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处理历史课中的语文知识

2016-06-16杨白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陶冶历史课历史

杨白玉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历史和语文的教学经验,把历史和语文知识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一是把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为历史课堂的主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二是利用古代诗词,作为历史课堂的感情线索,丰富课堂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三是把历史阅读材料,作为历史课堂的主战场,从中学习文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拓展学生视野。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有效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历史和语文成绩均获得双丰收。

【关键词】历史与语文 知识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4-02

如果你在乡村中小学上一个班的语文课工作量肯定是不够的,往往都要搭上一两个班的历史课。在三十多年的这种语文加历史的教学模式下,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得历史、语文学科成绩均获得双丰收。

历史与语文如并蒂之花,它们的相似点很多,它们的知识连接点也不少,如成语故事,古代诗词,历史名著等等,无处不与语文历史交汇,无时不与语文历史并轨。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同时,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利用既教语文又教历史这一契机,把语文和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和历史课堂里都有兴趣,都有收获。现在我就来谈谈历史课中,我是如何正确处理语文知识的。

一、把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为历史课堂的主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历史课就是故事课,我读小学、初中时,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因此至今难忘。从远古传说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欧洲文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处没有动人的故事,无处不与成语相会。从“尧帝禅位”中,我们知道了禅让制度的民主;从“大禹治水”里,我们看到了不屈的精神;从“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焚书坑儒”里,我们看到了暴君的末日。在“巨鹿之战”中,我们领略到了霸王“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在“万世师表”“老子出关”的故事中,我们品味到了圣人的美德。在春秋争霸里,我们品味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成语故事,管仲如何报“一箭之仇”,晋文公为何“退避三舍”;也认识了敢于“问鼎中原”而最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更加深了对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等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在学习这些故事的同时,我们不但了解了历史典故,还收集了成语,了解了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样就借历史丰富了我们的语文知识。在我的历史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概括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写一段有文采的人物评论,这样既牢记了历史,又为语文写作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可谓一箭双雕啊。

二、利用古代诗词,作为历史课堂的感情线索,丰富课堂情趣,陶冶学生情操。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中,古代诗词无所不在,教师在讲到关于此段历史时,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收集一些相关的古诗,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如我在上《张骞通西域》时,讲到阳关,于是引出学生学过的关于阳关的诗句:“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感知时代背景,了解阳关的作用。当讲到玉门关时,引出王之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展示玉门关的天险和偏远。用浓浓的诗情,引导学生走进茫茫沙漠,悠悠幽幽戈壁,去感悟张骞通西域的不易,体会张骞的爱国激情。如果教师在历史课中,牢牢抓住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之作为历史课的情感线索,这样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历史知识,陶冶的更是高尚的情操。

三、把历史阅读材料,作为历史课堂的主战场,从中学习文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拓展学生视野。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历史材料题的分析,是历史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果材料题的分析,学生有了明确的方法和步骤,这就能大大提高历史教学成绩,提升优生率,让你获得成功的快感。对于材料题的分析,我们就得按语文课的方法去上了。首先要读懂文意,如果引用的是历史原著,这还得用学习古文的方法去做,理解常用字词,翻译文段,然后再划出重点句,概括文段意思,最后再进行思想的拓展等等。这样的历史课,既能对语文知识进行补充,也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时还可根据文段中的人物事例,要求学生写一段具有文采的赞颂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历史知识,这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有效的历史课堂。

总之,语文历史是一枝并蒂之花,如果我们在历史课上正确处理和运用好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中,灵活运用恰当的历史知识,我们的课堂将大放异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杜芳,《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猜你喜欢

陶冶历史课历史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不再孤独:爱是我们的舞场我们的朝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