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创新设计的几条思路

2016-06-14郑青岳

关键词:创新思路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郑青岳

摘 要:教学设计的优化必须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启示和新的选择。教学设计的创新要积极探寻教学的新方式,开发教学的新素材,发挥素材在教学中新的作用,设计教学新的活动,挖掘教学新的内涵。

关键词:教学设计;创新思路;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的优化必须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启示和新的选择,这是教学设计优化价值的真正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冲破原有经验所形成的思想牢笼,大胆求异,产生新思想,提供新方案。

一、探寻教学新方式

就像服装设计,一块布料可以做出千百种样式的服装一样,科学教学,无论是整堂课宏观结构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微观环节的处理,其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求我们应当积极探寻教学的新方式。

案例1 耳的结构的教学

关于耳的结构的教学,通常的方法是:指出耳的功能是听声音,而功能和结构是相适应的。于是提出问题:耳要清晰地听到声音,应当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接着向学生出示耳的结构的图片、模型等,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耳的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设计,它突出了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学生既要参与观察,又要通过阅读教材,寻找与耳的结构相关问题的答案。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案,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关于耳,学生有一个前概念:他们通常把耳廓说成耳,而我们的教学却无视学生的前概念。关于概念转化的理论告诉我们,概念建构的本质是概念转化,教师应当促成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学作出如下全新的设计。

师:听声音要靠耳,今天我们要学习耳的结构。同学们,你的右手在哪里?

学生纷纷举起右手。

师:你的右耳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右耳的耳廓。

师:我刚才问你们右手在哪里时,没有一个同学伸出右手的小指头说这是我的右手。也就是说,你们没有把右手的一部分说成是右手的全部。但当我问你们右耳在哪里时,你们却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你们把右耳的一部分说成是右耳的全部。它叫耳廓,只有它,我们是听不到声音。没有它,我们还是能够听到声音的,只是稍稍弱一点而已。功能和结构是相适应的,耳要具有听声音的功能,还需要有哪些结构呢?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看图,阅读课本。

二、开发教学新素材

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某个课题涉及的科学知识是既定的,但为教学提供支持的素材却具有巨大的选择空间。不同的人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以及所拥有的经验的不同,所选择的素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求应当通过深入思考和大量阅读,对教学素材作出新的选择。

案例2 能量相互转化的素材

关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我们在教学时选择的事例通常是:搓手生热,钻木取火,流星通过大气层燃烧,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退役时坠落大海前通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儿童在滑梯时臀部发热,等等。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我们能否开发一些新的素材用于教学呢?我们选用了摩擦焊接技术的视频素材(如图1),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当两个需要焊接在一起的金属部件紧压一起,并朝相反的方向高速旋转时,两个金属部件相接触处因摩擦而擦出火花,并发热变红直至最后两者焊接在一起。这一素材不但能够很好地说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了解。

关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我们会选择热机、火箭发射等事例,这些事例固然不错,但对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为此,我们在课堂上用如图2的辐射计向学生进行了演示。辐射计的结构是: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球壳内装有一个可绕竖直轴自由转动的4个互成90°的金属叶片,4个叶片的两面顺次分别涂有黑色和白色。当将通电的电熨斗靠近辐射计,电熨斗发出的辐射到达叶片时,由于叶片黑色的一面吸收较多的辐射,辐射计的叶片将绕竖直轴从黑色的一面向白色的一面转动起来。辐射越强,叶片转动就越快。这个现象对学生来说很新奇,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从这个仪器中也充分领略到设计者高超的设计思想。

三、发挥素材新作用

教材本身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这些素材有的并没有被我们充分地加以利用,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求我们应当细致地琢磨教材,着力提高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效能。

案例3 人长时间劳动的功率

在《功率》这一节中,介绍了一个素材:人长时间劳动的功率大约为70W。对于这个数据,许多教师只是在上课时提一下,以后基本上不会再想到它,似乎这个数据并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笔者细致地琢磨了这个数据,对它突然产生了新的认识:人依靠体力做功的功率是非常低下的。为了使学生也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功率知识的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将人的功率与小汽车的功率进行比较:人长时间劳动的功率约为70W,而小汽车的功率约为70kW。这说明,一辆小汽车工作一段时间所提供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持续工作所提供的能量的总和。

在教学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知识时,我们编制了这样一个问题:

