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16-06-14许茂琛

关键词:提升素质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许茂琛

摘要:

教育乃国家之大计!教育更应当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搞好小学生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发展智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创新;对学生要提高其对创新的认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综合实践 创新能力 提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5.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现教学创新

1.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1)创造性人格特征。

有人曾经归纳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其特征是:自主性,具有自主性人格是具有创造性的前提;好奇心,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挑战的心理特征;开放性,比较教育的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教师的开放性,就没有创造性教育;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培养自身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只有自身具有多种创造性人格,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的教法,进而达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

第一,自主性格的培养。一是教师应有独立的思考习惯,不论是遇到什么事情(或问题),首先对事情(或问题)有了初步了解后,应立即形成自己的一个处理思路和方法。例如,教师在准备新课内容时,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尤其是非常灵活的问题是需要探讨的,但在探讨之前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十分重要,在没有自己观点支持的情况下去探讨问题,很容易人云亦云,这样就容易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难以形成个性化的思考习惯,从而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形成。二是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决定工作方式和方法。不论是谁,由于自身受教育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触的人员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必然形成不同于别人的性格和特点,根据自身特点追求发展,才能比较符合实际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三是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积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方法。如给学生做辅导,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个问题,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再有,对能力突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从原理、概念等方面去讲解,对一般学生的问题应该从简单的类比等感性较强的方面说明问题,便于学生理解。积累是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好奇心的培养。一是注意观察事物并对一些现象进行探索。如牛顿观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正说明观察的重要性,新颖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正是创新的结果。二是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要有人首先提出,并在一定的环境下尝试验证。光观察不分析,这样的观察多了就会影响到教师的判断力。因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只有通过分析、实践,才能判断正确与否。所以说,创新也有可能付出失败的代价,但不敢尝试,怕失败,永远不会成功。

2.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智能结构

(1)思维能力。首先是直觉能力,这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对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对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直觉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对心理学、生理学、事物特征学、社会意识形态学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再者是想象能力,想象具有丰富、生动、独创的特点,对于智慧的发挥、理想的建立、创造蓝图的形成、研究方向的确定、局限的突破、灵感的产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想象能力是在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研究、推断中培养起来。

(2)实践能力。创新型教师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方案的实践中,创新型教师的设计应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学习课程内容、预见学习困难及解决办法、确定活动方式等,并精选备课材料、寻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方法等。

二、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达成教与学的共识

学生刚上小学时,一般习惯于老师怎样教就怎样学,结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几乎没有。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从小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思想不够解放,接受的创新思想较少。教师要倡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转变认识,让学生逐渐从教师不断创新的教法中领悟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师生对创新精神形成统一的认识,让学生接受教师创新思想的启迪,形成自我创新意识,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识,才能将自己在教学、教法等方面的创新想法变成现实。

2.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创新打好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同行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侧重培养学生如下能力。探索性训练,培养质疑思维能力;多维性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果性训练,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辐射性训练,培养联想思维能力;迁移能力训练,培养转移思维能力;在上述五个方面的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多数学生的特点进行训练组合。多方面的训练,经常性的探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更活跃的方向发展。创造性的学习打破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养成探索与研究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不断发展打下了基础。

3.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良好的听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智力发展的需要。为强化学生想说、敢说的意识,提高学生巧辞善辩、机警灵敏的说话能力和有独到见解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课内:积极鼓励学生发言,把有些问题拿到学生中探讨,激发学生的演讲表现欲,从而锻炼学生瞬间思维、判断、作出反应和结论的能力。课外:组织一分钟讲演,通过短短的演讲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用准确的语言和简练的语句表述问题的能力;组织辩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学会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一些问题提出具有新意的想法。

总之,我们要不断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训练提高了创新意识,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学习、交流、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提升素质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浅论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增强思维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