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技艺结合现代技术复制陕甘边区布币

2016-06-1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张 拓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79)



传统技艺结合现代技术复制陕甘边区布币

张拓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79)

【摘要】“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根据地极为珍贵的货币种类之一,其发行时间短、数量少。因陈列展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了复原复制。笔者通过对复制过程的阐述,诠释了传统技艺结合数字技术在近现代文物复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复原复制;誊影制版;油印制作

1934年2月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形成,革命委员会为了活跃边区经济,促进贸易往来。于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决定成立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发行“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由于当时边区根据地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印钞用的设备和钞票专用纸张都十分稀缺,为了不影响正常货币流通就拿白细洋布代替纸张使用,依靠印刷厂有限的几位工人手工刻版,然后调制油墨在白布上通过石印技术进行货币印制,为了防止颜色脱落与布币的磨损,印完再用稀释的桐油进行浸泡或涂刷待其晾干后即可使用。

为了满足陈列展览的需要,我们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数字扫描、PS软件修版、光电誊影制版、承印载体的染色仿旧、传统油印套版印制等技术的应用,完成了这件边币布质的复制制作。下面本人将复制工作心得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一、应用数字技术制作纸质墨稿

由于光热辐射对文物会造成伤害,我们采用了冷阴极荧光灯彩色平板扫描仪来获取1∶1的电子文本,并将分辨率设为300dpi以上,可保证图像在修版和打印输出时的清晰度。

扫描完成后将电子文本导入Photoshop软件中进行修版。这件“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为竖版样式,布币正面图案由蓝色和红色两部分组成。蓝色区域是以松叶图形和“镰刀斧头”图案为底纹,边角处有简笔花形和阿拉伯数字面值环绕四角。底纹图案中嵌有发行银行、币种、兑换额度、面值大小等文字信息。红色部分是由财政委员会的三枚印章和布币兑换券的数字编号组成。由于当时边区印刷条件的局限性,布币图文字清晰度较差,油墨颜色深浅不一,修版时应尊重原件的客观事实来进行处理。考虑到后期的套色油印步骤,要把蓝、红两色分别在两个图层中进行分墨稿处理。

首先将电子文本导入Photoshop软件中,先对布币上的蓝色区域进行修版。并在通道工具栏中点击RGB图层下方的“红”图层,可将蓝色图文自动转换成黑白墨稿,同时其它多余颜色会自动被弱化。然后,用矩形选框工具将通道中“红”图层的黑白墨稿全部选中后按Ctrl+C键复制,粘贴到图层工具栏中的“新建图层”里,便于和其它图层区分。再用曲线工具调节蓝色图文墨稿的对比度,加大与底色的黑白反差,接着选择橡皮擦工具将蓝色图文以外的颜色、痕迹全部清除干净即可。再用上述同样方法对布币红色区域进行修墨稿。全部修完之后要将蓝色区域和红区域层分别打印输出,作为光电誊影制版使用的黑白纸稿。

二、光电誊影技术制作印版

为了达到理想复制效果,我们采用光电誊影制版技术,其具有速度快、质量高、还原度好等优势,并可以弥补手工刻板的繁琐工序和制作周期过长的弊端。将誊影机通电后要先进行信号电压的调试工作,根据黑白纸稿上的布币图文变化,信号电压应该控制在5至8伏左右。由于图文中有许多疏密不均的线条笔画,所以电压伏数的高与低都会影响誊影效果。调试完开始分别进行上誊影纸和黑白纸稿的步骤。

誊影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滚筒扫描专用的聚氯乙烯黑色薄膜层,且薄膜表面具有导电功能,可与誊影机的光电转换起作用。二是衬托保护黑色薄膜的基纸层。上誊影纸前先将基纸去除掉,然后拧松压尺螺丝取下滚筒槽上的压尺,把黑色薄膜垂直塞入压尺槽中。接着一只手向下轻轻转动滚筒,另一只手捏住窄边逆向将黑色薄膜紧贴在滚筒壁上,直至薄膜裹住滚筒一圈后再将剩余的薄膜送回滚筒槽里。再把压尺装回滚筒槽上并拧紧压尺螺丝。再将布币黑白纸稿安装在旁边底稿滚筒上。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打开誊影机“工作按钮”开始进行誊影制版。一般整版内容扫描大概在5分钟左右。为了后期油印套色使用,誊影时布币图文部分和印章部分要分别进行扫描制版。在运转过程中誊影针接触誊影纸时会产生火花,针尖经过图文区域时火花大而强,途经空白区域时则不会产生火花。誊影制版结束后待滚筒停止转动后卸掉压尺并将誊影纸取下来,再将其平放在拷贝台上通过光源照射检查图文线条的透晰情况是否与原件一致。然后再换上印章编号的黑白纸稿用以上方法进行誊影制版。

