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火背后:石油小城的枯荣

2016-06-14李颖浩

看世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尔顿大火加拿大

李颖浩

已经逃离着火区域的居民正忙着联系亲友,他们身后是正在燃烧的麦克默里堡,乌云漫天

灾难

麦克默里堡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赚大钱和人生的第二次机会。这几年麦克默里堡欣欣向荣,加拿大人昵称其为“淘金堡”。

麦克默里堡生活着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从战乱中逃离出来的难民和来自加拿大国内外的其他奋斗者。他们都被吸引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部这个深居针叶林之中,坐在富饶石油财富之上的城市。

即使2014年原油价格暴跌让当地的就业岗位骤然减少,很多人还是选择勒紧腰带坚持,相信很快就能等到下一个春天。

然而,5月1日白天,森林深处,浓烟和灰烬滚滚腾空——这是一场灾难性的林火凶猛袭来的先兆。短短几天内,麦克默里堡约8.8万人口全部被强制疏散,人们仓皇逃离这座城市。

大火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成为了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之一。迅速延烧的大火吞噬了这座城市很多家庭赖以生存的房子,那些没来得及被带走的婴儿照、结婚照和其他珍贵财物也一并被烧成了灰烬。所幸,撤离井然有序,没有人直接因火灾死亡。

这些无家可归的民众尝试索求保险赔偿,不得不穿上人们捐赠的衣服。而他们之中,更多的还在想着何时回去重建他们的家园,因为麦克默里堡是他们维持生计的地方,给了他们打拼的机会,这个机会就像当地的油砂资源一样珍贵——麦克默里堡拥有世界最大的油砂储量。

“麦克默里堡是我唯一能去的地方,我在这生活了10年,打算存一笔足够的钱再退休。”55岁的凯文·刘易斯说道,他是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这次他向南逃离到137英里外的拉克拉比什,一起带出来的只有钱包和一个装着衣物的背包。

据BBC5月13日的报道,大火已烧毁了2432所房屋,吞噬面积达到2410平方公里。火势虽然已经减弱,并向麦克默里堡较少人居住的东部蔓延,但预计还将燃烧几个星期。当地官员则称将在未来两周内制定计划,让居民逐步回到麦克默里堡。

繁荣

在近几年因贯通加拿大和美国的Keystone XL输油管项目受到环保争议之前,阿尔伯塔省丰富的油砂并不为加拿大以外及石油行业以外的人们所熟知。但是将油砂转化为原油的工业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而麦克默里堡也随着这一产业的兴衰而起伏。

麦克默里堡第一次繁荣出现在1970年代。油砂的采掘成本比较高,但政府决定赌一把。国际油价的飙涨让财富迅速流入麦克默里堡。但是1980年代油价的暴跌又给了麦克默里堡重重一击,跌入谷底的麦克默里堡一时死气沉沉。

而更大的繁荣出现在过去15年。随着新兴经济体对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同时采掘技术也得到大幅改进。

麦克默里堡因毛皮交易才在19世纪兴起。被广袤森林环绕的麦克默里堡并没有人们想象中优美,其市区很多地方到今天都是1970年代仓促建起的低矮建筑。即便在它最繁荣的时候,这座城市也就是一番“矿区工人加市镇居民”的二元景象,石油公司提供了大多数的工作机会,而在那工作被称为“飞进-飞出”。因为这些来自加拿大各地的员工工作期住在矿区附近的宿舍,每两个星期才完成轮班,回到家中。

不过,大量焊接、建筑和运输的工作机会还是让麦克默里堡的人口从2000年的3.8万人一度激增到顶峰时的9万人,土地价格则从新千年的每英亩2.7万加元飙涨至顶峰时的约100万加元,房地产开发不断向周围的黑云杉林深处延伸。

“医生和律师不会来这里赚我们这种(辛苦)钱。”50岁的查德·阿伯特说道,他现在是一家脚手架公司的一名主管。

阿伯特和他的家人1998年搬到麦克默里堡,曾在一个油砂场工作,繁荣期时每年可赚25万加元。虽然高薪,但工作条件艰苦,常常需要长期远离亲人,矿区生活圈子的构成简单又严密。包括石油业工人、运输业人士和工程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因为处境窘迫才来这里寻找辛苦却高薪的工作。

融合

在新世纪这轮繁荣期的初期,麦克默里堡对迅速增长的外来劳动力持欢迎态度。但由于这些主要活动在偏远矿区的工人和当地居民缺乏联系(包括工人们很少在市区消费),结果激发了两者间的矛盾。

