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东洞庭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

2016-06-14谢意军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

淡水渔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资源量鱼类

谢意军,王 珂,郭 杰,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

(1.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 430223;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东洞庭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

谢意军1,2,王珂1,郭杰1,刘绍平1,陈大庆1,段辛斌1

(1.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430223;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2015年7月11—17日期间,通过使用回声探测仪(Simrad 公司EY60型,200 kHz 换能器)对东洞庭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探测评估。结果表明,调查航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目标鱼类对声波的反射能力)为(-51.24±5.66)dB,平均体长约为12 cm,体长范围为2~125.8 cm,不同区域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即鱼类大小)差异性显著。所有调查航段中鱼类密度1.223~1 534.2 f/1 000 m3之间,均密度为186.3 f/1 000 m3,不同区域间鱼类密度差异性显著,中部湖区(CEC航段)鱼类密度较高。应用资源密度体积法估算东洞庭湖鱼类资源量约为2.36×108 f,其中目标强度在-43 dB(体长约28 cm)以下的鱼类占95.5%。

关键词:水声学;东洞庭湖;鱼类;大小组成;空间分布;资源量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通长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长江干流直接连通的吞吐型湖泊,蕴含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还是多种鱼类的索饵场、越冬场和产卵场[1-2]。廖伏初等[3]于2000—2006年调查研究表明,这7年间在洞庭湖监测到鱼类111种,隶属12目21科。数量较多的鱼类为:鲤(Cyprinuscarpio) 、鲫(Carassiusauratus) 、鲶(Sliurusasotus)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等,鱼类资源结构类型较20世纪70年代发生较大的改变。据湖南省水产部门统计,洞庭湖历史上最高年捕捞产量达4.8万t。21世纪,由于三峡水利工程截流以及人为过度捕捞等因素,洞庭湖捕捞渔获量逐年下降,年均渔获产量约为2.91万t[4]。洞庭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分流调蓄功能,成为江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长江多种经济鱼类种群数量补充基地的作用,因此在洞庭湖有效开展渔业资源监测,对于资源量化管理和资源养护能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仪器性能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声学方法已取代传统方法成为鱼类资源量评估的主要手段,其具有实时、快速、环保无公害、掌握鱼类空间分布、准确估算鱼类密度和资源量等优势[5-6]。国外学者对内陆水体进行了较多的相关研究[7-9],Hughes[8]利用水声学方法对泰晤士河进行了走航式调查。21世纪以来,我国也陆续开展了水声学方法在内陆水体鱼类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三峡水库、长江、珠江、青海湖等[10-14],王珂等[10](2009)利用 HTI Model 241鱼探仪对三峡库区大宁河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水声学调查。但对于浅水湖泊进行水声学调查研究,只见东湖和太湖进行了相关研究[15-16],而东洞庭湖这种大型吞吐型湖泊,目前尚未见有关水声学方法的调查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EY60科学回声探测仪进行初步应用探索。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调查区域概况

东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12°43′~113°15′,北纬28°59′~29°38′之间,是洞庭湖仅保有大片水面的湖区。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极大,存在明显的丰水期与枯水期,每年4~9月为丰水期,此时最大湖水面积达1 328 km2,10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在水文特征上有“水涨为湖,水落为洲”的特殊景观。湖区地形复杂,洲滩水草广布,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水生生物及鱼类的栖息地和资源库[1-2]。2015年7月11日至17日期间,对东洞庭湖进行了近“之”字形水声学调查,调查区域及走航航迹图详见图1。

图1 东洞庭湖水声学探测航线示意图

1.2调查研究方法

2015年7月11—17日期间,对东洞庭湖进行水声学调查,每天探测时间为9:00~18:00之间,考虑到天气、安全等因素,每天航程有所变动,探测使用长约20 m,宽约5 m,吃水1.1 m的调查船走航,航速在6~10 km/h之间,采用Garmin 60CSx 型号GPS进行导航,调查的航线、航程等具体信息如图1和表1所示。

