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分析

2016-06-16赵培标汪亚东盛宇星

大学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基础学科就业对策

刘 芳, 赵培标, 汪亚东, 盛宇星, 陈 静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南京210094)



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分析

刘芳,赵培标,汪亚东,盛宇星,陈静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南京210094)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相伴而生.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且呈多元化趋势.与应用学科学生比较,基础学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这与基础学科本身基础性强、成才所需教育年限长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调查了高校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并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基础学科学生就业的具体因素,提出了扩大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空间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学科; 就业; 原因;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的主要方式,毕业生不再受过去“统包统分”政策的限制,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域的选择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的新情况、新问题呢?由于基础学科与工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基础学科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范围﹑就业流向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文章[1,2,3]对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近几年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研究工科院校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规律、成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国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从2008届的559万人增加到2015届的749万(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大,凸显出的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较大.我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从金融危机前的2007届毕业生的87.5%下降到2008届的85.6%,但在2009届(86.6%)有所回升,并在2010届(89.6%)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就业水平.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同时还影响就业质量.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月收入.我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从金融危机前的2007届的2064元下降到2008届的1890元,但在2009届(2130元)有所回升并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在2010届继续增长,达到2479元.可见,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10届开始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整体就业状况处于上升态势.

表1 2008-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尽管如此,我国大学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还有待提高.首先,近几届毕业半年的大学毕业生,只有约六成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相关;而约四成在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学生在大学学习三到四年,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用不到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比较差,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的要求,所以不被专业对口的岗位所雇用,只能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劳动市场上某些专业岗位数量较少,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应过多,导致部分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同时,在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的人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并且有60%的人认为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初次就业质量不高也反映出高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其次,从2008届到2010届大学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初始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可见,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还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这也导致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而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无法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毕业生.

本文所用数据包括对2012届至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问卷抽样调查以及对2016应届毕业生关于选择就业因素的抽样调查.调查的调查对象均为“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的毕业生.调查以电子邮件方式分别向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两类调查问卷所需要回答的问题不同,相对来说已经毕业的学生需回答整理的问题较应届毕业生来说多一些.

1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结果

我们通过网络对各地往届以及应届基础学科学生进行了就业流向的抽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具体问题的交叉图表分析如下:

1.历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分析对比

首先探究男生与女生在学历方面是否存在差距(见图1).

图1 性别与学历的分布对比图

由图1中男女双方各自学历分布可以看出男女双方学历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由男女双方毕业高校的分布却能看出明显差异:由图2可以明显发现 “211”及“985”重点本科学校中男生明显比女生多.

图2 性别与毕业高校的分布对比图

由下面两个图表(图3和图4)可以看出男女在选择专业方面也有着部分差异:

女生在数学以及中国语言学等专业多于男生,男生则在物理以及化学等专业多于女生.另外,男生普遍分布在理工类院校而女生则是人文理工类院校大致上均匀分布.

图3 性别与专业的分布对比图

图4 性别与学科类型的分布对比图

接下来我们对不同年份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的难易程度进行比较.首先是比较历年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间:

图5 毕业年份与初次找到工作花费时间的分布对比图

由图5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在毕业前或一年内找到工作,但每个年份的毕业生都有至今待业的.这便是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具体体现.那么究竟是哪些学校或者哪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呢?下面来看以下图表:

图6 学历与初次找到工作花费时间的分布对比图

图7 毕业高校与初次找到工作花费时间的分布对比图

图8 专业与初次找到工作花费时间的分布对比图

由图6、图7和图8分析可以发现:首先可以看出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待业问题大于本科以及硕士高学历的毕业生;其次各个不同层级的高校的基础学科毕业生都面临的就业危机至今待业的问题;最后可以看出哲学历史学这类人文类基础学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生物类理工类基础学科毕业生.

那么,不同专业的基础学科(此处指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大致为何种企业单位呢?以下就给出详细的分析:

图9 专业与就业单位的分布对比图

图10 专业与就业类型的分布对比图

从图9和图10中首先能明显得出哲学历史类的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总的看来基础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历史学主要是从事教育业,生物主要是进入医药食品业,数学主要进入商贸业.

图11 专业与就业关联程度的分布对比图

由图11可以看出各个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是否对口的问题.可以得出大部分专业出来后所找的工作都与自己大学所学内容有一定关联.

图12 专业与首次工资的分布对比图

而由这个对比各个基础学科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正式工作的工资.由图12可得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便能有5000元以上高薪的专业大多分布在物理,化学生物这一类理工类的专业.

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一下往届毕业生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工作的.

图13 毕业年份与就业渠道的分布对比图

由图13不难看出,在2012年毕业生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招聘广告找到工作,而2013年毕业生则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关系介绍和社会招聘会找到工作,相对而言,2014年以及2015年毕业生则都是主要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从这一对比可以看出校园招聘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且一年比一年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了.

由于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对象具有针对性:即只局限于对基础学科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而在现实生活中同上述两段内容中提出的大部分学生更多的选择是在找工作时同时参见国家性的其他考试或者选择考证,更有许多毕业生为了避免面临就业的难题或者自身学历或者学校不太知名的毕业生为了更好的竞争力选择继续升学(考研)或者出国深造.

