成为主要目的,而真正为提高阅读能力人数不多。

3.读书笔记只能写到摘录好词佳句的程度,很少有写心得体会的读书笔记。

4.阅读时间短,随意性强。没有固定时间阅读,阅读效果差。

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目前,在农村小学,开展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

一、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激发兴趣,增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产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阅读兴趣全靠老师来培养,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情境感染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自我陶醉,自读自乐。

2.巧借教材激趣。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3.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断,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鼓励阅读

4.借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大家爱读书的故事,还可以让班级公认的“读书之星”交流读书体会。

5.借竞赛激趣。“争胜之心,人皆有之。”通过开展阅读竞赛,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指导选择,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犹如交了一个益友。”读书好比吃奶,让孩子吃羊奶还是吃狼奶,结果截然不同。对于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社会经验的父母、老师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来读。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各年级阅读书目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现在,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方法。因此,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但爱“读”,而且会读。

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我专门规定了阅读时间,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品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五、在活动中强化“读”。

为了把学生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习惯持续下去,我们把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活动中,一是做了“好书推荐”,让孩子们以读书卡的形式,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大家,孩子们兴趣极高;二是阅读了“名人读书故事”,把自己读到的名人读书故事讲给大家听,引领孩子们从小喜欢阅读;三是低年级举行了故事大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了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收效甚好;四是畅游故事王国,让学生诵读中华五千年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五是开展了“读书跳蚤市场”活动,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和同学交换,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拓宽了阅读的领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浓厚氛围,极大的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读完一本读物后,我们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认真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

七、会记阅读笔记

平时,我就要求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采蜜集”,让学生把所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积累起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一是原文摘抄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摘录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感悟法,即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俗话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阅读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好书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推荐一本好书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好书推荐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