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对策

2016-06-13姜源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群众

姜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2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文化科技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消费理念都进入数字化时代,这场科技革命对群众文化工作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加强数字化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群众文化工作

一、更新观念,把握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数字化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它具有传统群众文化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具有贴近性。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可以融入其中,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进行选择。比如,QQ、微信、微博等传媒的产生,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很多宽带用户也是捷足先登,抢先体验大陆、港台影视巨献,人们的视野豁然开阔。二是具有即时性。数字化时代的群众文化,人们不必担心与工作时间相冲突,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自由自在地信手拈来,并总能得到“即时”的反映。比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数字文化活动。三是具有主动性。群众可以作为创作者自主地进行情感表达,也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群众文化传播的新潮流,微信、微博、博客、播客、网络视频等,都具有受众广、影响大、平民化、开放性等特点,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改变着群众的思想行为方式。四是具有互动性。当传播者将自己的信息在网上传播之后,接受者对信息马上能做出反馈,并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增补、修改,及时传送给信息的原传送者,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双向互动。这种互动,凝聚了大众的智慧,不仅使其拥有了无限的信息量,也使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共享资源,达到彼此心灵的沟通。

二、认清形势,正确面对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挑战

数字化在迅速便捷地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同时,它的虚拟性、普及性、扩散性也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挑战。一是传统观念易错位。数字化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信息,网上读书、看报、购物等便利条件的同时,越来越多“文化垃圾”也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网上“垃圾”邮件、黄色作品比比皆是,暴力、恐怖、诱导青年少年犯罪的宣传品更是不堪入目,使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鱼目混珠,美丑难辨。二是矛盾问题较突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的自由思潮逐渐渗透到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与国内不法分子内勾外联,进行民族分裂煽动,制造群众思想和社会混乱,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引领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三是技术手段仍落后。近几年,由于网民数量逐年上升,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文化服务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但数字化群众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形成产业链条、产业体系、企业运作等技术手段和配套服务都很难跟进。四是制度保障难配套。高层次创新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多元化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数字化文化法制建设步伐比较滞后,推动公共数字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数字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配套。

三、开拓创新,探索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和途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实践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各自的优势,发挥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伦关系、诚实守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文化的人文精神、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文化多元意识等,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现代文化优秀成果,结合新思想、新话语、新理论等,创立符合国情的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达到数字化与群众情感的统一。二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重视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又要重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多元需求。通过“提高”来达到真正地“普及”,通过“普及”群众文化艺术的认识来寓教于乐,寓“提高”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之中,使数字文化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处理好引领与包容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数字化群众文化工作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提升多样化社会思潮品质,既防止“去意识形态化”,又防止“唯意识形态化”;既不能用多样化冲击指导思想一元化,也不能借口一元化来“纯洁文化”,切实在尊重差异中谋共识,在交流交融中贯彻落实,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信息手段,提高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层次。把握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构建以新媒体建设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传播战略体系。一是构建以新媒体建设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传播战略體系。构建以三网融合、物联网、泛在网、云计算、跨媒体、全媒体、超媒体等为核心的综合化、立体化群众文化工作传播体系,发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出版社等媒体功能,拓展数字报纸、电子期刊、网络广播、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建设,使新媒体成为先进群众文化的新阵地、新平台、新空间。二是构建以正能量为核心的手段途径运作体系。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数字文化传播的新潮流,我们要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博客、网络视频等受众广、影响大、平民化、开放性强等优势,进行正面教育,搞好舆情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提高群众的文化价值观,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切实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数字化品牌运作体系。三是构建以国际传播为核心的数字品牌核心效力体系。数字文化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传播,既把握文化传播内容,也注重文化传播形式,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在国际文化传播方面,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建设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提升国际数字化群众文化的传播力。

(三)加大网络建设,均衡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的网民结构。根据网络信息文化建设的区域差别,必须缩小差距,培育科学合理的网民结构。一是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可通过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个人共同集资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发放网络信息消费补贴资金,发挥乡镇文化工作站(室)的培训职能,使网络信息知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为国家体系、企业体系服务,充分调动群众学习运用网络知识的积极性。二是开展网民心理疏导,形成健康向上的“虚拟心态”。年轻网民学历不高,但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有极强的逆反心理和成功渴望。可建立学校、社区(村组)和家庭三者相互联系的疏导教育机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三是充分发挥“网民意见领袖”的正确引领作用。

(四)完善配套体系,确保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随着盗版书刊、虚假广告、下流娱乐等“垃圾”文化正向各个领域渗透,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健全机制、严格管理、综合施策。

一是推进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制度设计,实现科学规划。推进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研究,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宏观研究工作,包括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等;开展数字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格局,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纵横联合的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协调合作,推动数字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的顺利实施。二是鼓励开放合作的数字文化的局面,实现互利共赢。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文化馆(站、室)、社區文化中心等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在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教育、科研系统的合作共建、互联互通。

三是搭建集中统一的运行与管理平台,实现规范管理。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确保数字化群众文化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监管。实时采集各级各类终端运行情况信息及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实现对服务站点和个人用户的精细化管理;构建公共数字化群众工作安全管理平台,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设施,保障用户上网安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管理、专业化培训、标准化服务以及统一标识、树立品牌形象等管理及推广手段,扩大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高虹,付少平.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9).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群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多让群众咧嘴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