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CT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中的鉴别及诊断价值

2016-06-15张锋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颈段颞叶脑干

张锋

MRI和CT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中的鉴别及诊断价值

张锋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导致的脑损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为临床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56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对其临床症状、CT以及MRI图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共出现63个损伤病灶,其中颞叶部位44个,脑干15个,颈段脊髓4个,且有7例患者的颞叶损伤无明显临床症状。CT对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6.36%、6.67%、0.00%,CT图像学资料中颞叶损伤特征为指状低密度;MIR对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1.82%、53.33%、75.00%,MRI检测颞叶损伤特征为周围指状分布并伴随有水肿信号,而脊髓损伤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合信号。结论 由于部分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而CT和MRI检测对鼻咽癌放射患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MRI在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诊断率优于CT检测。

鼻咽癌;放射治疗;CT检测;MRI检测

鼻咽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经是中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脑损伤是鼻咽癌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发病后临床上由于缺乏特征症状,导致临床诊断时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图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鉴别放射性脑损伤以及肿瘤复发与其他组织浸润的诊断与鉴别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若将放射性脑损伤误诊为肿瘤复发或其他组织浸润,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并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1]。文章主要对鼻咽癌放射脑损伤的磁共振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锦州市二医院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56例,对其临床症状、CT以及MRI图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41.3±1.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行走障碍、思维以及记忆力降低、肢体功能障碍、发音以及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全身性疾病以及出现脑浸润的患者[2]。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疗方法 56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26例行单程放射,25例行2程放射,5例行3程放射。脑损伤治疗方法:早期脑损伤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每天口服地塞米松40mg,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药剂的增减,持续用药8周;每天静脉滴注1000mL舒氧灵注射液,连续用药4周。并给予常规激素治疗[3]。

1.2.2 分析方法 对患者的CT以及MRI图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观察指标 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标准[4]:(1)鼻咽癌放射治疗史;(2)影像学资料中有脑损伤以及有或无脑损伤临床症状和体征;(3)排除鼻咽肿瘤复发以及脑转移等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损伤诊断结果 56例患者中共出现63个损伤病灶,其中颞叶部位44个,脑干15个,颈段脊髓4个,且有7例患者的颞叶损伤无明显临床症状。

2.2 CT与MRI放射性脑损伤的检出率 CT对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6.36%(38/44)、6.67%(1/15)、0.00%(0/4);MRI对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1.82(36/44)、53.33%(8/15)、75.00%(3/4),MRI在颞叶损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脑干、颈段脊髓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放射性脑损伤的检出率

2.3 CT与MRI的影像学特征 (1)放射性颞叶损伤:CT图像特征为指状低密度;而MRI图像特征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片状高信号、高信号或混合信号,并伴随周围指状分布高信号。(2)放射性脑干损伤:CT图像特征的敏感度较低,仅有4个检出,并表现为脑桥部位低密度;MRI图像特征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放射性颈段脊髓损伤:CT无检测异常;MRI图像特征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合信号。

3 讨论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状,是临床放射治疗中的重点。鼻咽癌具有向周围组织浸润的风险。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患者预后以及临床治疗的关键。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能够有效的对肿瘤细胞起到抑制和消灭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起到损坏作用[5]。目前对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处,医学界对于该症状的出现主要有三种学说:放射治疗损伤、血管损伤以及免疫机制异常,且临床上对于不同的损伤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影响患者治疗预后[6]。

相关研究指出,放射性脑损伤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效的诊断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7]。放射性脑损伤常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升高,从而引起患者的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以及智力降低、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而脑损伤范围较小患者可能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相关文献指出,磁共振成像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脑干损伤以及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文章观察所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行走障碍、思维以及记忆力降低、肢体功能障碍、发音以及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且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通过对56例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56例患者中共出现63个损伤病灶,其中颞叶部位44个,脑干15个,颈段脊髓4个,且有7例患者的颞叶损伤无明显临床症状,CT与MRI在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6.36%、6.67%、0.00%和81.82、53.33%、75.00%,MRI在颞叶损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脑干、颈段脊髓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RI对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图像特征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片状高信号、高信号或混合信号,并伴随周围指状分布高信号;在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特征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放射性颈段脊髓损伤的图像特征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合信号,说明MRI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临床上对于单一采用CT和MRI检测效果不理想者,则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检测,发挥不同检测方案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部分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而CT和MRI检测对鼻咽癌放射患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MRI在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诊断率优于CT检测。

[1] 孔琳,周正荣,张有望,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的质子磁共振波谱表现[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252-255.

[2] 宋琼,夏黎明,王承缘,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急性反应早期的1H-MR波谱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6):590-593.

[3] 朱慧玲,孔祥泉,丁建平,等.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3,22(4):243-246.

[4] 赵继泉,梁碧玲,朱新进,等.鼻咽癌放疗后颞叶脑放射性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4):445-447.

[5] 谭湘萍,赵继泉,梁碧玲,等.MR扩散张量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癌症,2004,23(11):1334-1337.

[6] 陈旺生,李建军,王奋,等.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颞叶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5):1214-1216.

[7] 陈旺生,李建军,洪澜,等.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早期迟发反应期的扩散张量成像[J].广东医学,2010,31(23):3095-3097.

[8] 刘丽东,苏丹柯,金观桥,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复发的诊断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20):26-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42

辽宁 121000 锦州市二医院放射科 (张锋)

猜你喜欢

颈段颞叶脑干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电针项八穴治疗上颈段综合征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颈段与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探讨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