2.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排序分析,主要从城市、学生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三个大方面考虑.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基础学科毕业生还是普通工科大学应用学科毕业生,自身的个人能力是就业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选择就业单位最重要的因素:薪酬水平以及个人发展水平.后面的关于城市的条件影响因素排序可以对西南部分就业精英缺乏的城市提供一定的帮助,根据影响因素的排序,可以相应的对城市薄弱的方面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进入该城市进行发展.

3.已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好坏分布情况的分析

为了了解已经就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我们对已就业的毕业生做了一个工资概况调查,将工资划分为6个组,并对属于这个范围的人数做了正态检验,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就业毕业生的首份工资分布情况表

从表2可以看出,工资范围的人数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即处于中等工资的人数分布比较大.正态分布的峰值出现在2000元-3000元之间,这说明即使这些毕业生已经就业,但是找到的工作工资也普遍地并没有特别好.

这反映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现代的高校毕业生不仅就业难,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2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之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方面更加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更加慎重.而受近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多大型企业裁员,中小企业倒闭,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尽管现在的全球经济出现了一定的低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并未达到人才饱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形势还是如此严峻,问题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市场实际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并不是缺少岗位,而是缺少对口的岗位.真正就业难的是基础学科毕业生和应用性学科中人数过剩的毕业生.那么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在何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与实际分析得出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

① 基础学科的学科性质限制了就业选择;

基础学科具有稳定性、滞后性、复杂性和高耗性四个特点.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遵循效益性原则,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最快地获得最大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必然要把眼光盯在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为其带来效益的应用学科上,而不愿投资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效益的基础学科上.反映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就会出现基础学科毕业生不被认可、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教育部门的有关统计显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专业是近年来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想找一个稍好一点的工作比较困难,这在全国应该是普遍现象.据统计,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10 以上,而长线专业的需求却微乎其微.近年来,像IT 类、外语类、自动控制、部分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市场的欢迎,而像农、林、地质类专业以及像历史、政治和其他一些传统的纯理论专业的就业也越来越难,一些新兴的单位人所不了解的专业就业率也非常之低,如社会学类.可见,就业难的一些专业往往是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这是由这些专业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是一个市场调节的过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够及时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这种需求越旺盛,为相关专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就越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就越景气,从而形成了应用性学科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的现象.市场是比较直接快速的反应调节机制,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长线基础学科显然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机制,从而出现就业难甚至无岗可就的现象.

② 国家对基础学科毕业生职业前景规划的缺失限制了该学科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由于基础学科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反应度较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市场不需要的学科,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功利和浮躁的心理,实用主义思想盛行,很多人因此认为基础学科缺乏实用性.很多搞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的人都得不到社会认可,不能得到与其劳动付出和实际价值相匹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限制了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和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基础学科毕业生都没有从事本学科的工作,导致专业培养与社会需要完全脱节的现象,造成教育成本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实际上,就业应该是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共同作用的过程,市场不能调节的情况应该由宏观调控来补充.但我国对那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为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社会舆论导向也没有正确认识基础学科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中的尴尬境地.

③ 基础学科毕业生数量超过社会实际需求量.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是近年来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相适应的.在这种形势之下,高校正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轨,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不是每个专业都需要扩招.实际上大多数基础学科只能是一种精英教育,理论学科培养的是专家,而不是单纯的职业人.而综观现在高校招生的情况,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选择应用性专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应用性专业的分数越来越高,从而分数较低的学生就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分配到了基础学科学习.可见,高校并没有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数来规划基础学科的招生数,出现基础学科学生数实际上超过社会实际需要的数量.而高校对他们的教育也并没有向精英化方向引导,而是仍然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完全不匹配的现象,这是造成很多基础学科毕业生很难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的重要原因.

3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之对策

传统基础学科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各个高校不可或缺的专业,他们承载着高校继续发展的学术基因,支撑着高校的科研宝塔.但是基础学科的性质、国家的政策规划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处在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基础学科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基础学科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改变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需要国家、高校、毕业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① 国家应加强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合理定位基础学科的发展前景;

② 高校应充分重视基础学科在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 基础学科毕业生应增强自信,明确职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

那么作为一名基础学科毕业生,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己以更好的就业:

①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正确择业观;

② 要科学定位、知己知彼、实事求是;

③要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

④要具有自主创业的魄力和勇气,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⑤要避免以下几个择业心理误区:

(1)从众心理;(2)虚荣心理;(3)挫折心理;(4)自卑心理;(5)迷茫心理.

只要基础学科毕业生能够按照以上五个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国家政策改善与学校的帮助,那么基础学科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实现基础学科毕业生科学就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书营,占德胜. 基于Markov过程的大学生就业移动预测模型[J]. 大学数学, 2010, 26(6):155-161.

[2]邱相凤, 刘月波, 周轩. 基础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为例[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5):51-53.

[3]石彤菊,马新顺. 受教育程度与就业之间的对应分析[J]. 大学数学, 2009,25(6):143-146.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Flow of Graduates from Basic Subjects

LIUFang,ZHAOPei-biao,WANGYa-dong,SHENGYu-xing,CHENJing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School of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China)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college enrollmen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 is urgent, and shows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applied subject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es from traditional majors is specially serious.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discipline itself, the long time for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low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orient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students’ own condition, etc.

Key words:traditional discipline; employment; reason;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11-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1292); 2014年-2015年南京理工大学科研训练项目

[作者简介]刘芳(1978-),女,博士,讲师,从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的研究.Email:sdqdlf78@126.com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454(2016)02-0043-10

猜你喜欢

基础学科就业对策
以战略远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临床医院培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