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疆与中亚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6-14刘玲

当代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亚新疆

刘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疆与中亚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刘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近年来,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对科技人员交流合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不断深化新疆与中亚的科技合作,迫切需要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科技人员主要通过科技互访、项目合作、参加培训等方式进行合作交流,但是科技人员的合作交流中还存在合作基础薄弱、引进和培养支持力度不足、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新疆与中亚科技合作中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本文提出了包括中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输出等政策措施,力求为推动新疆与中亚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疆;中亚;科技合作人才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深入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疆是我国与中亚距离最近的地区,同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若两个区域的经济、科技得到共同快速发展,对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再次崛起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亚国家和新疆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面临大量的共同课题,合作与发展的潜力很大。20多年来,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已建立起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随着新疆与中亚国家科技、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语言能力的科技合作队伍,为扩大新疆与中亚区域的科技合作提供人才基础和保障。

一、新疆与中亚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现状

历史上,新疆与包括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原苏联就有着广泛的人员合作与交流,曾对双方的科技合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科技合作中,通过双方人员互访、召开国际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开展人员培训等方式建立了双边和多边的科技合作关系,增进了双方科技人员的了解,培养了中亚科技合作型人才。主要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展科技互访活动,增进科技人员的交流与互信

新疆积极开展与中亚国家的科技互访活动,参加科技互访活动的人员包括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在内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一线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仅1991—1995年间,新疆派往中亚五国的科技考察团组就达190多个、800多人次;同期,新疆接待中亚五国来访的科技考察团组237个、1147人次,往来的团组和人次均占新疆对外科技交往的大多数。2001—2014年间,仅新疆科技厅系统出访团组数量就达450批、1567人次;接待来访团组240个、693人次。通过新疆与中亚国家政府高层和科研人员的互访活动,相互了解了各自科技合作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对接和商洽,增强了双方科技合作的愿望,增进了科技人员交流,坚定了中亚区域国家加强对新疆科技合作的信心。

2、召开科技合作研讨会,开展学术探讨交流

新疆积极举办和组织参加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论坛。从2011年起每年举办中国—亚欧博览会“科技交流合作论坛”,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国家及地区间科技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展开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新疆与中亚国家发展科技合作的共识。2012年新疆科技厅组织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年论坛和跨境合作论坛”。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科技交流论坛,加强了就某一主题的科技人员思想和观点的交流,为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3、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培养中亚科技人才

近年来,新疆组织召开了一系列面向中亚国家的科技人员培训班,课程涉及能源发展分析、新能源技术与产品开发、新能源发展政策及规划、科技园区建设、国际技术转移发展现状、科技企业孵化及科技引领支柱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各国学员反映良好,这类科技类培训班,已成为新疆与中亚各国科技界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平台。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人员赴中亚及俄罗斯培训活动,截止到2015年,新疆已经顺利完成十批自治区科技与经贸管理人员赴俄留学工作,提高了新疆从事科技与经贸工作人员的俄语水平,促进新疆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科技、经贸的合作与交流。

4、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合作

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科研院所、企业间科技人才合作密切,针对双方的共同的科研课题,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同时加强了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例如新疆农科院、新疆大学等单位持续开展中亚科技合作项目,在项目研究中,多次举办研讨会和人员的互访交流,培养了中亚科技合作人才,建立了中亚专家科技合作的关系网络,构建了专家库。

5、开展高等教育,建立教育示范基地

新疆高校主要通过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基地建立、互派教师、教育代表互访等方式进行人员交流合作。从2011年起,新疆财政设立1500多万元的教育外事专项经费,并从中拿出300万元设立政府接收周边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还启动了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两个自治区级来疆留学教育示范基地的筹建。新疆计划通过今后5年至10年的积极发展,逐步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

二、新疆与中亚科技人才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新疆同中亚国家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但还是不能满足科技合作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当前科技人才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技人才合作基础薄弱

中亚五国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更少,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中亚五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804个,研究人员(未计入土库曼斯坦)45786人,其中博士4734人,占10.4%,副博士14979人,占32.8%,每百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为810人。而对比俄罗斯,2009年俄罗斯拥有4000多家科研机构,拥有科研人员90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的科研人员数量为140人。因此,中亚五国力量还是比较薄弱,拥有高学历的科研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学科带头人短缺,同时中亚科技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年轻科研人员少,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表1 中亚五国的研究人员情况

