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2016-08-15张君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提升素质动手操作

张君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动手操作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优化课堂气氛,延伸学习时空,科学设计问题,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我动手实践进行数学探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动手操作 延伸时空 增强互动 激发探究 提升素质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灵魂,唯有进行动手操作,相关知识点和内涵才能得到展现,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动手操作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优化思维培养的情景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效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当科学设计相关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内容时,为了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我们这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授课前,指导学生提前在一张纸板上任意画出一个梯形剪下来,然后在剪下来的梯形上画一条高,并沿着这条高线剪成开。然后提问:看看裁剪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剪开的这条梯形的高线与梯形的上下底相互垂直,从而发现和认识直角梯形。

同样,在学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在纸片上画一个等腰梯形,然后剪下来。然后将梯形的腰重合对折,沿对折线剪开,剪开的这条线就叫等腰梯形的对称轴。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将任何一个对折后的梯形,只要在上下底之间任意剪出来的梯形,展开后都是等腰梯形。这样的动手操作实验教学,激发了兴趣,开动了脑筋,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探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二、组建兴趣小组,延伸学习时空,发展学生思维空间

指导学生自发组织数学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动手操作室或者家中进行相应的数学动手操作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锻炼包括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材料易得、安全性高、富有知识性的动手操作。例如,可以让学生收集食品包装盒进行正方体和长方体及圆柱体侧面积的研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细沙研究它们容积的计算办法,比较容积的大小等。学生身边生活中这样简单易行的动手操作,安全性较高,操作方便,还可借此向学生讲解环保知识,以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笔者长期的实践表明,在进行数学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越常见越好,从而带给学生和平时对此材料认知“不一样”的感受,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科学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互动,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数学动手操作虽然可以向学生展现较少见、新奇的现象,但是绝非是魔术表演,不单纯以趣味性作为目的,而是要以神奇的现象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讲授《平移和旋转》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数学实验,实验中引导观察。在黑板上方拴一条铁丝,铁丝要拉得越直越好,铁丝上事先挂个小铁夹子,用手拨弄铁夹子,使它左右运动。然后提问:想一想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然后用手拨弄铁夹子,使它围绕铁丝转动。然后提问:想一想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很轻松地认识了什么是平移,也知道了什么是旋转。接下来是练习巩固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用后纸片做成小风车,用嘴一吹,让小风车转动起来,演示旋转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用挪动身体的动作演示着平移的数学问题;还有的学生在课桌上平推着文具盒做平移运动;有的学生顺手掏出带链的钥匙转起来演示旋转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的探究空间,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在学习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科学设计学生自我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应当将学生视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在设计课程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将动手操作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不仅学到相应知识,而且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产生对相关问题的浓厚兴趣,进而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最终获得成功,这对学生而言是极有成就感的,对其未来的学习兴趣的增长也极为有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以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的动手操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主动和学生进行有效、平等、和谐的互动,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最终实现三维化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要通过提高动手操作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优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要组建兴趣小组,延伸学习时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锻炼包括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效果;要科学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的探究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思维;要科学设计学生自我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平台,不断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最终实现三维化的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动手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2013(6).

[2]黄慰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3).

[3]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4] 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5]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6]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4).

[7]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08).

[8]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猜你喜欢

提升素质动手操作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路径初探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浅谈如何做好交通节目主持人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舞蹈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