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针在针灸美容治疗中的运用

2016-06-15林敏红陈凤丽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8期
关键词:美容组间针灸

林敏红,陈凤丽

(1.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 宁波市子涵中医门诊部,浙江 宁波 315000)

皮肤针在针灸美容治疗中的运用

林敏红1,陈凤丽2

(1.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 宁波市子涵中医门诊部,浙江 宁波 315000)

目的 观察针灸美容治疗中,皮肤针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 -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针灸美容患者50例,参照平行对照法的划分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传统药物治疗,对试验组患者行皮肤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00%;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即P<0.05。结论 对针灸美容患者行皮肤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与推广。

皮肤针;针灸美容;治疗方法

皮肤针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其有机结合了古代的杨刺、毛刺、半刺以及现代智慧,民间流传非常广。皮肤针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聪针浅刺法,仅对患者浅表皮肤进行针刺,并不会损伤患者的肉。作为中医临床针灸常用针具,皮肤针的主要作用便是对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叩刺,从而激发、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1]。本院为了探索针灸美容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对患者行皮肤针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对试验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针灸美容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保符合美容针灸指征,且不存在药物过敏、严重性重要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情况。就本次试验的具体内容、目的、意义对患者进行宣教,最终所有患者自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度规定。参照平行对照法的划分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参照组有6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14岁-44岁之间,平均为(24.8±1.9)岁;病程介于4周-3年之间,平均为(1.9±0.8)年;有7例为慢性湿疹,13例为冻疮,5例为神经性皮炎。试验组有7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15岁-43岁之间,平均为(24.6±1.7)岁;病程介于5周-3年之间,平均为(2.0±0.9)年;有8例为慢性湿疹,14例为冻疮,3例为神经性皮炎。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症等方面的基线资料,结果显示,相应数据组间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试验存在实施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疗法;

对试验组患者行皮肤针治疗:①慢性湿疹:取患者仰卧位,对双侧的血海穴、曲池穴进行常规消毒,然后每穴注入0.5ml左右的转移因子注射液;取0.2%安尔碘对病变部位进行消毒;以消毒梅花针,对病变位置进行连续叩刺,局部潮红,或是微出血,患者无法耐受后停止;以4d为间隔,治疗1次;治疗6次为一疗程;②冻疮:对患者针刺皮肤以及皮肤针进行常规消毒,将针尖与叩刺部位对准,手腕加重力,对病灶区域的局部皮肤进行垂直叩打,以隐隐出血且患者存在疼痛感为度;参考病变区域的不同位置,通过近部取穴法,以4.5cm针灸针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通过周林频谱仪进行照射治疗;2次/w,6次为一疗程;③神经性皮炎:通过辨证取穴法、结合局部病灶与脊椎两侧对应部位阳性反应点叩刺法,对患者施以皮肤针针灸治疗[2]。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未出现明显改善,或者进一步加重,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局部得到有效缓解,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过程中,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针灸美容患者临床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记录形式为(n,%),其组间比较结果通过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的记录形式为(xs!),其组间比较结果通过t进行检验;如果P<0.05,可以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00%;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即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本次试验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针灸美容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皮肤针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00%;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与马欣[3]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由此可见,本次试验所得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

皮肤对于人体而言,是免疫系统首层屏障,具有诸多功能,例如,分泌、呼吸、排毒、防御、免疫等,而对针灸美容患者行皮肤针治疗,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新陈代谢,延迟衰老[3]。通过适当叩刺方法,将皮肤针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浅表部位,基于皮肤针刺激的作用,患者皮肤会出现一定的应激发应,进而促进皮肤各种良性调节功能,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皮肤组织内环境的循环情况,还能快速解除患者局部皮肤缺氧状态,以此保证患者病变区域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以及氧气补给,最终实现活血化瘀、改善皮肤新陈代谢的美容功效。不仅如此,在气滞血瘀型损美性问题方面,皮肤针治疗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例如,痘印、面色晦暗、色斑等[4]。

人体皮表上所分布的脏腑所属经脉,存在相应的分区,这些分区被统称为十二皮部。在中医理论中,十二皮部即散发十二经脉气的区域,即人体体表部位,十二经脉功能反应区域。皮肤针治疗过程中,便是以十二皮部为叩刺部位,主要原因为患者皮肤、经脉脏腑之间为统一体,具有密切联系,病邪经患者皮肤入侵机体内部时,会对患者脏腑气血功能造成由外至内的渗透性影响;同理,一旦患者脏腑气血功能出现紊乱情况,病邪也可以经过患者脏腑由内至外的影响体表功能。由于美容问题多是皮肤缺陷、损伤,所以多由外至内的展开治疗。通过皮肤针对患者体表的病变部位,或是阳性反应区进行叩刺,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病症,还能对相应脏腑的气血进行调和,从而实现整体调节、统计活络、内外兼治的美容效果[5]。

综上所述,在针灸美容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皮肤针治疗,可以借由良性调节效应,促使患者体内组织器官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进而实现美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祝锁斌.皮肤针在针灸美容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5,05(01):128-129.

[2]华金双,李丽萍,孙忠人,等.近10年针灸美容的治疗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5):48-50.

[3]马欣,樊旭.针灸按摩治疗皮肤老年斑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06):50-51.

[4]金宏柱,陈筑君,栾宜桦,等.中医美容临床研究近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131-133.

[5]姚彦,闵仲生.针灸在皮肤科美容相关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3):190-192.

林敏红(1977-), 女,助教,中医美容方向,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美容方向)研究生;陈凤丽,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美容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医师。

猜你喜欢

美容组间针灸
透视环保美容热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美容
美容须防被“种草”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