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
2016-06-16麦志昌林沾醒
麦志昌 林沾醒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 鹤山 529700)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
麦志昌林沾醒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529700)
摘要:目的:对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 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按照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及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利于术后散光的矫正。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角膜地形图;角膜切口;术后散光
白内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较易出现角膜散光,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后裸眼视力有着不利的影响。据有关学者研究后指出[1],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会对角膜散光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按照来院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48眼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1±6.5)岁。参照组48眼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为(68.5±7.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将角膜病变、有眼部手术史、青光眼和高度近视、有糖尿病史、有葡萄膜炎的患者予以排除。
1.3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底以及裂隙灯等。患者行手术前30 min,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10007)进行滴眼,使其瞳孔得到充分扩散。术前10 min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90082)实施表面麻醉。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均使用典必殊滴眼液、眼膏局部抗炎治疗。
1.3.1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该术式选择长度约为3.2 mm透明角膜切口,方位为10∶30~11∶30;另一个辅助切口方位为2∶30,长度约为1 mm[2~3];其后完成一个直径5~6 mm环形撕囊,待进行水分离和分层后,使用钻凿劈核法将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同时将残留的皮质抽吸干净,而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关闭切口。
1.3.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选择的切口为长度7 mm巩膜隧道切口,与角膜缘的距离为1 mm,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完成直径7~8 mm环形撕囊,待水分离和分层完成后,将晶状体核旋转分离出囊袋至前房,并以圈套器一边注水一边下压切口后唇,直至娩出晶状体核,使用双腔注吸针头将皮质吸除干净,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囊袋内,待完全将黏弹剂吸除后关闭切口。
1.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角膜散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比较(±s)
注:与参照组术后比较,*P<0.05。
散光范围 参照组术前 术后观察组术前 术后1~2 D >2 D 1.69±0.41 2.99±0.75 1.58±0.52 2.74±0.86 1.66±0.38 2.95±0.72 0.89±0.48*1.48±0.75*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比较(±s)
注:与参照组术后比较,*P<0.05。
观察组术前 术后1~2 D >2 D范围 参照组术前 术后0.15±0.17 0.18±0.14 0.68±0.35 0.69±0.37 0.18±0.32 0.22±0.18 0.88±0.36*0.82±0.38*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白内障手术种类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不仅是一种复明手术,同时更是屈光性手术的体现。虽然目前的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完成手术后较易出现角膜散光,甚至对患者的裸眼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该问题成为当今临床备受关注的话题。据有关资料显示[4],在行白内障手术时,选择不同切口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因此,选择适宜的切口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以往的手术中,主治医师常选择透明角膜切口,虽然对结膜的损伤较小,且出血量较少,操作也相对简单,但是该切口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据有关统计表明,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散光的患者,其几率达到95%[5~6]。因此,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而促进患者裸眼视力的快速恢复。简单而言,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不大,但是在手术期间,超声乳化针头会损伤切口的组织,使其发生轻度错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组织变得更加松弛,改变角膜曲率,从而提高了散光的发生率。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主要将投射到角膜表面上的影响进行处理,利用彩色编码将其地形图绘制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角膜曲率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术后角膜的像差[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及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利于术后散光的矫正,因此,临床上可以进一步的推广并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奕志.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及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6):731-735
[2]谢海南,聂闯,陈穗桦,等.白内障手术前后A超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对比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0):1082-1084
[3]刘冬梅,刘正峰,毕宏生,等.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5,35(3):290-292
[4]邵敬芝,张凤妍,王显丽,等.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1,32(6):558-560
[5]江一峰,祝延红,汪曦,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6):505-507
[6]任燕伶,张卫,李志松,等.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镇静效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31-33
[7]刘万蓉,谢招犇,唐爱东,等.计算机引导下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5,36(12):1155-1159
·诊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30
收稿日期:(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