表1 东洞庭湖水声学调查的基本信息

水声学调查使用的仪器为Simrad EY60型分裂波束(split-beam)回声探测仪,换能器频率为200 kHz,半功率角(3dB Beam width) 为7°,数据采集过程中,换能器的发射功率为300 W,脉冲宽度(pulse duration)64 μs。数字换能器用一铁架固定,安装于调查船左舷距船头约12 m处,探头入水0.5 m深,进行垂直声学探测,由于航道管制、地理环境限制,整体采取“之”字形走航,同时采用ER60软件对声学数据和GPS数据同步存储。在探测之前,采用直径为13.7 mm的钨铜金属球对仪器进行实地校准。

1.3渔获物统计

2014—2015年对洞庭湖区(包括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进行了多次渔获物调查,捕捞网具为三层复合流刺网(网目规格分别为1.8 cm、2.2 cm、3.3 cm,以下简称流刺网)与拖网(网目规格8 cm),统计记录东洞庭湖渔获物中鱼类种类组成比例与主要经济种类鱼类的体长、体重等相关数据。

1.4数据处理及分析

1.4.1水声学数据处理分析及数据分析参数设置

采用Sonar 5_pro 分析软件(版本6.0.3)转换ER60程序采集的水声学原始数据,时变增益(TVG)40lgR。在Sonar 5软件中对转换后的数据设置自动识别水底,并人工校对。设置信号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背景噪声阈值<-70 dB及交叉过滤参数,对于明显的噪声手动去除,通过Sonar 5软件对鱼体信号进行自动追踪及判别,结果保存为文本文档格式,以便进行信号统计。

将各单元所有单体回声结果根据TS(目标强度)分为(-70~-67、-67~-64、-64~-61、-61~-58、-58~-55、-55~-52、-52~-49、-49~-46、-46~-43、-43~-40、-40~-37、-37~-34、-34~-31、-31~-28 )dB 十四区间,分别统计各TS区间的单体回声数,计算各单元鱼类密度和平均目标强度。本研究根据Foote[17]对喉鳔鱼类体长进行估算的经验公式:

TS= 20lgL-71.9

(1)

式中TS(dB) 为鱼类的目标强度,L(cm) 为目标鱼体的体长。

鱼体长(L)和重量(W)之间的换算,采用鲢W-L经验公式[18]:

W= 0.005 2×L3.162

(2)

数据分析相关参数设置:前景滤波器(Foreground filter),[1,3];背景滤波器(Background filter),[55,1];目标平滑滤波(Target smooth filter),[1,3];信号长度(Signal length),[3,50];声学截面的最大增益补偿(Maximum Gain Compensation),6 dB;最小目标长度(Min.Track Length),2 ping;最大脉冲缺失(Max.Ping Gap),2 ping;门闸过滤范围(Gating Range),0.3 m。

1.4.2鱼类空间分布及资源量评估

为了解东洞庭湖鱼类的空间分布,本研究将七月份整个探测航线分为90个单元,总航程为108.8 km,每个单元航程约1.2 km,单独计算各单元的鱼类密度,其方法参照Balk等[19]。参照唐启升等[7]资源量估算方法及凌建忠等[20]对东海头足类资源量的资源密度面积法,具体方法见谭细畅等[12]利用水声学方法对青海湖鱼类资源量评估的研究。

对于不同探测区域的鱼类空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分布的建模[13]。将计算出的各单元鱼类密度、各区域的均水深,各单元航段中心坐标数据导入ArcGIS 平台,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绘制东洞庭湖鱼类密度水平分布图[21-22]。

