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断背山》隐忍主题的爱情呈现
2016-06-14赵婧
赵婧
[摘要]《断背山》可谓是同性恋题材爱情电影的代表,影片中的情感类型有许多种,然而不管是埃尼斯还是杰克,或者是埃尼斯的妻子以及他后来的女朋友,在爱情中都承受着隐忍的情感,这种“隐忍”对突出影片主题起到关键的作用。《断背山》传递着李安电影一贯的特色:在爱与性的困境中解读人性的隐忍。影片在色彩运用上,明艳与灰暗结合;节奏上一起一伏;情节发展上一抑一扬;音乐运用上一张一弛。这种交替,暗示着《断背山》隐忍的主题。
[关键词]《断背山》;隐忍;爱情主题
《断背山》可谓是同性恋题材爱情电影的代表,改编自美国女作家的同名作品,它由李安导演执导,荣获美国第78届奥斯卡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电影配乐奖,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究其原因,一是通过敏感的电影题材传递爱情真谛;二是环境、结构、配乐与情节的丝丝相联;三是人物情感的细腻把握。影片在表现两位主人公细腻感情的同时,也注重周围配角的情感体验。影片中的情感类型有许多种,然而不管是埃尼斯还是杰克,或者是埃尼斯的妻子以及他后来的女朋友,在爱情中都承受着隐忍的情感,这种“隐忍”对突出影片主题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将细致分析《断背山》中隐忍主题的爱情呈现。
一、暗淡的底色——隐忍的基调
电影往往运用色彩、风景、音乐等元素表现影片的情感基调,《断背山》也不例外。影片《断背山》将叙事与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影片略带灰暗的基调,衬托了隐忍的主题。夏季怀俄明州的断背山,美得像一张明信片。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成团的白云,山坡上是流动着的“白云”——羊群,周围萋萋碧草与蔼蔼松林相映成趣,远处有夏季融化了的潺潺的雪水汇成河流……19岁那年,埃尼斯与杰克在这里相遇。少年孤独的心灵和生存的压力,使影片开始的基调变得悠缓而沉郁。然而,相遇后两个少年的曼妙年华,在这片无关世事、自然原始的断背山上绽放。
隐忍的基调首先表现在环境刻画上。断背山的风景虽有白云蔼蔼,风清日朗,也有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放牧生活的严酷,给他们的感情打上隐忍的基调。在一次天气骤变之时,天地暗淡,连生的火堆都熄灭了,狂空刮倒了杰克的帐篷,埃尼斯让杰克钻进自己的帐篷,外界环境的严酷与内在心灵的饥渴相互交织,在电闪雷鸣的环境中,他们的爱情逾越了世俗的界限。
隐忍的基调还表现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这段恋情之所以隐忍,是因为不为外人所理解,甚至也不为身处其中的自己所理解。埃尼斯的隐忍在环境的映衬下逐渐清晰起来。当他们在暴风雨之夜偷尝禁果之后,二人关系有了质的变化。埃尼斯独自骑马走在裸露的山坡上,天空也如他的心情一样阴郁,阔大的天和地的背景下,镜头将埃尼斯的身影拉得特别孤单。在看到一只羊被狼掏空了肚腹之后,埃尼斯的表情更是阴郁。阴郁的表情暗示了埃尼斯隐忍的性格。果然,埃尼斯无法正视他和杰克之间发生的事,他说:这是我来之后第一件使我震惊的事情。杰克却很坦然,大概他早已认同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而埃尼斯还做不到。当夏季过去,他们必须要下山了。在埃尼斯与杰克纵情忘我的深情一吻之后,两人便分开了。埃尼斯决定回去迎娶那个早已订下婚约的美丽姑娘艾玛,而杰克准备回父亲的庄园。两人纵有再多的不舍,终究要别离,要面对未来的生活。断背山上,是他们纯净的天堂,而离开断背山,却意味着隐忍的开始:相爱的人终要分离,开始各自融入世俗的生活。虽然两个人彼此相爱,但是在爱情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甚至,彼此之间的爱,也不为对方所知。
二、承受与解脱——埃尼斯女性伴侣的隐忍
《断背山》中隐忍的主题不断地呈现,除了埃尼斯,还有埃尼斯的妻子艾玛与离婚后又结识的女朋友。