2、引进和培养中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不足

首先,目前对中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处在比较分散、各自为阵的状态,都是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通过各自项目合作、培训等方式进行引进和培养,而没有在更高层面、从中亚科技人才合作的需求出发对人才引进、培养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设计,因此,与中亚科技人才的合作缺乏计划性和连贯性。其次,缺乏中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专项资金,同时在关于中亚的科技项目中,没有专门列支科技人员往来的经费。由于没有充足经费的支持,使得中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都缺乏吸引力。最后,推进对中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有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但是目前还没有出台对中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3、科技人才合作的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虽然近年来新疆与中亚的科技人员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与中亚科技合作长期停留在对等互换型合作模式的低级阶段,科技人员的合作也主要以互访交流、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制度,合作方式较为单一,合作交流层次较低,具有实质性,较深层次的科技人才合作较少,难以培养出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另外,近几年新疆与中亚国家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部分参与合作的科技人员缺乏正规、系统的培训,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4、缺乏复合型的科技人才

在与中亚的科技合作中,新疆的科技人员在科技合作中主要以英语交流为主,而中亚国家科技人员的英语水平有限,主要以俄语为主,因此缺乏既精通外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双方的合作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推进新疆与中亚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

加强对中亚科技合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政府间的统筹和协调力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与中亚的科技合作和科技人员的交流,搭建更为有效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人员的合作的战略升级,从科技人员交流、培训等形式发展到针对区域共同科技的重大问题,凝聚科技合作目标,组建研究团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科技问题。

2、设立中亚科技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中亚科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设立中亚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工程,围绕中亚科技合作中的科技需求领域,制定科技人才进修与培养计划,确定培养方向,每年选拔5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按照培养对象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确定培养方式。一是实践锻炼,选派青年科技人员赴中亚地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交流、双向挂(任)职、短期工作、以工代训、专家带培等;二是科研立项,以项目形式支持培养对象,开展面向中亚需求的科技创新活动。

实施中亚科技人才双向培养计划,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才双向交流培养制度,通过开展合作教育、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同时培养中亚地区和新疆的科技人才,并形成中亚与新疆的科技人才联盟。一是鼓励新疆科研院所与中亚地区科研院所共建研究中心,以项目为纽带,培养新疆和中亚科技人才。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生,为中亚各国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也推动新疆与中亚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二是在企业实施双向人才培养。在新疆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工作室,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针对技术需求,设置培训课程,通过工作室内部专家和对口邀请国内专家进行讲学、作报告和技术交流等形式的培训,定期对企业科技人员和参与合作的中亚科技人员进行培训。技术创新工作室可在中亚地区建立分工作室,对中亚科技人员进行直接培训。三是设立“中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基金”,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进行中亚科技人才培养时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资助,同时对科研和生产技术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亚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

3、推进中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第一,在乌兹别克斯坦和新疆共同建设中亚国际科技合作学院,使其成为辐射中亚地区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的进修、交流与培训基地。在科技合作学院内设置中亚地区与新疆合作中急需的专业,供中亚地区和中国的科技人才进行进修和培训,进修完毕后颁发国际承认的进修证书。

第二,积极争取国家和援疆省市的支持。在新疆中亚科技合作园、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要骨干企业等建设一批中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接收中亚科技人员在培养基地进行培训,逐步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

4、利用新疆高校教育资源,开展面向中亚的学科教育

构建多层次、互动式的教育合作机制,一是在乌鲁木齐市设立中亚学院,利用新疆高校的科技资源,开展高等教育招生、继续教育或定期培训,培养中亚科技合作人才。二是面向中亚科技合作的需求,在新疆部分高校,如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设立相应学科,开展招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主动吸引和招收中亚国家学员来新疆学习深造。建立高等院校中亚科技人才培养试点,鼓励中亚区域高等院校与新疆的高等院校建立对口院校合作机制,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签订对口合作协议,以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短期进修等形式共同培养中亚科技人才。三是在中科院新疆分院设立研究生班,专门面向中亚科技人才进行招生,培养高层次中亚科技合作人才。

5、开展对中亚科技人才的输出

制定“中亚科技人才输出计划”,根据中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与中亚国家对接协调后,通过公开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科技人才,审核通过后,定期向中亚输出科技人才。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把中亚急需的技术和标准输出到中亚地区,带动新疆科技人才输出,在向中亚输出技术标准时,提供技术帮助,带动中亚科技人才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整体设备输出,向中亚提供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带动科技人才输出。三是推动科研机构、企业在中亚设立研发机构,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科技人才去中亚兼职,并负责培养中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贺西安、任红:浅谈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科技合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6).

[2]毛菊、孟凡丽: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教育交流合作现状与构想[J].新疆社会科学,2009(6).

[3]努尔·白克力、王伟中、施尔畏:科技支撑引领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熊亚)

猜你喜欢

中亚新疆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一带一路
新疆多怪
White Elephant
中亚沙棘保肝有效成分纯化工艺研究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