数据分析与作图分别使用SPSS 17.0、Origin 9.0,鱼类分布建模采用ArcGIS 10.2。

2结果和分析

2.1渔获物组成

东洞庭湖收集到29船渔获物,共统计鱼类18 425尾,总重5 178.3 kg,包括36种鱼类,主要组成鱼类尾数比例为:鲤(Cyprinuscarpio)34.82%、蛇鮈(Saurogobiodabryi)8.32%、鲫(Carassiusauratus)12.24%、鲶(Silurusasotus)13.28%、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6.55%、鳊(Parabramispekinensis)6.2%、翘嘴鲌(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3.92%、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3.31%、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2.76%、鳙(Hypophthalmichthysnobilis)1.87%、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0.55%、其他鱼类6.18%,结果如图2。主要经济种类的体长与体重组成结果见表2。

图2 渔获物种类组成百分比

2.2鱼类大小组成特征

调查航段内共收集到23335个回声信号,平均TS值为(-51.24±5.66) dB,其中最大TS值为-28.62 dB,最小TS值为-69.89 dB。按照Foote经验公式推算鱼类平均体长约为12 cm,体长范围为2~125.8 cm,对各TS段(从小到大) 进行统计,对应的平均体长约为1、2、2.5、3.5、5、7、10、14、20、28、40、56、79和112 cm。在本次调查中,探测到目标强度大于-31 dB(体长约112 cm)的鱼类信号9个,在航线AB段中探测到7个,BF段中探测到2个,均分布在水深超过15 m的区域,由于目标个体数量少,故不再分TS段进行统计。各调查航段中的回波数及目标强度信息如表3所示。

表2 渔获物调查

表3 各调查航段回波数及目标强度信息

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5条航线调查区域中所探测到的鱼类回声信号TS值并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 ,各调查区域中低TS值的鱼类个体占有较高的比例(图3) 。故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5航线区域内鱼类回声信号TS值差异性进行比较,发现5条航线区域内的鱼类回声信号TS值差异显著,即在不同区域里鱼类的大小差异显著(P<0.05) ,CD航段平均TS值最小(-59.35±1.67)dB与CEC航段的平均TS值(-58.35±1.27)dB最为接近,BF航段平均TS值最大(-47.55±4.41)dB,与AB航段的平均TS值(-48.64±4.84)dB相似。各调查航段平均TS见图4。

图3 各调查航段不同TS 段的鱼类回声信号百分比

图4 各调查航段回声信号TS 均值

计算各调查航段内不同TS值段的鱼类回声信号所占的比例,调查航段BC、CD、CEC的TS值在(-67~-58)dB区间(含3个TS值段)的鱼类回声信号所占的比例均超过50%,而航段AB、BF的鱼类回声信号TS值多集中在(-64~-46)dB区间(含6个TS值段),且每个TS值段的回声信号所占比例均在10%~15%之间(图3)。TS值段在(-49~-46)dB时,调查航段BC、CD、CEC的回声信号所占比例不足5%,在(-40~-37)dB值段时所占比例基本为0。调查航段AB、BF的鱼类回声信号在(-37~-34、-34~-31、-31~-28)dB三个TS值段所占的比例都非常低。作为主航道的AB、BF调查航段的鱼类回声信号TS值比例分布基本一致,非航道区域的BC、CD、CEC调查航段的鱼类回声信号TS值比例分布相似。

2.3不同区域鱼类密度

在5条调查航段各单元中,密度最小值为1.223 f/1 000 m3,位于BF调查航段的前半航段(29°15′N,113°03′E);密度最大值为1534.2 f/1 000 m3,位于君山岛东南面湖区BC调查航段(29°20′N,113°01′E) 。在走航调查的所有航段中,中部湖区CEC航段平均密度最大,为760.86 f/1 000 m3,东北湖区AB航段的平均密度最小,为18.02 f/1 000 m3。经方差齐性检验,5个调查航段中鱼类密度分布方差不具备同质性(P<0.05) ,这表明在不同调查区域中,鱼群密度空间分布不同。对各个调查区域内鱼类密度的变异系数比较,调查航段AB、BF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02、1.01,西北湖区调查航段CD变异系数最小为0.29,说明在东洞庭湖主航道湖区鱼类分布比较不均匀,而在东洞庭湖非航道的北部(BC航段)、西北(CD航段)及中部(CEC航段)湖区鱼类密度分布相对均匀,只有AB、BF航段的鱼类密度变异系数略大于1,根据孙儒泳[23]种群分布型的划分标准,调查湖区的鱼类基本属于随机分布,无明显地成群分布现象。对各调查航段的鱼类密度在未假定方差齐性下采用Games-Howell方法进行多重比较(表4) 。