设想你家有一台发电机,你想利用它来发电,这样你用电就不必付给电力公司电费了。但问题是你并没有驱动发电机的机器,你想制造一个装置,像骑自行车一样来带动发电机转动。你一天拼死拼活连续工作10 h,大约能发出多少电能,这些电能如果向电力公司购买,需要多少钱?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依靠人的体力进行劳动,生产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正是因为利用了各种机器以及其他各种能量的消耗,生产效率才得以极大的提高。

四、设计教学新活动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好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求我们应当对原来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发挥创造性思维,积极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活动项目。

案例4 空盒气压计

空盒气压计是测量大气压的常用仪器,以往教学这一知识时,许多教师只是简单介绍空盒气压计的优点、表盘示数以及在不同气压下指针的偏转方向。学生始终看不到气压变化时指针偏角和指示位置的变化。在进行“气压测量”的教学设计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图3所示,将空盒气压计放入玻璃罩内。当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气压计的示数变小。当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时,气压计的示数逐渐变大。这个活动不但让学生亲眼看到空盒气压计示数变化的动态过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气体的压强与其密度直接相关,当空气抽出时,玻璃罩内空气的密度变小,空气的压强也随之变小。

五、发掘教学新内涵

每一个教学课题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求我们应当对课题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使其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案例5 酸碱度的测定

关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及其检测,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是直接指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即酸碱度,科学上用pH的值来描述。pH=7为中性,pH<7为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为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而溶液pH的大小可以用pH试纸测试,酸碱度不同的溶液会使pH试纸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图4所示。检测时,将pH试纸与比色卡进行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上述教学中,教师是将知识以成品的形态直接传递给学生,滤掉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失去了利用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的机会。而且,采用统一的pH值大小来描述酸碱性的强弱实际上并不符合学生最初的思维。因为在学生看来,酸是酸,碱是碱,两者并不相同。酸性的强弱和碱性的强弱应该用不同的指标来描述,他们心里其实存在着一个疑问:人们怎么会想到,而且怎么可以用同一个指标去描述呢?

如何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将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渗入教学过程,引出描述物质酸碱度的pH及其检测方法?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可以将教学进行全新的设计。其基本思路如下。

由于酸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都是H+,溶液的酸性实质上就是H+的性质;碱溶液中所有的阴离子都是OH-,溶液的碱性实质上就是OH-的性质。由此不难得出,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应当是由酸溶液中H+浓度决定的,碱溶液的碱性强弱应当是由碱溶液中OH-的浓度决定的。为了定量地描述酸性的强弱和碱性的强弱,我们可以根据溶液中H+的浓度和OH-的浓度,将酸性和碱性分为几个等级,像音阶一样,按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到高来排列,我们可以将酸性和碱性的强弱分别称为酸度和碱度,并从低到设定七个等级,即一度酸、二度酸……七度酸;一度碱、二度碱……七度碱。度数越高,酸碱性越强,如图5所示。

但是,科学是追求简单的,我们能否用一个指标同时来确定某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以及酸碱性的强弱呢?事实上,这个统一的判断指标是存在的。因为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其实,在酸溶液中,不但有H+,同时也存在OH-;在碱溶液中,不但有OH-,同时也存在H+;即使是在中性的水中,也同时存在H+和OH-,如图6。只是在不同的溶液(和水)中,H+的浓度和OH-的浓度大小不同而已。在酸溶液中,H+的浓度要大于OH-的浓度,在碱溶液中,H+的浓度要小于OH-的浓度,而在中性的水中,H+和OH-的浓度相同。这样,我们只要根据一定压强(和25℃)下溶液中H+的浓度(pH),就可以确定该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以及酸性或碱性的强弱。这里,符号pH源于法语的potentiel dhydrogène(氢离子浓度指数)。

根据科学家的规定,溶液的pH越小表示溶液中H+的浓度越高,pH越大表示溶液中H+浓度越低。因为中性水的pH=7,所以,pH<7为酸,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为碱,且pH越大,碱性越强。科学家也把酸性的强弱和碱性的强弱各分为七个等级。于是可以用一个pH坐标来反映酸碱性,由此引导学生将图5转化为图7。

教师向学生指出: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试纸,叫pH试纸,pH不同的溶液会使它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图8所示。所以,用这种试纸不但可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定量地描述溶液的酸碱度。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溶液中OH-的浓度来定量描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只是因为科学家已经规定用H+的浓度来描述,大家都遵守这一规定而已。

猜你喜欢

创新思路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创新思路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