埃尼斯与妻子结婚后,二人过着平常而琐碎的生活。影片很善于表现琐事,即使是夹杂着大孩子、小孩子的哭闹声,厨房、洗衣机里响彻的变奏曲,在李安的艺术表现里却不让人厌倦。然而一张明信片打破了这种生活。分别四年后二人相见时的拥抱和亲吻是那么热烈而挚诚,不可阻挡。然而这一切被艾玛看到了,她感到非常震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杰克和埃尼斯去了德州,艾玛却独自坐了一夜,独自承受着情感的苦难,抱着孩子隐忍地哭泣。影片在两个人欢天喜地的出游和伤心人别有怀抱的镜头中转换,给人的感觉很残忍:同样都是追求幸福,同样又都是在隐忍中无助地等待,没有谁想刻意去伤害谁,但是所有的人却都受到了伤害。艾玛的隐忍在杰克和埃尼斯第二次出游之后,终于忍受不了爆发了。在离婚的法庭上,艾玛绝望的眼神表现了她的无奈与决绝,艾玛在隐忍中选择了离婚作为解脱。
除了艾玛的隐忍,影片还表现了埃尼斯女朋友的隐忍。埃尼斯在离婚之后也试图再次接触女性,甚至还遇到一个非常爱他的女朋友。初识埃尼斯时的女朋友是热情奔放、青春活力的。而他们分手时,她的眼角流出了一颗大大的、滚烫的泪珠。埃尼斯的转变也特别明显。埃尼斯在面对她时,眼睛里是空空的,而这个女子眼里滴落的那滴泪,却是那么鲜活,满蕴着伤心,却富有情感的活力。她的伤心,缘于他的冷漠。她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为什么他会那么冷漠,冷漠得让人揪心!
这种对比是李安的刻意安排,他很善于用对比的方式表现人物情感的转变。如果说埃尼斯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完全是因为艾玛知道了他和杰克的爱情的缘故,那么他与第二个女朋友的分手,则完全是因为埃尼斯自己的缘故。李安希望观众明白,也暗示埃尼斯自己也逐渐明白,他爱的是杰克,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性取向,他已经没有爱上一个女人的能力了。
三、执著与无奈——杰克的隐忍
杰克的隐忍是影片中主题的呈现中最重要的一笔,他的爱,执著而无奈。
初次分别的时候,杰克故作潇洒地开车先走,然而他却偷偷从后视镜里看着埃尼斯孤单的背影渐渐远去……黯然别离的瞬间,杰克的深情和镜子里埃尼斯的落寞,同样让人感动。杰克从后视镜偷看埃尼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们初次见面找工作之时,杰克就已经在后视镜中默默观察埃尼斯了。偷窥,总是缘于情感上的渴望和内心的不确定,事实上,所有杰克对埃尼斯默默的关怀,埃尼斯总是看不到。
他们每次见面之后,总会爆发不愉快,一次比一次激烈。第一次断背山出游,埃尼斯说:“只要我们能经受得住。”杰克只是深情地摸了摸他的耳朵,一脸无奈;第二次见面,依然是讨论要不要在一起;第三次,当得知埃尼斯离婚了,杰克在路上开心极了。然而,因为埃尼斯要照顾女儿,这次不能和他一起出游。第四次,他们又在断背山相聚,杰克再一次提议两人去德州一起过幸福生活。杰克说:“你想过不幸的生活,我却不行了。”第五次,杰克说:“你为何一定要把寒冷带来?我们为什么不能飞向温暖的南方?我们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从来没有!”真是一语成谶,接着便是永久的分离——死亡。
杰克对埃尼斯隐忍的爱通过影片中的一件衣服表现出来。当初他们在断背山上打闹时,不小心出血弄污了的衣服,杰克把衣服藏在最隐蔽的角落——一如他的爱情,隐忍而辛酸。杰克把自己的衣服和偷来的埃尼斯的衣服缝在一起。“两件衬衫合为一体,寓意着两个人的关系以及杰克对于埃尼斯深沉的爱”[1]杰克至死都是深爱着埃尼斯的,他的爱深沉而隐忍。
四、克制与自我回归——埃尼斯的隐忍
如果说《断背山》中有一个人物从头至尾都表现出性格的隐忍,那么这个人无疑就是埃尼斯。他始终心存畏惧,不敢冲破世俗,最终遗恨终生,一个人孤独地活下去。
那么埃尼斯到底爱不爱杰克呢?其实也是爱着的,同样爱得隐忍而热烈。在从断背山上下来,第一次分别之时,观众本以为深沉的埃尼斯不会刻意表达感情,没有想到,埃尼斯竟然在一个拐角独自啜泣,他不善于表达情感,不愿意让杰克看到他的脆弱,只是在独自承受。而在杰克死后,埃尼斯从杰克父母口中偶然得知他要和另一个男朋友出去度假,他控制不住自己的面部微动,被杰克的“背叛”所伤害,内心汹涌澎湃。直到他查看了杰克的房间之后,看到了杰克珍藏的当初他们在断背山上打闹时,不小心出血弄污了的衣服,才坚信他们的爱情。这件血衣,让埃尼斯在杰克死后才看懂他对自己的爱恋,唤醒了他对杰克无尽的怀念。