表4 不同调查航段鱼类密度差异性比较

2.4鱼类资源总量评估

对东洞庭湖探测湖区进行GIS建模(如图5),单独计算各湖区水体体积及鱼类平均密度,初步估算鱼类资源总数为2.36×108尾,其中TS值段(-70~-64、-64~-58、-58~-52、-52~-46、-46~-40、-40~-34、-34~-28)dB,鱼类尾数占总尾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6%、31.3%、21.8%、13.8%、6.41%、1.87%、0.22%,按照Foote等经验公式推算以上TS值段对应的鱼类平均体长约为1.5、3、6、12、24、48、79 cm。经公式(2)换算,鱼类对应的平均体重约为0.1、0.3、1.5、13、120、1 068、5 158 g,并乘以相应各TS段的鱼类资源尾数得到资源重量,对各TS段的资源重量相加初步估算东洞庭湖区鱼类资源总重量约为0.97万t。

图5 东洞庭湖鱼类密布分布

3讨论

由于洞庭湖水系众多,湖底地形复杂,水深变化大,航道密布[24],在走航探测时遇到一些障碍。在洞庭湖区航道探测时,由于航道管制、避让往来航船,使得探测路线具有局限性,不能严格按照“之”型进行走航,且声学设备的探测效果易受到往来船只发出的噪声、行驶产生的波浪、鱼类的回避行为等影响,导致探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9,25]。在非航道区探测时,即在东洞庭湖中部及西部湖区,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该湖区地形复杂,水深变化大,航船多为小型渔船,给调查船走航造成很大影响,使得调查船无法进入东洞庭湖西南湖区进行探测,以免发生船只搁浅事故;另一方面,由于渔民常年在该湖区布设渔网,调查船为了避开渔网,致使走航航线单一(如图1所示)。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为了避免声纳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影响,只分析水深1 m至水底的鱼类密度,在分析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鱼类聚群现象,且个体间相对分散,因此采用回声计数的方法进行密度计算[12]。

鱼类回声信号TS值跟鱼类的种类、体长、鱼体在水中的姿态倾角等因素有关[26],数据分析上常采用目标强度TS与体长经验公式来推算所探测鱼类的体长。据廖伏初等[3](1990—1999)与茹辉军等[27](2004—2005)的研究表明,洞庭湖鱼类组成结构以鲤、鲫等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大类群,占总数的60%左右[3,27]。绝大多数鲤科鱼类属于喉鳔型鱼类[28],故采用Foote(喉鳔鱼类)经验公式。本试验在9月29至10月7日进行了流刺网与拖网渔获物采样统计,在所有捕捞的鱼类中鲶、鲤、鲫、黄颡鱼等占有较高比例(图2),同时有研究表明上述几种鱼类为洞庭湖常见的优势种[27]。与孙明波等[16]2011年利用水声学方法对太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的研究结果比较,太湖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为(-51.85±0.02)dB,与东洞庭湖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51.24±5.66) dB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各自湖区的优势种、鱼类组成结构,选用的经验公式不同[12]等,在渔获物组成、鱼类体长换算等方面,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探测发现,鱼类回声信号TS值大于-31 dB(体长超过112 cm)的个体非常少,所有9个被探测到的鱼类回声信号,均在洞庭湖航道湖区(水深>15 m),Bain 等[29]研究表明大个体鱼类喜欢栖息在深水区,小个体鱼类则喜欢栖息在水浅、流速小的位置,与东洞庭湖鱼类分布情况相符。上述充分展现出声学调查方法在鱼类资源评估方面的优势,同时可克服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的诸多局限性[30]。