三、承印载体的染色仿旧

油印前除了誊影制版还要完成选取承印载体布料,以及仿旧染色、剪裁等前期工作。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概念的文物复制中,工艺、工序、材料都应尽最大可能与原件保持一致。我们通过筛选和对比发现纯棉的白平纹布从质地、薄厚程度及编织上最接近原件的白细洋布。鉴于原件布色已经出现老化泛黄现象,为了使布料颜色与原件色统一,印前先对白平纹布进行仿旧染色。

我们选用呈液体状、染色力强且无沉淀色的透明水色颜料进行染色仿旧步骤。上色时,先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滴入适量浅黄色和棕色作为布料基色,接着把裁好的白平纹布在容器中浸泡几分钟,再将染后的布料悬挂晾干。然后,跟原件布色进行色差对比,如果饱和度、对比度不够,可继续加入适量颜色或清水进行调整,也可通过反复浸泡或延长浸泡时间等方法进行处理,使颜色水彻底渗入布料里直到与原件颜色没有明显区别即可。晾干后用蒸汽熨斗且上下铺垫衬布,通过隔层加热方式将布料熨烫平整。

四、布币的油印制作

因为当时印刷条件困难,布币印制效果也是深浅不一。然而,传统手推油印机油印效果突出、省时省力且能满足多色套版的油印需求。油印机主要由木质纱框、底盘、胶质油印滚筒、调色刀、玻璃调色板等机件组成。首先,按照布币原件颜色开始调配油墨。由于光电誊影后誊影纸灼穿程度比较深,所以油墨太薄或粘性太差都会影响复制效果。我们选用胶版油墨主要考虑到它墨质细腻,颜色种类丰富并有较强粘性。

这款兑换券由暗蓝色图文和红色印章编号两部分颜色组成,在调制油墨方面需要准备蓝、黑、红三种颜色。油印时,先印大面积暗蓝色区域,随后再印小面积红章和编号区域更容易套准确。调制暗蓝色时,先从装内取出适量纯蓝色油墨作为基色放在玻璃调色板上,再取少量黑色油墨放在旁边。然后,用调色刀将纯蓝色油墨在盘内用力摊开,为了提高油墨流动性和渗透力,可加入煤油作为稀释剂使用。搅拌均匀之后对照原件的暗蓝色区域,用调色刀往纯蓝色中加入少量黑色油墨来调整色相,要循序渐进的加入调和,直到与原件颜色一致即可。

印制工作前,油印机纱框上的纱绢应处于平整紧绷状态。誊影纸应固定在纱框上,通过边框四周上的铁卡子将其紧贴于纱绢。这样可避免油印过程中印稿移位变形或出现褶皱等现象。然后,用调色刀取出调好的暗蓝色油墨平摊在调色盘空白处。推动手持油印滚筒进行上墨,接着将复制布料放在油印机底盘上固定好,再将纱框盖上扣紧。用左手扶住边框,右手持滚筒正对纱框中央,这样是为了使滚筒均匀受力。推动滚筒印刷时要轻轻压住纱框,从后向前一次性匀速推动,一定不要来回滚动,这样会影响油印效果也容易损坏誊影纸。印好以后取出复制件与原件进行对比。颜色无误后可放在托盘上晾干,接着开始准备套印红色印章编号部分。由于蓝红两色反差很大,纱框及滚筒都需更换成红色油墨专用的,否则会出现串色、脏版等情况。再用同样方法调制红色油墨和上誊影纸步骤。

套色油印正稿前应先对誊影稿上的印章编号区域进行测量定位,然后根据测量距离在托盘上对布币半成品进行标记、固定。套印时可避免印章编号位置不准确、方向角度歪斜等状况出现。由于原件印章编号颜色不是很实,所以推油墨动滚筒时要力度适中,只要红色油墨附着在布料表面上就可以了,这样能够体现出印痕的虚实感觉,也不会因为滚筒施压过大而导致油墨胀出笔画等情况发生。套印完成后的布币复制品要放在通风避光处晾干。待油墨全部干透以后根据原件尺寸大小进行裁剪,然后刷上稀释的桐油,挂晾风干即可。(下图:左为原件、右为复制品)

“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的复原复制,诠释了传统技术结合现代科技在文物复制工作的发展方向。数码技术不断更新对文物复制工作的效率和品质有着较深刻的影响,使文物复原复制的准确性得到了充分提高和技术保障。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复制工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章燕,田文浩,孙明方,张启兴,杨珏庵.打字誊印[M].上海打字誊印社.

[2]魏协武.陕甘边区货币知多少[J].中国老区建设,2011(1).

[3]姚杰.国家博物馆藏陕甘边区南梁油布币探究[J].中国钱币,2006(3).

[4]张婧.红色货币:革命硝烟的历史见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5):7.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拓(1986-),北京人,工作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职称: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