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跳五猖”艺术面具研究
2016-06-14刘永鹏姚义斌
刘永鹏 姚义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高淳“跳五猖”艺术面具研究
刘永鹏姚义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跳五猖”艺术面具是傩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舞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探析“跳五猖”艺术面具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跳五猖”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影响力。
【关键词】跳五猖;傩面具;色彩
一、傩面具的发展流变
傩舞起源于西周时期,在此时傩面具就已经处于一种比较成熟的阶段了,《周礼·夏官司马·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这段文字记载了最早的傩戏表演者方相氏的面具衣着色彩和道具。汉代傩仪到了发展的繁荣时期,直至唐宋之后演变为傩戏。
傩戏与傩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傩祭的进行程序中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傩面具与其他形式戏剧的面具有很大的不同点,因此在傩戏的表演中,面具是傩戏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和道具。傩祭的发展和壮大使得傩面具的样式风格也发生了巨大地变化,傩面具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宗教、民俗的意义。傩面具从早期的神灵崇拜的特性到现代娱神、娱人的功能,本身包含着历代人民和民俗艺术者的审美情趣和文明信仰。
傩面具的形象象征着傩活动中的精神领袖的角色,兼具着人性和神性两个方面。傩面具是对于鬼神形象的符号化表达,同时也起着人与神沟通交流的重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这样,傩面具就包含了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含义。
傩舞的目的是驱鬼逐疫、祈福丰收,通过面具形象来起着震慑鬼神的作用。从傩面具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傩面具的风格式样,受封闭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且远远不像现代傩面具和文化融合的这么紧密,因此造就了早期傩面具自然简约的形象面目,以及显著的区域性特点。
傩面具因为傩文化的流传范围广阔分布于中国二十多个省近四十个民族,使得其形式多样化,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远古的陶质、玉质和青铜等材质的面具都为后来的傩面具的制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傩文化的发展流态中,傩面具综合了各宗教、民族、民俗、艺术等不同文化养分,表现出本土的民俗形式和宗教信仰,是中国面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傩面具最初倚靠着傩戏为本原广为流传,在傩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期傩面具的创作、样式遵循着严格的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傩文化传播、继承的过程中,结合了各区域的民俗艺术文化,融入儒、释、道三教文化,使得面具的制作规范和样式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逼真的形象、性格的刻画都达到了超高的水平。
二、跳五猖面具艺术分析
(一)跳五猖面具的起源
傩舞源于西周时期,跳五猖作为高淳民间傩的一种表演形态,是由西周宫廷傩流传到民间所演变而成的民间傩。西周时期盛行巫术崇拜,巫师将面具崇拜与原始巫术合为一体,使用面具的咒术力量达到驱鬼逐疫的效果。巫师们佩戴面具,挥动着法器,跳着原始的傩舞,驱邪纳吉,祈求人寿年丰,是一种用于禳灾祈福为目的的宗教活动。因此傩面具在形式和视觉呈现方面神秘而怪诞,具有巫术宗教的神秘性质。
跳五猖被看作是高淳地区最具宗教艺术表达形态的傩舞形式。其与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结合并融合了中国的五方、五色、五行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表现形态。表演主要有东西南北中五位猖神及道士、土地、判官、和尚四位附神。九位神灵都佩戴傩面具,形像各异,五位猖神的铠甲样式相同,面具上头盔的后顶部都插有两根翎子,其装束如同古装戏剧中的武将。面具承袭了原始傩文化的特点和整体样式,并且融合了本土民俗艺术质朴的风格,“佩戴面具的傩舞以其古奥怪异的视觉效果和淳厚质朴的乡土气息总是受到乡民们的普遍喜爱。”
(二)从面具的色彩形制分析
