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2016-06-16阴小龙
闫 超 阴小龙
(1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 咸阳 712046;2 西电集团医院 陕西西安 710077)
不同手术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闫超1阴小龙2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咸阳712046;2西电集团医院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和“L”型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分别采取外侧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的48例跟骨骨折术后行钢板内固定取出的患者,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甲级愈合率为95.83%,切口愈合时间为(12.87±1.596)d,未出现切口并发症;“L”型切口组甲级愈合率为79.17%,切口愈合时间为(16.45±2.963)d,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小切口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L”型切口组(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物取出中效果显著,创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切口并发症少。
关键词:跟骨骨折术后;外侧小切口;“L”型切口;切口并发症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临床上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多采用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但“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多而复杂,其中手术切口的软组织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2]。取钢板内固定物时同样会面临此类问题,特别是初次手术出现切口并发症的患者,二次手术时更需慎重。临床上大家往往只重视初次手术技巧,对于骨折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钢板内固定物的研究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外侧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物取出时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跟骨骨折术后行钢板内固定取出的患者48例。纳入标准:(1)均为闭合性骨折后愈合病例;(2)均为外侧“L”型切口甲级愈合;(3)达到骨折愈合标准,术后8~14个月,平均12个月。排除标准:(1)有糖尿病史;(2)有周围血管疾病史。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小切口组24例(24足),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40.5岁,吸烟者3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7例,交通伤5例,扭伤2例;“L”型切口组24例(24足),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6.6岁,吸烟者2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8例,扭伤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充分查体,完善跟骨侧位及轴位片,明确骨折及软组织愈合情况,确定钢板及螺钉型号、大小,备好配套器械,吸烟患者禁烟[3]。
1.2.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L”型切口组:取原手术切口“L”型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 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达足背和足底皮肤红白线交界处、沿皮肤交界向前,呈“L”形,末端至第5跖骨底,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钢板及螺钉,取出内固定物。小切口组:术前患者摆好体位,将铁网格放在跟骨外侧,C型臂透视定位,根据铁网格显影图像判断钢板及所有螺钉的位置,在其相应的格子上方直接用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术区消毒,铺巾,上气囊止血带,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 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达足背和足底皮肤红白线交界处,长约5 cm,均全层用手术刀直达钢板锐性切开,但不能用电刀切开[4],显露部分钢板及钉帽,再根据螺钉体表标记点取3~4个长1.0~1.5 cm刺孔,用弯钳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显露剩余钉帽,依次取出螺钉,最后取出钢板,所有患者检查无误后双氧水、盐水冲洗伤口,在无张力下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伤口适当加压包扎。
1.2.3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给予活血、消肿对症治疗,术后伤口定期换药,14~16 d视情况拆除缝线。
1.3疗效判定标准术后伤口定期换药,观察并记录切口的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切口愈合标准判定:(1)甲级愈合:切口直接愈合且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2)乙级愈合:切口有炎症反应,出现红肿、渗出、皮缘裂开等,经加强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3)丙级愈合:切口出现皮缘坏死,感染化脓,经切开引流,加强换药或植皮后愈合。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切口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L”型切口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s)
切口并发症[例(%)]小切口组“L”型切口组分组 n甲级愈合[例(%)]乙级愈合[例(%)]丙级愈合[例(%)]切口愈合时间(d)24 24 23(95.83)19(79.17)1(4.17)5(20.83)0(0.00)0(0.00)12.87±1.596 16.45±2.963 0(0.00)2(8.33)
3 讨论
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目前多行手术治疗,而钢板内固定能整复距骨下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和Bohler角,达到解剖复位[5]。临床上多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1年左右,当骨折愈合时,需将内固定物取出。传统的内固定取出方法是取原手术切口,逐层分离,暴露钢板及螺钉,取出内固定。但是由于跟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伤后跟骨周围软组织也严重损伤,加上跟骨周围特殊的解剖特点、初次手术时对跟骨周围软组织的剥离,极易导致严重的切口并发症,据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37%[3],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与负担。当骨折愈合后需要取内固定物时,传统的方法取原切口入路,组织剥离多,损伤大,对周围的软组织再次破坏,特别是初次手术出现切口并发症的患者,发生再次切口并发症的风险极高,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尤为重要。外侧小切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外侧小切口的优点:(1)切口相对较小,避免损伤跟骨外侧血管,不影响跟骨外侧的血供;(2)减少了对周围皮肤软组织的剥离,牵拉;(3)切口小,暴露少,大大减低了切口感染、坏死的可能;(4)术后切口愈合快,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外侧小切口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L”型切口组。综上所述,与“L”型切口相比,外侧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取出中效果显著,切口愈合快,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特别是同时合并肥胖、糖尿病、吸烟、高龄及瘢痕体质的患者[6]。
参考文献
[1]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等.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J].中国骨伤,2014,27(7):540-544
[2]周玉宽,张彪,胡廷军.外侧L形切口和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57-358
[3]郝东升,陈晨,王东,等.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30-35
[4]王瑞良,张媛,李森,等.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缘坏死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2):169-170
[5]李春宇.跟骨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148-149
[6]许新忠,荆珏华,张积森,等.56例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预防和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1):984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37
收稿日期:(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