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2016-06-15杨德春

当代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水肿颅脑

杨德春

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杨德春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颅脑损伤者且根据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亚低温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亚低温疗法,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脑水肿体积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53.13%,植物状态及病死率0.00%低于对照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96.00±7.00)cm3较对照组(118.00±8.20)cm3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颅脑损伤;亚低温;效果

颅脑损伤作为多因外力所致的颅脑高危性急性损伤,包括颅骨损伤骨折、脑软组织及脑损伤等[1];尤其近年来,随着交通的高速发展及空间日益扩大等因素影响,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该病病情凶险、进展快,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2](例如颅脑损伤引起的病死率高达30%~50%[3])。本研究将亚低温疗法运用于颅脑损伤治疗中,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西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者且均于6 h内入院,同时经头颅CT检查得以明确诊断,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22~49岁,平均(32±4)岁,GCS评分:3~5分48例,6~8分16例,致伤原因:车祸50例,打击伤10例,高空坠落4例;在患者家属自愿情况及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根据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GCS评分及致伤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2)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3)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

1.3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认知障碍;(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4)胸腹部脏器严重损伤及低血压;(5)严重感染;(6)预计生存期<6个月;(7)依从性差等原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4 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1)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L/kg,氧气浓度40%,呼吸比1∶1.5;(2)循环支持,乌司他丁30万U,1~2次/d;(3)抗感染,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颅内和肺部感染,同时给予痰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根据其结果调整抗生素;(4)化痰:选用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氨溴索等;(5)维持酸碱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支持;(6)抑酸、保护胃黏膜,例如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或给予硫糖铝等;(7)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脱水控制颅内压,可选取20%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8)促醒以及脑细胞保护,如纳洛酮、醒脑静等;(9)防止多脏器衰竭;(10)选取相应手术治疗,例如大骨瓣开颅。

由于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时可能会发生寒颤,故在实施亚低温治疗时使用适量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以防寒颤,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均在入院后开始使用),即冰帽、冰毯以全身降温,以及冬眠合剂(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哌替啶100 mg+生理盐水500 mL,降温速度保持在0.5℃~1℃/h,4~6 h将肛温降至33℃,在32℃~35℃维持5~7 d,同时每2小时对肛温测量1次;停止降温则给予自然复温法,10~12 h间体温回复至36.5℃~37℃。

1.5 效果评价标准[4]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及Glasgow评分等内容于3~6个月进行评定:(1)良好:恢复满意,可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CT复查无血肿或再出血;(2)中残:遗留部分神经或精神障碍,个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CT复查无血肿或再出血;(3)重残:意识清楚,但生活需要他人协助,CT复查无血肿或再出血;(4)植物状态:长期卧床昏迷,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5)死亡。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给予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3~6个月后处理效果比较 给予2组患者相应处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3~6个月后处理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入院处理后脑水肿体积比较 给予2组患者相应处理后,治疗后第3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入院处理后脑水肿体积比较(±s,cm3)

表2 2组患者入院处理后脑水肿体积比较(±s,cm3)

组别例数入院时入院治疗后第3天入院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3290.50±12.00 96.00±7.0084.50±9.00 70.00±4.20对照组3287.00±10.00 118.00±8.20 116.00±12.00 106.00±5.84 t值1.2675-11.53427.4923-28.3101 P值>0.05<0.05<0.05<0.05入院治疗后第5天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给予2组患者相应处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5],颅脑损伤后,常常会引起脑水肿、颅内高压及顽固性中枢性高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发生,致使脑组织氧分压下降且脑组织通过无氧酵解分解利用葡萄糖,从而可引起脑组织、血浆及脑脊液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进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目前,对于颅脑损伤的治疗以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为主,所以对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尤为重要。

亚低温是指轻度低温,即32℃~35℃,低温疗法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功能的镇静药物促使患者达到睡眠状态,同时结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可控制的低温状态,进而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6];研究显示亚低温疗法能显著动物脑损伤后脑组织学、行为学及神经化学[7],说明亚低温疗法可降低继发性颅脑损伤所致的神经细胞功能损伤程度,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本研究将亚低温疗法进一步运用于颅脑损伤治疗中,结果显示,亚低温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地病死率和致残率,且明显高于未给予亚低温疗法者;同时应用亚低温疗法后,颅脑损伤者水肿体积明显下降且起效快,所以此种方法能及时、有效地降低继发性颅脑损伤,因此对挽救与保护神经细胞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给予亚低温疗法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所以能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而改善预后。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亚低温疗法能明显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同时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聚集和儿茶酚胺等内源性毒性物质、细胞因子的产生而起到保护血脑屏障、缓解脑水肿、改善应激反应状态和高代谢状态,另外该方法还能阻止细胞凋亡、防止线粒体功能紊乱等。虽然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可导致以下并发症,例如心率及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促肾上腺激素以及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复温速度过快时可引起颅内压“反跳”等,所以,本研究认为在应用亚低温疗法时,应加强监测、预防各种并发症出现,以取得亚低温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于颅脑损伤者来说,亚低温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保护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1] 吴虹,蔡俊杰,方升.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46例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4,35(2):183-185.

[2] 薛元峰,严建松,朱进,等.重型颅脑损伤39例亚低温治疗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1):1580-1582.

[3] 程华.重度颅脑损伤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94-96.

[4]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15.

[5] 侯建军,李文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43-44.

[6] 许丹.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167-169.

[7] 张晓峰.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90-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34

广西 533500 西林县人民医院 (杨德春)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水肿颅脑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回神颗粒减轻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水肿的疗效机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与MRI成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