“早期,他们不希望矿区工人出现在市区,他们会把你想象成西部牛仔:大摇大摆地进城,在城里开枪,然后掉头走掉。”德文尼安地产的董事长史蒂芬·罗斯说道,德文尼安地产从2000年开始在当地买地。

但这座城市总得满足大量涌入的工人们一时难以被满足的欲望,因此,麦克默里堡的脱衣舞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GQ》和半岛电视台的报道中,某些脱衣舞俱乐里充满了毒品交易、醉酒放荡和种族侮辱。后来一些俱乐部关门,媒体及舆论界指称是政府使用经济手段运作的结果,但政府拒绝回应。另外,加上近两年经济萧条等原因,在这次大火发生之前,脱衣舞俱乐部仅剩下一家,不过却是该俱乐部在阿尔伯塔省内五家分部中营收最高的。

现在在麦克默里堡的社区,你能听到很多种语言与口音——他们很可能是在酒店业工作的纽芬兰人和菲律宾人,或当加油工人和搬运重型设备的运输工人的斐济人。市内的清真寺也显得越来越“显小”,容不下周五祷告的人,挤不进的人被迫到附近的天主教学校的体育馆祷告。

大火过后一片狼藉的麦克默里堡

51岁的桑亚·哈桑披着希贾布头巾,她是来自也门的难民,1990年来到加拿大,4年前同家人定居麦克默里堡。来到麦克默里堡后,他们的生活改善了很多,哈桑的丈夫是一名卡车司机,她则是一名收银员,两人的收入足以支付三个孩子的学费。

然而,这场大火可能打断了他们的幸福生活。5月3日,他们一家仓皇逃离麦克默里堡,车子在堵塞的高速公路上缓慢前行,一旁的熊熊大火正朝天怒吼,火焰一度掩蔽了太阳,哈桑不得不用头巾捂住鼻子,以阻隔呛鼻的浓烟。

哈桑拿上了护照,却没来得及带走自己和家人的照片。“我又要像25年前一样重新来过了。”她说。

对于很多像哈桑一样流离失所的人们来说,有些失去的东西是金钱所无法取代的,这可能让他们更心痛。22岁的艾瑞安娜·凯西在慌乱中带走了她的两只猫,但却失去了已故父亲的笔记本——她和母亲都没时间去取了。“现在那只能变成回忆了。”她说。

重建

现在,麦克默里堡民众和官员已经在讨论重建事宜,其中一个问题在于需要重建一个怎样的麦克默里堡。市长梅丽莎·布莱克说,这“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麦克默里堡有怎样的梦想及我们能否脚踏实地地干出来。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实际上,2014年以来油价暴跌下的萧条就已经暴露出了麦克默里堡的经济结构问题,加上当地犯罪率高企、酗酒吸毒普遍等社会问题,布莱克在大火前就曾承认,麦克默里堡到了要发展多样化经济的时候了。

曾经当过厨师的亚当·芮尔顿已经在麦克默里堡投入了太多,他不可能离开这座城市。四年前,他花了约2万美元学完工业射线照相技术后,和妻子劳拉一同离开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来到这个繁荣的小城工作。大概在油价开始暴跌前的一两个月,他们在麦克默里堡买了一套房子,并开始装修。

芮尔顿利用下班时间装修房子。他回忆在2014年的一天,他在家里砌墙,听到新闻报道油价大幅下挫,而几乎在同时,他得知妻子怀上了孩子。

到2015年1月,芮尔顿的雇主开始裁员。幸运的是,芮尔顿没有像其他一些员工一样直接被裁掉,但工资被削减了四分之一。芮尔顿在埃德蒙顿市一家游乐园的大厅里叙述着这一切,而这里是他和妻子及十个月大的孩子临时的家。

芮尔顿在通过视频确认他们的房子已经基本被烧毁后,打算一家人先到妻子位于新不伦瑞克省的娘家暂住。芮尔顿说在那之后,他要买一辆二手的拖车,回到麦克默里堡协助重建。

火灾前,麦克默里堡的一个石油工业区

“只要官方一宣布开放居民回城,我就立马带着铲子和工作靴回去,跟大家一起给城镇清理一番,”他说,“有些人可能做不到,有些人可能觉得重建成本太高,有些人可能不想回伤心地。我不会这样,但我也不苛求别人。当我说做得还不够的时候,仅仅指的我自己。”

猜你喜欢

尔顿大火加拿大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火情严峻
致命大火
WELLDON/惠尔顿 CN07—TT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大火中的家——灾
一百年前的招聘广告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