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15刘中初

当代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囊

刘中初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中初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接诊的14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64)。观察组患者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6.8±5.7)min和术中出血量(16.1±5.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6.3)min、(48.9±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1±2.3)h和住院时间(3.4±1.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7±3.3)h、(4.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3,P<0.05)。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可以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胆囊结石;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

胆囊结石是肝胆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多见于成年女性。此病的形成因素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地域的差别性、肥胖、女性激素、妊娠、糖尿病、高脂血病、肝硬化等[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人们对于疾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选取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接诊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接诊的14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或MRCP检查证实[2]:胆囊浓缩级收缩功能良好,胆囊基本结构正常,囊壁厚度小于0.3 mm,未见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82例观察组和64例对照组。观察组男33例,女49例,年龄31~68岁,平均(45.2±5.7)岁;对照组男25例,女39例,年龄29~69岁,平均(46.3±6.2)岁。排除智力障碍、精神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观察组: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进行腹腔镜标准三戳孔;通过腹腔镜的探查确保胆总管无扩张,胆囊无明显萎缩;在右肋下切口进行1.5~2.0 cm的扩展,将胆囊底部进行分离,并固定于腹壁外;使用纱条环绕于胆囊底周围,将胆道镜置于垂直切开的胆囊底内,然后利用取石篮将结石取出;结石结构较小的情况下可使用取石钳取石,或者使用0.9%氯化钠进行冲洗吸引,结石结构较大的情况可使用专用勺钳取石,或者适当延长胆囊底部切口;取石结束后对附着胆石残渣的胆囊壁进行刷洗,经内镜确定无结石残留且胆囊管通畅后,对胆囊黏膜及浆肌层采用4-0可吸收线进行单层连续缝合,同时在切口采用OB胶粘涂,以免发生胆漏;最后将胆囊放回腹腔,经探查各部分均无异常后,将腹腔逐步关闭,并对各切口进行创可贴拉拢。(2)对照组:采用标准三戳孔法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1)术中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指标。(2)术后记录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胆囊结石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s)

表1 2组胆囊结石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8236.8±5.716.1±5.8对照组6443.5±6.348.9±6.6 t值6.72931.909 P值<0.01<0.01

2.2 2组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s)

表2 2组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s)

组别例数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8212.1±2.33.4±1.1对照组6413.7±3.34.3±1.6 t值5.1806.033 P值 <0.01 <0.01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共发生5例(6.0%),低于对照组的17例(2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3,P<0.05)。见表3。

表3 2组胆囊结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手术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保胆治疗的方案[3]。胆囊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采用切除胆囊的治疗方案,会造成不可估量的远期不良反应,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临床上已经逐渐展开保留胆囊的治疗方案[4-6]。然而传统的保胆取石手术存在较多的弊端,也极易引起结石的复发[7-8]。目前有不少学者已提出了一种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将术中出血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其手术方案较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更大的优势。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共发生5例(6.0%),少于对照组的17例(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较低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更低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荣万水,刘京山,曾庆敏,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3):273-275.

[2] 李振华,张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20-1722.

[3] 刘玲,顾殿华,王绍闯,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139-3141.

[4] 王惠群,傅贤波.我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481-485.

[5] 唐春,王伟,刘宏鸣,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0):763-765.

[6] 鲁家贤,孙伟军,孙玲国,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的中长期随访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9):799-801,808.

[7] 王三贵,江志沅,伍贤志,等.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82例[J].广东医学,2010,31(2):212-214.

[8] 李振华,张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20-17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26

江西 332700 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 (刘中初)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囊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9例疗效分析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保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