跳五猖面具在沿袭中国古代面具古朴稚拙风格的基础上,融合自己自身的舞蹈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面具形式。五位猖神的衣着形式、手握道具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五位主神分别代表了五个不同的方位(东南西北中)并且面具和服饰色彩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东方青帝佩戴主色为青色的面具,着青色为主的服饰;西方白帝佩戴主色为白色的面具,着白色为主的服饰;南方赤帝佩戴主色为红色的面具,着红色为主的服饰;北方黑帝佩戴主色为黑色的面具,着黑色为主的服饰;中央黄帝佩戴主色为黄色的面具,着黄色为主的服饰。四位附神则依据各自不同的形象佩戴道士、土地、判官、和尚式样的面具及各自的服饰。五猖神及四位附神的面具所具有的独特的装饰美、象征美、造型艺术美使人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审美愉悦和感觉享受。
东方青帝,整体以青色为主,象征春神,在五行中属木,其面具样式令人生畏,造型多变,色彩层次丰富,搭配富于变化,具有浓重的民俗风味和美感。南方赤帝,整体以红色为主,在五行中属火,面具装饰多变,线条流利,整体透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整体给人以忠诚勇猛的感觉。西方白帝,整体以白色为主,在五行中属金,面具五官清晰,色调干净整洁,面具四周用黄色装饰使整体更加地富于变化,显得比较华丽。白帝眉毛眼睛都向上倾斜,红嘴獠牙为干净的面孔增添了威严之感。北方黑帝,整体以黑色为主,在五行中属水。黑帝的面具形象在五位猖神中显得最为凶恶,衣服、面具的着色基本都是黑色,并且面具的嘴角向下,显得更加的可怕。中央黄帝,整体以黄色为主,在五行中属土,面具装饰以金黄色为主,黄色自古是尊贵者的颜色,面具的整体给人一种敬仰崇尚的心理。
(三)从扮演角色、色彩分类、功用方面分析
傩面具按照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鬼神、动物、世俗人物几种不同的面具类型。跳五猖中的五位主神面具属于鬼神面具,粗眉倒竖、巨目圆睁、大嘴獠牙,给人凶神恶煞的感觉。四位附神道士、和尚、土地、判官属于世俗人物面具,面具都是以木质为主,采用整株杨木,从内部掏空,后雕琢施以颜色,着重于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现,将人物表现的幽默诙谐富有戏剧性格,粗中见细,更加贴切民众的审美风格。
傩面具有“素面具”和“彩面具”的区分。跳五猖面具色彩的使用,朴素自然,直接体现了传统中国面具文化的风格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简单描画到复杂赋色的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跳五猖中五位主神和四位附神的面具中属于“彩面具”的有东西南北中五位主神面具;从面具赋色说,红色寓意忠勇;黄色寓意冷静干练;黑色代表着刚直;白色寓意干净明快,善良有内涵;青色多为凶狠骁勇之将。属于“素面具”的有道士、和尚、土地、判官四位附神,四位附神的面具式样的赋色依据各自不同的职业施以符合自身形象的色彩。
从功用方面说,苏南傩面具分为可戴面具和不可戴面具两种基本类型。跳五猖中的各位神灵所佩戴的面具都属于可戴面具的类型,通过佩戴的面具达到沟通神灵、保佑各方平安的功用。四位附神中和尚、道士佩戴的是套头面具与其他几位猖神、道士、判官的面具样式完全不同。套头面具类似现在的大头娃娃式样,直接套在民间艺术表演者的头部。
三、结语
跳五猖面具艺术风格自然形象、创作精雕细琢,艺术创作者运用轻快的刀法、流畅的线条,娴熟地表现出各种造型夸张、形态兼备的面具,将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表现得活灵活现。傩面具艺术所独具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它发展的时间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依存、渗透。“跳五猖”艺术面具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而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信念、地域风俗及乡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并深刻地揭示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心理特质。
参考文献:
[1]陶思炎.苏南傩面具的文化价值[J].艺术百家,2014(1):15.
[2]陶思炎.苏南傩面具略论[J].地方文化研究,2014(4):15.
[3]朱恒夫.江苏民间舞蹈概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3(4):11.
[4]李海平,张小虎.傩面具的审美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2011(5):15.
[5]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8(8).
图例从左至右分别是:道士、和尚、土地、判官、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皇帝。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高淳“跳五猖”艺术综合研究》,项目编号:NR20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