埃尼斯之所以隐忍,是因为受到美国当时的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性恋不被世俗认可,甚至一旦被发现,就要遭受死刑的惩罚。李安在接受《亚洲周刊》访谈时说:“西方文化从宗教出发,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错误。假如一个人是同性恋的话,那他就完蛋了。”埃尼斯小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名同性恋男子被人活活砍死,因此从小在内心就有一种恐惧,而这种恐惧也决定了他对待爱情隐忍的态度。他的隐忍,伤害了所有爱他和他爱的人。
杰克死后,他独居在一所偏远的小房子里,孤单而落寞,他已经决心用后半生光阴来救赎自己。埃尼斯送走了女儿,探了探头,看到四周没人,关闭了门窗,才敢打开自己的柜门。此时,影片中拨弦的吉他声,不紧不慢,缓缓流淌在天地间,仿佛时光也被幸福打动,凝结在这一刻。门边挂着的是杰克留下的血衣,旁边钉着杰克发给他的断背山的明信片。他整理下原本已经很整齐的血衣,又拨正了断背山的卡片。这一刻,观众看得懂他眼睛里的深情。他喃喃地说:“我发誓……”这时,“音乐声越来越强烈,空间感也越来越强,我们可以分明地感受到演奏者用力的弹拨,就像是埃尼斯愈来愈深的思念和伤心……歌曲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似乎在诉说他是我的朋友、是我的爱人、是我一生难舍的追忆”[2]。配合着音乐,埃尼斯隐忍而遗恨的感情表现了出来。
五、影片中“隐忍”的艺术表现
《断背山》作为华人导演李安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作品之一,也一直传递着李安电影一贯的特色:在爱与性的矛盾中解读人性的隐忍。他在接受访谈时说:“我的影片也总是在于展示人在自由意志、社会压力和义务之间的冲突。好人总是处于挣扎中,而我往往可以通过展示人物如何不循规蹈矩来表达。我的电影中总有那么一股压抑的潜流。”正如学者所论:“李安的电影从开始就将性、政治与文化三种元素非常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特定的政治或文化作为背景,以婚姻、爱情及性作为电影戏剧冲突,最终展示灵与肉、爱与恨、传统与现代、自由与规范、文化与道德、理想与情感的矛盾统一。李安所有作品最终以人性的力量冲破政治、文化及传统的束缚,进而获得一种人性与爱的永恒释放与价值思考。”[3]《断背山》将爱情融入宗教文化与人性的矛盾中进行表达,充满了张力,表达了人性真实的存在状态,给人无限的思考。
影片在色彩运用上,明艳与灰暗结合;节奏上总是一起一伏;情节发展上总是一抑一扬;音乐运用上也是一张一弛。这种交替,是否在暗示着主人公的人生呢?一个个在阳光下与阴霾中的人生,一个个在融入世俗与回归本心中挣扎的人生。“李安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将他们的恩爱和缠绵伴随的是冰雹、大风或者是雷雨交加,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描述,也寓意着当时的社会环境,他们在一起所承受的世俗的压力。”[2]镜中偷窥、去断背山遮人耳目、血衣藏在角落、窥探四周没人后才关闭门窗……这样一个个不经意却是被导演刻意安排的镜头,真实、可感而又隐忍的让人无限酸楚。
断背山,既是影片展开的地理背景,又是一种象征。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一座圣洁纯净、只蕴满快乐与幸福的断背山。不管断背山下,人们是如何隐忍地生活,然而在断背山上,人们是放松的、回归本心的。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是精神与力量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樊慧.电影《断背山》的二元叙事结构阐述[J].电影文学,2015(14).
[2] 张爱华,田贝达.境象相谐,人逝情长——《断背山》的音乐美学评述[J].电影评介,2007(15).
[3] 潘先伟.人格的隐忍与性的释放——李安人格及电影艺术内蕴分析[J].电影文学,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