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盟经济体的影响分析
——基于人民币全球化背景

2016-06-14朱恩东

当代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南亚

朱恩东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盟经济体的影响分析
——基于人民币全球化背景

朱恩东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问题和贸易问题的争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波动在东南亚经济体货币区域波动的相关性明显提高。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和我国与东南亚六国贸易收支的情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为巩固和提高人民币在东南亚区域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合作提出了相关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收支;东南亚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日渐凸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等国排名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国的主权货币,人民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下简称人民币汇改),即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汇率对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各国的经济增长路径表明,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东南亚经济体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商务部亚洲司数据统计,2014年1月至12月,我国对东南亚地区贸易进出口总值约为4801.25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16%,占中国对亚洲贸易总额的21.11%。东盟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组织,已成为继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也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对中国与东南亚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和新加坡)的贸易,及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和东南亚经济体之间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之上,对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国和东南亚经济体之间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回答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和东南亚经济体之间贸易收支有何影响,通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否能有效地改善我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现状。

二、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现状分析

伴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快,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9.02%上升至2014年的10.36%,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已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心所在。

1、贸易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总体上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1)。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1281.9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4458.43亿美元。增长了约四倍。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由2005年的537.4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555.59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进口额由2005年的744.5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902.85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图1 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六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有效汇率(注: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http://www.bis.org/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1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2005年汇改之后总体处于稳步上升趋势,这和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额不断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但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2009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即人民币贬值。同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骤降,随后由于经济的复苏和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南亚贸易收支的总额也随之不断增长。

2、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特征基本一致,比重不一

从中国与东盟六国贸易收支情况可以发现,2005—2014年期间,除了2013年和2014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为顺差以外,2005年至2012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持续保持逆差,出口小于进口。

从东盟六个成员国对中国贸易总额的百分比(见图2)中可以看出,在2005—2014年期间,马来西亚的贸易总额在中国对东盟六国的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5%左右,成为东盟六国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国家。新加坡和泰国的贸易总额占比则保持在20%左右,且比重保持相对平稳。越南的贸易总额在中国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的6.39%逐步上升到2014年18.73%,增长约三倍。总的来说,上述四国是我国与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

图2 中国与东盟六国各成员国贸易总额占中国与东盟六国贸易总额的百分比(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结论和政策启示

1、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

当前,虽然中国与东盟对于汇率协调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例如自发协调和清迈倡议的签订等,但是这些探索从总体上来看都并不完善。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合双方经济发展的汇率协调机制。通过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汇率协调机制,一方面可使得双方汇率的水平逐渐趋于稳定与合理,另一方面对于双方经贸合作的逐步开展与双方贸易的平衡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

中国自2005年7月22日实行汇改之后,其在货币篮子的选择上主要倾向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然而,随着东盟经济的发展,其在中国贸易的地位呈逐渐上升态势,因此,应当更为合理地考虑人民币汇率篮子中各种货币之间的互相权重问题,将东盟在人民币汇率篮子中的地位更多地加以考虑。这样不仅可以使人民币的汇率发展更为合理化,而且对于中国对外贸易间的平衡发展,特别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平衡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唯一大国,中国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国的作用,带领东盟其他成员国努力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从而促进区域间的整体经济发展。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与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国要督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几个在建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地顺利完工。另一方面,对于区域内的信息与通讯、能源管道、物流等其他各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关建设工作,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很好地缓解次区域国家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为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

4、改善投资环境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较多的国家。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其产生的投资刺激效应对于中国吸引外资具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吸引外资的相关方面,中国比东盟国家更具相对优势。因此,中国应当积极制定吸引外资的招商政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渐减少对东盟进口的依赖性,从而逐步改善中国对东盟贸易的逆差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晓、丁一兵: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宋海: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际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王凯: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陈彪如: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3).

(责任编辑:刘冰冰)

猜你喜欢

东南亚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活捉一只“怪怪虫 ”
战后初期的泰国与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最新研究称人类可能在7.3万年前就已到达东南亚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东南亚,全球海盗最猖獗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