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山东地区陶俑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

2016-06-1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山东地区

王 健

(莒县博物馆,山东 日照 276500)



浅议山东地区陶俑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

王健

(莒县博物馆,山东日照276500)

【摘要】纵观历史在国家强盛、经济发达的同时,必然会带动艺术思想的解放和进步。陶瓷等工艺品充分展现了文化的奔放、旺盛的生命活力。在古陶瓷艺术中陶俑艺术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古代陶瓷艺术的体现,能够为现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山东地区;陶俑文物;历史价值

一、陶俑的起源

“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美术史还是雕塑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古代的美术史上,还是在雕塑史上,“俑”都占据着重要的艺术地位。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影响,古代人创造出了“俑”这种艺术形式。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孟子》、《礼记》等均有记载。

在原始时代已经出现了早期的人物、动物等泥塑烧制品,这是“俑”的前身。

根据现阶段的考古研究可知,陶俑艺术早在商代已经出现,并且在周代被广泛推广,而且随着春秋战国时代活人殉葬制度的消失,用陶俑陪葬已成为了最时兴的丧葬模式。据书中记载: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在已出土的明器中陶俑是最常见的器件之一。总体来说,陶俑有两类即人物俑和动物俑,陶俑是对所在时代的一种缩影,真实展现了其所在时代的文化信息、审美信息、风俗信息等重要的社会资料,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陶俑文化的发展,其在东周时代已经逐渐盛行,在秦、汉、唐时代更是成为了文化发展的巅峰期。比如陕西省的“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评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充分展现了古代陶俑文化的巅峰信息。

二、陶俑的发展及历史价值

(一)陶俑的发展

商周时期的陶俑给人以朴拙疏略,处于雕塑艺术的初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简洁生动,秦代已经达到了准确写实的娴熟程度。陶俑的文化出现于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隋唐时代逐渐兴盛并达到一个巅峰。商周时期的陶俑工艺虽然略显粗糙,但是淳朴简明;在春秋战国时代陶俑工艺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陶俑工艺逐渐成熟,陶俑形象更加生动;陶俑艺术在秦代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真实娴熟;汉代陶俑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种类、形态、材质、艺术水准等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隋唐时期可以说是陶俑文化的颠峰时期,这个时期最常见的陶俑形象有文官、武士、仕女、牵驼、牵马、骑俑、胡俑等。其中唐三彩的出现更是堪称陶俑文化中的巅峰之作,色彩斑斓、形态奇伟多姿。然而在五代时期,陶俑多以镇墓神怪俑的姿态出现,与前代风格异变,并且随着宋代以后焚纸祭祀的盛行,陶俑逐渐退出了丧葬之中,在明末清初更是无迹可寻。

(二)替代人殉制度

秦汉兵马俑的出现彻底替代了活人殉葬的丧葬制度,其意义重大。活人殉葬是一种文化落后的表现,极为残忍,随着文化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陶俑盛行才逐渐取代这种落后而且不人道的丧葬风俗。同时,秦汉时代的陶俑基本上是基于所在时代的真实人物比例进行制作,可以说得上是对所在时代人物及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此外,秦汉时代兵马俑所展现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入,不仅仅展现了兵马俑所代表的庄严和恢宏,更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体现,代表了所在时代人性的进步。

(三)反映时代风貌

陶俑陪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墓主人在冥界也可以享受到生前的待遇及权利,可以说陪葬陶俑是墓主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是对所在时代信息的真实反映。从人物陶俑中可以直观发现古代的舆服制度、排兵布阵、生活习俗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自东周至宋代的近1500年间,受时间的影响地面雕塑文化传承几乎都是残缺的,无法为我们提供关于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轨迹及艺术的变迁,而陶俑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段时间内雕塑文化的缺失。

