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 年教育部颁布的两个行动计划看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逻辑
2016-06-13孙云志
孙云志
摘 要 2015年,教育部颁布《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标志着高职院校治理开始步入新征程。通过《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追求及其困局的分析,指出着眼于外部治理是《行动计划》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重大突破,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关联则是《行动计划》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外部治理;内部治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6-0045-04
高职院校要提升治理效能,就应对自身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动力来源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适应“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是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存在的主旨所在,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各简称为《提升行动计划》和《发展行动计划》,并列出现时合称为《行动计划》)则是政策落地的具体尝试。从本质而言,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是高职院校积极回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调整,同时也是从价值与合法性角度证明其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路径,并通过30多个政策文件的颁布来进行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价值求证,进而对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做出了有益理论探讨。笔者以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为主线,通过对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过程的理论反思,为目前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困局寻求突破口。
一、《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追求及其困局
治理效能是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提升是我国多年来追寻的目标。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系列文件中,也都把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进行部署。2015年8月28日,以《提升行动计划》颁布为新的起点,我国高职院校治理开始步入新征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以及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高职院校治理效能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缺位,内部管理仍是行政化与人治化大行其道;二是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有待加强;三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缺失,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不足;四是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融合度不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五是高职院校教师岗位适应力有待强化,专业化水平与社会需求匹配度差距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治理效能不高,并对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产生消极影响。
詹姆斯·N·罗西瑙指出,治理是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1]。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是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治理效能化是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俞可平曾提出: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2]。由此可以看出,追求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最优化是高职院校治理的最终宗旨,教育部在2015年10月19日颁布的《发展行动计划》则是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采取的又一个具体措施。
李克强总理对我国职业院校治理问题非常关注,根据目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仅从 2014年到2015年,他就数次对职业院校治理问题做出指示。如2014年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形成良性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不断释放“人才红利”[3]。在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 全国启动仪式上,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4]。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与默克尔共同考察安徽合肥学院时表示:中国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愿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让“崇尚一技之长”的理念成为社会风尚,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提供支撑[5]。李克强总理的这些批示就是在当下职业院校治理效能不尽如人意现状下提出来的。
当下我国职教界正在对《行动计划》进行理论反思,虽然对高职院校治理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解读,可这些观点大多都把焦点聚焦在治理效能上,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共识,即治理效能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部件。此论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得出,其一是提升治理效能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治理同样如此。高职院校的出现不仅满足了许多家长与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并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大显身手。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上个世纪末高职院校在数量上的快速扩张,其内涵建设并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出现了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低下。由此,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成为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核心需求,效能导向顺理成章成为《行动计划》的方向。另外,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治理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行动计划》的关键目标是放弃追求规模扩张与层次升级的冲动,转而加大对高职院校治理的投入,打造一个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高效高职院校。其二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应当成为《行动计划》的优先选项。毕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社会经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高职院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在上世纪末期,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于是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大行其道。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原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培养成拥有其自身发展“个性”的职业人才,这些变化决定了高职院校治理方式也应顺应这种发展潮流。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而言,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是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选项,是实施《行动计划》的“先行军”。
纵观高职院校治理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前的“政校合一”式治理发展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府管校办”式治理,再到今后“有限主导-合作共治”式治理,其基本路径是逐步归还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即通过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来提升其治理效能,其着眼点均应通过革新高职院校治理方式进行“无缝对接”。可目前的现实是国家出台的政策“热”,可是高职院校却反映“冷”,这种“冷热不均”现象究其实质就是高职院校治理对接的缺位。表现在治理理念上,旧有的治理理念根深蒂固,学校治理往往是新瓶装旧酒,缺乏必要的风险治理意识,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潜在办学风险;表现在高职院校治理机制上,当下高职院校大多仍采用科层制管理,可当高职院校面临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二级学院的管理分权以及学术权重不断增强等现状时,高职院校科层制治理就难免遭遇困局;表现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上,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尚待完全落实导致高职院校治理自治空间受到挤压,高职院校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依附导致高职院校治理行政化色彩浓厚,高职院校党政关系不和谐导致高职院校治理“政出多门”,高职院校民主参与监督缺失导致高职院校利益相关方权益受到侵蚀,社会参与机制缺失导致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缺位。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行动计划》必须面对的困局。
二、着眼于外部治理是《行动计划》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重大突破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治理困境,特别是治理效能问题,其解决路径只能是革新,而《行动计划》的颁布则是吹响了行动的号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我国高职院校治理革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后寻找到了突破口,契机就是从过去只专注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革新转而成为高职院校治理革新的内外兼收。