在所有调查航段中,鱼类密度最大为1 534.2 f/1 000 m3,出现在东洞庭湖君山岛东南面湖区BC调查航段;最小密度为1.223 f/1 000 m3,位于BF调查航段的前半航段。鱼类密度分布不均,与东洞庭湖的地理环境相关,东洞庭湖中部及君山岛景区附近湖区,是渔业作业主要湖区,该湖区水质较好,水较浅,流速缓慢,航船较少,小型鱼类分布较多[29,31-32];而AB、BF航段属于洞庭湖航道湖区,水较深,流速较大,且鱼类对往来航船具有回避行为,使得探测密度较低[24-25,29]。由于东洞庭湖中鱼类分布不均匀,在资源量估算时采用分区进行密度体积法会更为准确[10],估算东洞庭湖鱼类资源总数为 2.36×108尾,资源总量约为0.97万t。对于东洞庭湖鱼类的分布、鱼类资源结构类型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在内陆水体利用水声学调查渔业资源,通常水声学探测与渔获物调查分开进行,因此渔获物结果不能及时佐证水声学的采样数据。海上水声学调查时,在走航中利用声学系统记录声学数据,并进行拖网取样,能及时为声学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学特征数据[33]。

参考文献:

[1]窦鸿身,姜家虎.洞庭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3-278.

[2]杨波,廖丹霞,李京,等.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与水位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8):1145-1152.

[3]廖伏初,何望,黄向荣,等.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变化[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23-627.

[4]许典球,王国平,杨品红,等.洞庭湖渔业资源监测报告[J].内陆水产,1991,(1):16-18.

[5]Jurvelius J,Leinikki J,Mamylov V,et al.Stock assessment of pelagic three-spined stickleback (Gasterosteusaculeatus):A simultaneous up-looking and down-looking echo-sounding study[J].Fish Res,1996,27(95):227-241.

[6]Stockwell J D,Yule D L,Hrabik T R,et al.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ish biomass in Lake Superior:Implications for day bottom trawl surveys[J].N Am J Fish Manage,2007,27(3):735-749.

[7]唐启升,王为祥,陈毓桢,等.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研究[J].水产学报,1995,19(1):8-20.

[8]Hughes S.A mobile horizontal hydroacoustic fisheries survey of the River Thames,United Kingdom[J].Fish Res,1998,35(98):91-97.

[9]Knudsen F R,Sgrov H.Benefits from horizontal beaming during acoustic survey:application to three Norwegian lakes[J].Fish Res,2002,56(2):205-211.

[10]王珂,李翀,段辛斌,等.三峡水库175 m蓄水前鱼类分布特征研究[J].淡水渔业,2012,42(3):23-27.

[11]孙铭帅,王珂,段辛斌,等.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非底部鱼类分布特征研究[J].淡水渔业,2013,43(4):45-50.

[12]谭细畅,史建全,张宏,等.EY60回声探测仪在青海湖鱼类资源量评估中的应用[J].湖泊科学,2009,21(6):865-872.

[13]陶江平,艾为明,龚昱田,等.采用渔业声学方法和GIS模型对楠溪江鱼类资源量及空间分布的评估[J].生态学报,2010,30(11):2992-3000.

[14]立川贤一,朱志荣,三浦泰藏.用浅水湖泊型鱼探仪估算东湖鱼群数量[J].水生生物学报,1986,10(4):311-326.

[15]谭细畅,夏立启,立川贤一,等.东湖放养鱼类时空分布的水声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585-590.

[16]孙明波,谷孝鸿,曾庆飞,等.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太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J].湖泊科学,2013,25(1):99-107.

[17]Foote K G.Fish target strengths for use in echo integrator surveys[J].J Acoust Soc Am,1987,82(3):981-987.

