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 原始森林里的美丽梦想

2016-06-15

中国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乐施会生态旅游彝族

早在2000年做农村参与式评估时,让保护者从保护成效中受益的生态旅游概念就被提出来了,这是于晓刚说服老百姓要保护森林的一大理由。几年之后,生态保护已初见成效,山里的鸟儿多了起来,猕猴、狗熊等野生动物逐渐又有了踪迹,这时,波多罗要以她最美丽的风光迎接客人的到来。

波多罗村生态旅游经历了两年的筹备过程,2008年,绿色流域先请来专家到山上考察,跟村民介绍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村里成立了旅游小组,大家一同寻找和发掘有彝族特色的旅游资源。

村民代表到四川大凉山、云南红河州和贵州等地少数民族村寨参观考察,村民们学习红河州可邑村管理旅游和发掘利用传统文化的经验,体验大凉山彝族农家乐和彝族毕摩文化。绿色流域还支持村民代表到外地接受社会企业培训和NGO财务管理培训。这些外出学习机会既开阔了村民们的眼界,又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

村民们回来后与全体乡亲坐在一起,共同制定了波多罗旅游规划。乐施会提供资金支持原材料购买,村民自己投工投劳,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和彝族文化展示中心。村民们把收集到的彝族文化资料和传统生产生活用品陈列在这里,把波多罗村引以自豪的生态资源等展示在这里。

刘雁和村民们共同挖掘波多罗村的故事,自己写旅游手册和讲解词,培训村民讲解员,来主导自己文化的解说权。在菜谱开发中,村民们整理传统食谱,如彝家坨坨肉、苦荞粑粑、生态老腊肉等彝族特色食品。恢复了“火把节”期间点火把、送火把等传统活动,还专门设计了迎宾仪式。

恢复传统不仅仅是为了旅游挣钱,也是借旅游契机重新焕发民族文化光彩。少年时代跟随一位老毕摩遍游大小凉山的老村长很高兴看到这些传统的恢复:“文革时我们改过服装,现在又改回来。接客人时候的毕摩仪式、火把节的礼仪、丧葬仪式上的牦牛尾巴、婚礼上要念的经都得到了恢复。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宗教、语言、家谱,没有这些就不是彝族了。”

2010年底,生态旅游小组正式注册为波多罗生态旅游合作社,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合作社有8位管理人员,刘正伟被选为理事长,负责对外沟通,刘正林负责出纳,刘正权是会计,刘正武负责住宿,沙福花和陆秀英负责组织妇女打跳和做饭。

2012年,乐施会资助少量资金补助农户买马,改善卫生设施,修建太阳能浴室。生态旅游是全村参与和管理的,收益是共享的,财务是公开的,机会是公平的。住宿是每家每户轮流接待,用餐统一安排在妇女夜校,妇女们轮流做饭。收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除去成本和公共资金,剩余收入由全村人分红。全村轮完一次住宿分一次红。2012年度波多罗生态旅游毛收入达到了28000元,村民们商量后,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改善、购买餐具等方面。

波多罗生态旅游已经上路,村民们依靠自己多年保护生态的成效开创更美好生活的实践也已上路,前路有希望也面临复杂变幻。当然,他们也面临着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接待条件等问题。

于晓刚说:“我们强调给村民的能力建设,就是一种传递,能力的传递。这种能力能够激励起老百姓内心的力量。当这样内心的价值观释放出来以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就有一种自我发展的精神。这种发展是内源式的,动力来自他们的内心。你看现在项目支持逐渐撤出的过程中,流域小组已经能够独立管理项目,讨论自己村庄发展计划,有社区决策能力;他们也有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种植、养殖、外出打工、生态旅游,种种方式都可以选择,都可以去实现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开始的时候,我们找到一点钱推动他们,现在他们都要靠自己了。”

乐施会中国项目总监廖洪涛博士在任期内经历了波多罗项目全过程。他感慨万千:“说实话,乐施会这么多年在这个村子投入的资金并不多。我们更注重陪伴村民及合作伙伴,耐心地找到问题、耐心地发现解决方法、还要耐心地一步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是提供平台、扩展机会,撑出一个空间让合作伙伴施展,让村民自身活力得到成长和释放。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社区自己的动力和活力被激发出来,能力才能得到成长,无论是面对政府支援还是外部机构支持,村民都具备了辨识能力和对接能力,这才是村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乐施会生态旅游彝族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赈灾款召妓丑闻”冲击乐施会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减贫与可持续绿色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富人财产超99%的人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