根据治理功能的分类,高职院校治理不仅应涵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同时还应该涵盖外部治理。高职院校治理是高职院校治理组织存在的必备条件,缺少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高职院校治理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必然会受到质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外部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外部事务治理的基点,可以说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成效事关高职院校整体治理效能的发挥,并对高职院校外部治理起到非常显性的作用,这也可以从两个《行动计划》中得到证实。
对比《提升行动计划》与《发展行动计划》,可以发现,前者大多着眼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其重点任务是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管理制度标准建设行动、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行动、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以及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6]等。针对该行动计划的作用,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为基本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后者大多关注政府与社会在高职院校治理中的作用,如在主要任务与举措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部分推出了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增强院校办学活力部分提出了推进分类考试招生、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以及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等,在完善质量保障机制部分中提出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完善院校治理结构[7]等。针对此行动计划的作用,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治理与效能应该是对孪生姊妹,正如高职院校治理可以划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一样,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同样可以划分为内部治理效能与外部治理效能,而常被提及的高职院校治理效能则往往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代名词,即这种界定只关注了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对高职院校外部治理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这种理念也与系统论相悖。根据系统论,高职院校治理组织应由内部治理组织与外部治理组织组成,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有机整体。对此,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治理组织中要素的作用,并达到1+1>2的效果,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过去高职教育界对治理效能的关注点都集中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上,并把高职院校治理等同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进而把高职院校内部诸要素所发挥的相互功用当作是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获取。而高职院校外部治理效能是从高职院校、政府以及社会三者间关系着手,其聚焦的是高职院校治理活动对上述三者的效能问题。高职院校外部治理效能的取得是基于以下条件的获取,即从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各自优势来看,仅仅单靠高职院校进行治理,其效能并非总是高效,这可以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中得到明证。在高职院校治理利益相关方中,社会、政府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功效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须在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进行综合衡量,从而寻找到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最佳途径。而明确高职院校治理外部效能,核心是要对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的“势力范围”进行准确界定,既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的各自效能,同时又要避免三者间的相互越位,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提升才能够得到保障。
《行动计划》的突破点就在于此,即从过去的只关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转而将内外部治理同等对待,并从理论探讨上升到实践探索阶段。出现这种改变的背景就是当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不佳,须通过引入社会与政府资源来达到高职院校外部治理的突破,并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加快的氛围中得以实现。如在《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在主要目标部分明确提出“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从高职院校治理革新路线图来看,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治理革新就是通过引入社会与政府,实现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向高职院校治理转变。此变化要求根据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各自的优势,合理理清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的职责范围,并逐渐建立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制,使高职院校、社会、政府三者间相互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三、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关联是《行动计划》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保障
对于高职院校外部治理效能和内部治理效能关联性的解读,则应从理论视角着手。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提升取决于高职院校治理权力分配能否在功能与结构上实现优化。高职院校治理权力功能的优化是指将社会与政府引入到高职院校治理之中,其关注点是高职院校外部治理效能;高职院校治理权力结构的优化则是指高职院校内部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人员的定编定岗、职能划分等权力分配行为,这与各高职院校当下所进行的绩效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关注点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鉴于当前高职院校治理体制还留有计划经济与人治化的痕迹,因此它的结构、功能与运行关系都难免被打上上述烙印。如果高职院校治理革新仍局限在以前的固定思维中,固守已有的高职院校对社会、政府的功能范围,其结果必然会是“雨过地皮湿”,最后还是以“涛声依旧”落幕。另外根据结构与功能两者间的关系,前者表现后者,后者决定前者。因此,功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相应的结构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如果保持功能原状,只是对结构进行某种程度的改变,其结果只会是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鉴于此,高职院校在执行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两个行动计划时,不能够采取区别对待,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如果有些高职院校仍然采取过去的在高职院校内部进行“小打小闹”来应付差事,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方法最终结局是会使这些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持续低效,并在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进程中被历史抛弃。
纵观高职院校治理革新历程,当高职院校治理致力于内部治理之时,即高职院校在忙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研制管理指导手册、细化院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能力要求、制订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学校核心文化、优秀学生社团等遴选展示活动、发布质量年度报告[8]等内部治理来寻求从根本上降低高职院校内部组织的内耗,从而实现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的宗旨。另外不要忘记高职院校外部治理效能的提升,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高职院校治理革新的成效来看,高职院校治理权力结构与功能合理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并以此为基础,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与外部治理效能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因此,通过对高职院校治理革新的解读,高职院校在执行《行动计划》时应遵循一个基本准则,即高职院校治理革新在不断完善多元主体治理机制的同时,须持续进行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革新。
参 考 文 献
[1]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
[2]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
[3]李克强重职业教育 破解中国就业难题[EB/OL].[2015-05-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5-24/6208159.shtml.
[4]李克强:加快发展现代职教 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EB/OL].[2015-05-10].http://news.sina.com.cn/c/2015-05-10/173031814838.shtml.
[5]李克强:中国愿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EB/OL].[2015-10-30].http://news.ifeng.com/a/20151030/46056477_0.shtml.
[6][8]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7号.
[7]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