[18]Ye S W,Li Z J,Feng G P,et al.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for thirty fish species in Lake Niushan,a Shallow Macrophytic Yangtze Lake in China[J].Asian Fish Sci,2007,(20):217-226.

[19]Balk H,Lindem T.Sonar 4,Sonar 5 post-processing systems operator manual version 5.9.8[M].Oslo:University of Oslo,2008:192-196.

[20]凌建忠,严利平,李建生.应用资源密度面积法估算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J].海洋渔业,2008,30(1):56-61.

[21]Petitgas P.Geostatistics for fish stock assessments:a review and an acoustic application[J].Ices J Mar Sci,1993,50(3):285-298.

[22]Li X,Cheng G D,Lu L.Comparison of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J].Advan Earthen,2000,15(3):260-265.

[2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83-295.

[24]张明,冯小香,刘哲,等.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水沙环境变化对湖区航道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5,26(3):423-431.

[25]Godlewska M,Dugoszewski B,Doroszczyk L,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ing intensity and sampling error-empirical results from acoustic surveys in Polish vendace lakes[J].Fish Res,2009,96(1):17-22.

[26]Kubecka J,Duncan A.Acoustic size vs.real size relationships for common species of riverine fish[J].Fish Res,1998,35(1):115-125.

[27]茹辉军,刘学勤,黄向荣,等.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J].湖泊科学,2008,20(1):93-99.

[28]谢从新.鱼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01-105.

[29]Bain M B,Finn J T,Booke H E.Streamflow regulation and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J].Ecology,1988,69(2):382-392.

[30]詹秉义.渔业资源评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36-253.

[31]邓思明,藏增嘉.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分析[J].水产学报,1997,21(2):34-42.

[32]李圣法,藏增嘉.太湖敞水区鱼类种间关系现状[J].水产学报,1998,22(1):44-48.

[33]陈国宝,李永振,赵宪勇,等.南海5类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声学评估[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28(2):128-134.

(责任编辑:陈细华)

Fish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biomass assessment in East Dongting Lake using hydroacoustic method

XIE Yi-jun1,2,WANG Ke1,GUO Jie1,LIU Shao-ping1,CHEN Da-qing1,DUAN Xin-bin1

(1.ScientificObservingandExperimentalStationofFishery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UpperandMiddleReachesoftheYangtzeRiver,MinistryofAgriculture,YangtzeRiver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Wuhan430223,China;2.CollegeofFisheries,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A SIMRAD EY60 echo-sounder with 200 kHz split-beam transducer was used to survey the fishery resources in East Dongting Lake during July 11—17,201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arget strength (acoustic reflectivity of target fish) in the surveying navigation section was (-51.24±5.26)dB and the mean length was about 12 cm,ranging from 2 to 125.8 cm.The fish target strength in different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which mea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sh size.The mean fish density was 186.3 f/1 000m3,ranging from 1.223 f/1 000 m3 to 1 534.2 f/1 000 m3 in all survey navigation sections,where a high fish density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rea of East Dongting Lake(CEC navigation section).The total amount of fish mantissa biomass were estimated at 2.36 ×108 f,in which the fish with target strength lower than-43 dB (length about 28 cm) was 95.5%.

Key words:hydroacoustic;East Dongting Lake;fish;size component;spatial distribution;biomass

收稿日期:2015-09-06;

修订日期:2016-01-24

第一作者简介:谢意军(1990-),男,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渔业资源学。E-mail:xieyijun0713@163.com通讯作者:段辛斌。E-mail:duan@yfi.ac.cn

中图分类号:S9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07-(2016)03-0040-07

资助项目: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的透水框架作为人工鱼礁效果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定位及特征研究”(51579247)和农业部项目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主要经济物种产卵场及洄游通道调查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资源量鱼类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鱼类运动会
塞拉利昂通戈金刚石矿资源量上升
W2018014 卡斯卡维尔首次公布资源量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