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病的病症及诊治措施
2016-06-15董军
董军
摘要: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对该病进行确诊;预防该病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治疗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关键词:牛流行热;诊断;预防;治疗
1流行特点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一般称暂时热,呈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由于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四肢僵硬,走路跛行,不少人称为撮腿瘟或软脚病。该病在不少地区都有发生,因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影响,一般经过2~3天恢复正常,个别严重者常因瘫痪而被淘汰,有的因未及时治疗而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2发病原因
牛流行热病毒是导致牛流行热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主要传播媒介是吸血昆虫。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可在肾脏、睾丸以及牛胎肾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该病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呈流行性或跳跃式流行。高温高热、闷热、多雨潮湿、通风条件差等环境均会促进该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本病特征是牛突然发病,一过性高热,虚弱、呼吸系统障碍。潜伏期2~7天。初期少量牛发病,随时间发病牛逐渐增多,病牛体温上升,可高达40℃~42℃,食欲开始减退、停止反刍,精神萎靡,瘤胃蠕动弱,有轻度瘤胃臌气,部分牛粪便带血,犊牛拉血痢。粘膜潮红,流泪,甚者羞明,鼻镜干燥,初期鼻流浆液性鼻涕,后期呈粘性;呼吸紧迫,咳嗽,头颈直伸,张口伸舌,个别行走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每分钟50~100次,喘气如拉风箱。少数病例于发病12~36小时内死亡,急性病例发病1~2小时突然倒地死亡,听诊肺泡音粗厉;孕妊母牛发病早产、流产或死胎,患病牛尿量减少,尿液呈黄色或褐色、浑浊;部分病牛肌肉及关节痛疼,个别步态不稳,喜卧不站,跛行瘫痪,常因瘫痪被淘汰,或因治疗不及时继发感染而死亡。
4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见于呼吸道,大多数可见肺充血、水肿和肺问质性气肿;在肺的尖叶、心叶、膈叶前可见暗红色的小叶性肝变区。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或出血,肝、肾等实质器官浊肿,真胃、小肠及盲肠呈卡它性、充血或出血变化。
5诊断
依据此病大群发生,传播迅速,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征。临床表现,眼角呈现紫红色,肺部听诊,呼吸粗励,肺泡音减弱,可听到破碎型锣音及捻发音。严重病例会出现颈部、背部、肩脚部周围皮下气肿,手触动有捻发音,叩诊呈鼓音,可确诊该病为牛流行热病。
6预防措施
6.1保持环境整洁
饲养环境的清洁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播,坚持每隔几天对牛舍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消毒药可用赛斗呐、瑞得士、三敌粉或生石灰等。也可以用高效杀虫剂喷洒牛身。蚊蝇叮咬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做好驱蚊虫工作,也可以避免该病发生。
6.2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草料,以增强牛的体质。经常保持牛舍清洁干燥、通风凉爽。减少阳光直射,防止牛群中暑,做好降温工作。定期接种疫苗,第一次接种之后,隔3~4个星期再进行一次接种。
6.3对病牛的处理
对已经染病的病牛进行隔离,未染病的假定健康的牛进行观察,对其注射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对重症患牛特别是乳牛,应在加强护理的同时,采取相应的综合疗法。
7治疗措施
7.1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药物,以解热退烧。高烧不退的患牛给予强心解毒措施,静脉注射安那加注射液10~20毫升,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2000毫升,配合用凉水敷头、洗身、灌肠;对呼吸困难或伴有肺水肿的病牛,配合静脉滴注氟美松注射液50~150毫升。加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以防继发感染。跛行和瘫痪患牛可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或氢化可的松等,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7.2中药治疗
制止瘤胃臌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灌服白糖蚯蚓水300毫升,酸菜水或酸笋水250~400毫升,一次灌服。
中药治疗宜选用清肺、平喘、化痰、解热、通便的方剂进行辨证施治。主方为紫胡40克,黄芩30克,甘草20克,大青叶30克,双花30克,连苕30克,薄荷25克,大枣20克,共为末,1次内服。
根据不同类型,治疗也不同。胃肠型的主方加胡莲、穿心莲。西药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和黄连素等。治疗瘫痪型的主方加牛膝、川断、红花。西药可选用水杨酸钠、可的松等。肺炎型的主方加桔梗、公英、葶苈子。跛行兼体温高型的主方加桂皮、公英、丹皮。
8治疗体会
头孢噻呋钠具有杀菌能力强、抗菌谱广,对无名高热、反复高热等具有独特疗效。黄芪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反刍开胃针具有开胃健脾,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之功效。复方氨基比林则有解热作用强的功效。因此利用这4种药物配合治疗牛流行热病,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