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生动的石雕实践交流课
——走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向明“无名匠”石雕工作室

2016-06-16田汀洲西安美术学院74102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开放传承艺术家

田汀洲 (西安美术学院 741020)



一堂生动的石雕实践交流课
——走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向明“无名匠”石雕工作室

田汀洲(西安美术学院741020)

摘要:“开放的西美”是西安美术学院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发展大战略,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而提出的办学宗旨。西安美院雕塑系学生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系列活动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放办学”的思想体现,也反映出当代艺术教育者所具有的远大理想和开放的办学思路。为期两周的艺术家工作室实践交流学习,不但提高了艺术技艺,而且在以后的艺术生涯规划方面得到了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帮助与指导。在带队导师西安美院雕塑系王起跃教授的指导下出色的完成了石雕创作任务。此行,受益匪浅。

关键词:开放;教学;艺术家;南派石雕;传承

西安美术学院学生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活动第四期,此次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小镇,中外闻名的“石雕之乡”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向明的“无名匠”石雕工作室,进行了学习交流与实践创作。

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是西安美院雕塑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放办学”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培养出综合应用能力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艺术人才;其意义在于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从有限的师资,单一的教学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到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场地、空间的转移和学习内容的扩展;让学生能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使艺术创作更接地气。传统教学模式的打破,解放了学院的教学管理,让社会参与共管;稀释了在校教师的授课量,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让社会有能力之人参与教学;解放了学生,让学生在社会或行业系统中学习锻炼,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方方面面的变化是紧随时代的,也与当今多元文化发展需求和开放的办学思路密不可分。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走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向明主持的“无名匠”石雕工作室,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在交谈中大家提到了美术学院教学的三条主线:一是,西方传统教学体系,主要以学习人体泥塑,打好塑造基础为主;二是,当代观念性教学,为了开发艺术创作思维,培养创作创新能力,以多种创作手段和材料的介入为学习方式;第三,应该算是中国传统雕塑教学了,但传统雕塑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对我国优秀的古代雕塑以及民间雕刻的继承和研究方面,尚不足,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有句话说的好,“高手在民间”,一点都不夸张,通过在王向明大师的无名匠工作室访问参观,见到很多优秀的南派石雕,有表现海底世界题材的;也有表现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还有雕刻蔬菜瓜果等生活题材的。技艺可谓精湛,巧夺天工呀!让我们折服。王向明大师介绍说,他每件作品都要花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设计与创作,件件孤品,有人曾出过大价钱,但他不卖。因为每件作品中不光有他和无名匠团队的心血,更重要的是世上只此一件,不可重复,这就是石雕艺术的独特之处。他还有个很好的想法,要牵头成立南派石雕研究所,计划新建南派石雕艺术博物馆把这些优秀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欣赏,为把中国南派石雕技艺传承好而做出一定努力,这也是一个艺术家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又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无名匠石雕团队带头人,他现在的成功与自身努力和天赋有关,也与家族传承分不开。据王向明大师说,他的石雕手艺是祖传的,他生活在石雕世家,向他哥哥和叔父学习石雕,学了三年,就出师了(当地师徒关系惯例)。后来自己还去过高校进修学习,去美院学习也就是开拓眼界,打开艺术创作思维,更多的石雕技艺还是家族传承的。

自古中国的大多技艺传承是师徒相长,在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王向明说:当下美术学院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工艺美术大师,企业家的交流,创造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就是学院民间相长。其实他非常羡慕在美术学院学习的同学们,能得到正规的造型训练和扎实的理论学习,尤其在做人体雕塑方面自己是非常欠缺的,希望能向大家学习。当然王大师很谦虚,同时也反映出民间艺人在技艺传承和创作中的需求。相反,作为美术学院在传统技艺的继承方面也应加强。说到实处,就美院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要求,是个较大的问题,王向明说:坚持很重要,好多美院毕业的学生想法都很好,思维也活跃,但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上的要求,其实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眼高手低”是当下大学毕业生的通病。但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就是得多到企业和社会实践,花更多时间把技术练好,再结合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会慢慢成为眼手同步的艺术家。这样的优秀艺术人才,企业是很需要的,哪怕做自由职业者,技术和理论结合也是很必要的。这是王向明大师给当代大学生的中肯建议。

王向明大师从20岁开始创业,事业发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他说自己在一次出国游学时,与欧洲艺术家的交流中,他发现国外的艺术家大多都很执着和勤奋,认定的事或艺术道路是会坚持做到底的,会为一件事或艺术主张花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他从中体悟很深,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那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南派石雕技艺”。王向明介绍说,传统的惠安石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了更好的传承这门技艺,王向明于2013年创办了“无名匠石雕工作室”。此工作室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将写意元素和手法应用到创作中;二是,镂空雕刻,不仅雕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当然这与娴熟的技术和雕刻工具的演变分不开的。第三,就是利用石皮的不同色彩和质感与石雕题材相结合,统一中求变化,开辟了新的表现语言。自己希望以后会尝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传统南派石雕中,开辟更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他说:做艺术一定要有耐心,同时也要大胆,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任何一件事做好都不太容易,所以要能坚持。希望自己能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将中国南派石雕艺术传承好,发展好。也在不断的挑战自己,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他的一件作品一做就是八个多月,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为了理想也就值了。

在谈到毕业生就业方面,他说,我们惠安的艺术环境是很适合雕塑系毕业的学生来工作的,我们这里需要优秀的雕塑设计人才,做泥塑稿的也很缺,很欢迎雕塑系毕业生来崇武工作。这里的工作条件也很优厚,对艺术创作人才可以提供免费的创作场地以及食宿等,艺术人才的发展空间很大。自己一直在做无名匠石雕工作室,是希望传统的手艺有人继承,更希望有大学生能参与其中。在近三年中无名匠工作室创作了70多件作品,件件都是精品,希望能在10年后创作几百件作品,建一座中国南派石雕艺术馆,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了,也与当地政府的意见一致,这个馆建成后在研究南派传统石雕的基础上,还会融入当代文化元素,希望能开辟一片艺术新天地,打造成惠安的文化新地标。所以大学毕业生在这里有很大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

最后,王向明大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与西安美院师生多交流,共同发展进步,有机会能共同办展览,将民间石雕技艺与学院派和当代艺术结合,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也建议同学们在以后的创作中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寻找自己的雕塑语言。就像李克强总理说的,要有匠人精神,当然不是说要匠气,而是孤注一掷的做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祝大家学业有成,为我国石雕艺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而努力。

结束了对“无名匠”石雕工作室的访问和实践,听了王向明大师对自己艺术生涯和创业的介绍以及艺术思想的传播,我们从中学到了石雕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做事的人生态度的。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与民间艺术大师和企业家交流学习。愿王向明大师的“无名匠”工作室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将南派石雕艺术继承和发扬的更好。西安美术学院开放的办学思想,将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田汀洲,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猜你喜欢

开放传承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