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丁烷加碘改进压缩气体液化实验

2016-06-14单海千

物理教学探讨 2016年5期
关键词:丁烷改进液化

单海千

摘 要:本文从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一册第四章中的“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实验”出发,列举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分析实验不理想的原因,提出了实验改进的措施和操作方法,并从个人经验出发提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压缩体积;液化;改进;丁烷;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5-0061-3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一个可见度大、现象清晰的实验不仅能为学生生动地积累感性材料,而且能形象、直观地提示物理概念的本質和物理现象的规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而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实验的设计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会对实验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预期产生一些影响。多年来,笔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实验的不断改进、反思和反复实践,有了一些新的做法和深刻体会,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一册第四章中的“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实验”为例谈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1 教材演示实验的缺点

1.1 教材演示实验

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六节《汽化与液化》,关于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教材通常采用玻璃注射器和乙醚来完成(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

(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

。[1]

1.2 师生对原实验的满意度分析

该实验笔者做过多次,每次的效果都不好。针对原实验,笔者调查了部分同事和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认为原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认为原实验操作不方便,不实用。一些同事反映乙醚是管制药品,我们学校没有配备乙醚,实验没法做。同时,乙醚极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而在吸取乙醚时容器口是敞开的,加之操作不当等原因会造成部分乙醚泄漏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些同事反映乙醚为无色透明液体,教师做演示实验,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实验的可见性不好,学生不易观察。一些同事认为操作时两手齐用,操作不方便,展示也不方便。还有一些同事反映原实验吸入乙醚的量往往偏多,即使量刚好,乙醚也不易汽化,实验很难成功。

(2) 学生认为原实验太“远”了。一些学生开玩笑地说课堂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实验明明就在眼前,但我没有看见,连那个乙醚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更不要说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了(实验的可见性低和可信度不高)。一些学生认为乙醚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都不知道乙醚是干什么的(实验材料学生不熟悉,没有贴近生活)。一些学生认为实验都是老师一个人演示的,如果能让我们来操作该有多好(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1.3 原实验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由热学知识可知,装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随着蒸发的进行,当在相同的时间内由液体中逸出的分子与返回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宏观蒸发过程停止,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我们估算一下:一般实验室所用注射器的最大有效容积为100毫升,常温下(20 ℃)乙醚饱和蒸气的密度约为ρ=1.777×10 g·cm-3,则m=ρv=0.18 g。

由于注射器的容积有限,要使乙醚全部液化,最多只能吸入注射器最大容积所对应的乙醚饱和蒸气的质量[2]。再结合液态乙醚的密度(0.713 g·cm-3)估算出吸入针筒的最大液态乙醚体积为0.25毫升左右。教材中只说“吸少量乙醚”,实验者往往难以把握。即使知道所需乙醚的量,这么少的乙醚教师在吸的过程中往往不好控制。

另外,乙醚的沸点为34.6 ℃,在冬天汽化过程比较慢,要使其快速汽化,需要用较大的力拉动活塞,如按图1所示实验,操作极不方便。而教材建议用手握住注射器的下端,让乙醚快速吸热汽化,笔者认为这个操作是不严谨的。

2 实验的改进和优点

2.1 实验装置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装置如图2、3所示。去掉点火器的打火机、剪掉针头的输液管、针筒(教师演示用100毫升、学生活动用10毫升)按图示连接。 为了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可在100毫升的针筒内先放一粒碘,演示装置压活塞时所需的力较大,可配一个硅胶枪。

2.2 操作步骤及现象

(1)松开夹子,打开打火机,向针筒中充丁烷气体,活塞往后退。

(2)待针筒中充满气体时(可延迟5秒,以活塞不蹦出针筒为宜),关闭打火机,用夹子夹住输液管。

(3)把针筒装入硅胶枪内,缓缓推动针筒活塞,注射器内出现液滴,继续向里推进活塞,液体的量逐渐增多,碘溶于丁烷,溶液呈红棕色(如图4所示,可借助实物投影仪将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松开硅胶枪马上可见液态丁烷汽化,碘析出后分布在针筒内壁。

2.3 改进后的优点

(1)打火机内的丁烷沸点为-0.5 ℃,即使在冬天也易汽化,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来拉活塞使其汽化。同时,针筒内先充满气体再液化,不需要考虑过多的液体没有汽化对实验的影响。

(2)打火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实验能理解打火机中的丁烷在常温下是如何液化的。

(3)实验材料常见、组装方便、可单手操作,可在室内巡回演示或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学效果。丁烷在密闭的系统中运作,不会泄漏,更加安全,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或课后自己组装,强化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 对实验改进的心得

1.做实验、找缺点。教师在处理实验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照着课本、教参做。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因为课本和教参上的实验都是编者经过精心挑选的,有其普遍性和优越性,也就是说它们基本符合学生与老师的要求。我们应多次实验,以寻找实验的最佳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学生看。但是,一本教参或是课本不可能把问题考虑得面面俱到,总有缺点。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和调查来发现原实验的缺点,把原实验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每发现一个缺点,也就找到了一个创新的课题。

2.搜资料、借方法。当发现原实验的缺点时,我们可以到网上去搜资料、问同事。借同事的、名师的、专家的对某一实验的处理措施,用到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去。这样的确会使实验教学增色不少,但 “借”到的东西可能也存在一些不足,要想实验更简单、更实用、更有趣,得自己“灵活应变”“自力更生”。

3.整资源,求创新。当教材中的实验和别人的方法还是不能让自己和学生满意的时候,我们就要整合各种资源,自己创新。笔者在本实验的创新过程中整合了多种资源。例如,有些教师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用碘来染色,增加实验的可视性,但操作还是不方便。有些教师用打火机中的丁烷做实验,但气体不易收集且有泄漏。笔者在他们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对原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要细心,重安全。由于丁烷在常温和常压时是易燃气体,教师在准备、进行实验时要细心作业,注意安全。在指导学生实验和学生课外作实验时,更要充分强调这一点。千万不可大意。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亲切感、真实性,又能补充实验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科学(七年级上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53.

[2]曹卫军.压缩气体液化实验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8.

猜你喜欢

丁烷改进液化
在线处理脱丁烷塔压差高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新型3-氨基氮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成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1-叔丁基氧羰基-2'-氧-螺-[氮杂环丁烷-3,3'-二氢吲哚]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