陶俑的创作模型都是来自于墓主人所在的时代,可以说陶俑中所显示出的纹饰、衣服样式、形态特征等都是所在时代的缩影,是社会风貌的具体展现。

通过陶俑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及隋唐时期的发展可以看出陶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形态意识转变,陶俑艺术在逐渐被完善,不同民族也在逐渐的融合。

(四)内涵更加丰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风格仍是延续汉代的风格。然而由于汉末社会动荡,经济大幅度衰退,统治阶层无法继续保持厚葬的风格。这就致使这段时期内的陶塑艺术进入低潮,没有太多的精品陶俑传世 。两晋南北朝时代墓葬主要以陶俑、镇墓兽及牛车作为陪葬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陶俑的种类及风格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初期时仅有男女仆从和士兵,但自五胡十六国时期,骑兵、步卒、文武官员、乐手等类的陶俑陆续出现在墓地陪葬品之中,这是一种军事力量的体现,展现了统治者的私人武装力量。两晋时期,各地武装割据,战乱不断,许多士大夫厌倦现实,避开政治,追求逍遥的生活,所以统治阶层多以牛车代步,因袭不改。因此在此阶段的统治阶层墓葬中多以牛车模型为随葬品,并处于陪葬陶俑队列的中心位置。西晋时间才开始用“镇墓兽”作为陪葬品。

(五)艺术价值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6年4月发掘的八里洼北朝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陶俑彩绘鲜艳,形态逼真。均为泥质灰陶,烧制火候高,质地坚硬,模制,身施彩绘,其比例准确、数量大、造型生动是难得多见的研究当地生活习俗的陶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厚葬成风,陶俑的种类变多,除了兵马俑、说唱俑、侍者佣以外,增添了如家禽、牲畜、房屋、田园等样式,虽然形态较小,气势也不如兵马俑,但是这是对生活气息的反应,并且这些陶俑更为精细和生动,更加靠近生活。

自唐代开始,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鼎盛时期,陶俑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期。唐代的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得到解放,并且统治阶层多来自于前朝官宦贵胄,可以说是继承了上代文化及审美观念,与汉代的统治阶层极不相同。第一,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物质丰富,宫廷生活充满了情趣,这种生活致使唐代的艺术题材多以这种浪漫色彩的宫廷生活为主。第二,物质资源的丰富,为创作者提供了宽松的经济条件和创作环境,进而获得更佳的艺术成就。第三,这段时期的统治阶层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文化艺术的要求较高,并引领了唐代的艺术审美潮流。因此,唐代的艺术题材多来自宫廷生活,风格则以富贵、饱满和细致为主。陶俑中充分体现了唐代的审美标准,即“自由、舒展、活泼、清切”。

莒县博物馆的藏品-唐红陶骑马俑,其造型简明生动,形态自然。充分展现了莒县地区唐代民众的风貌,对文化研究的意义重大。

图1 莒县唐骑马俑视图

此唐红陶骑马俑长31.5厘米,宽10厘米,高33.5厘米,重2.785千克,

陶俑骑者的右臂和马尾处有残缺。此陶俑无论是对人还是对马的刻画都非常深入细致,马体态健硕,生动活泼;人五官刻画清晰仔细,神情专注。这是唐代高超制陶工艺的完美体现。

三、结束语

随着对秦汉兵马俑意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艺术性的整体提升,陶俑艺术的研究及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意义和地位在不断被关注和提升。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山东地区陶俑文化的研究,明确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并且通过对其艺术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未来陶俑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文笑,德省.秦国人殉制度的演变[J].文博,1998(6).

[2]袁仲一.秦兵马俑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3]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M].长沙:岳鹿书社,2003.

[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发掘第一号简报[M].文物,1992(4).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85(1).

[6]冯先铭.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中图分类号】G634.5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山东地区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9个菜心品种耐寒性评价与聚类分析
9个菜心品种耐寒性评价与聚类分析
武冈丝弦的价值与传承保护研究
旧建筑改造中历史记忆延续策略探讨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广汽传祺济南海恒祺家店盛大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