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与正史铸就的民族大义和英雄史诗 、

2016-06-13黄真龙

参花(上) 2016年6期
关键词:正史传奇

摘要:杨慈安的《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是一部描写湖南籍历史人物杜心五跨越三个时期、精彩一生的长篇历史报告文学。文章从这部报告文学南北大侠的传奇人生、独具特色的地方人文、厚重博大的历史内涵、深刻隽永的民族大义等方面评价它的成就,把作品作为以杜心五为主线、三个时期为背景、民族大义为内涵的长篇著作,把作品作为杜心五研究的扛鼎之作,把杜心五作为湖南乃至中国历史人物的重要一极。

关键词:英雄史诗 民族大义 传奇 正史

一、引言

杨慈安的《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是作者匠心独运之作,这部二十余万字的皇皇巨作集中反映出了杜心五其人、三个时期其时、湖南其景、民族其神的丰盈内容,熔铸了包括湖南大湘西、四川峨眉山、贵州苗乡寨、北京西直门、东京江户川、美国旧金山在内的广袤世界,重构了杜心五的崭新形象,还原了历史本真,挖掘了地方文化,诠释了民族大义。杨慈安在对杜心五人物形象建构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鱼龙混杂的乱象中,拨开云雾,恢复了一位爱国主义民族英雄应有的后世美名。他让读者第一次全面认识杜心五的传奇人生,再次感受苦难深重的百年历史,触碰到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这是一部奇书,讲述的是历史传奇

《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对杜心五八十四年的传奇人生大着笔墨。杜心五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其一生的传奇经历作为全书的主要内容,从“奎星下凡”到“追梦而去”,全书的传奇色彩寓于主人公的传奇一生,这是这部书的第一个特点——“奇”。

作品是一部奇书,它的传奇性主要体现在杜心五人生的传奇。这不是一部传记文学,杨慈安将其归于报告文学的范畴,但作品的内容却是以时间为轴,纵述杜心五的传奇一生,适当上溯到杜心五父亲杜佳珍,下延至当前湖南大学一对青年学子的谈话,全书传奇性的特点明显。笔者认为,作品的传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背景的传奇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变革,民族危亡之际,国内国际矛盾突出。风起云涌的社会背景中,上至清廷皇族,下到普通百姓,无一能够逃脱时代洪流。社会变革的剧烈时期,总会有亘古未见之传奇。各种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现象出现,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撞,外来势力对本土力量的瓦解,民主思潮和封建势力的抗争,历史背景的传奇性造就了大师辈出的传奇时代,传奇时代下又诞生了包括孙中山、杜心五在内的传奇人物。作品中不乏对清末社会现状、民国风雨际会的时代背景进行了笔墨浓重的描绘,也正因为如此,历史背景的传奇性一览无余。同时,作品本身的历史文化意义才更加凸显。

第二,杜心五经历的传奇性。杜心五诞生在湖南慈利江垭的岩板村的庄园内,相对富裕的家庭环境和其父杜佳珍的四品官居,注定了杜心五自小的传奇性。调皮的杜心五气走了教书先生,遇到了“反贼”石彪,学得第一手功夫,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传奇。而后的魔王闯祸、巧遇怪侠、吸食鸦片、密入洪门、师祖搭救、结识狂儒、公派留日、痛打狂霸、拼献武昌、通电抗日,解放后他“一纸书退万匪”……无不凸显杜心五人生的传奇性。论及和杜心五发生线索交织的人物,其中不乏徐矮师这样的武林大侠,亦有镖师唐耀天,改革维新派的谭嗣同,还包括革命党人孙中山、谭人凤、刘道一等,以及上海滩黄金荣、杜月笙、蒋介石都曾与杜心五发生过交集。至于谭嗣同给杜心五写信,孙中山请杜心五演讲,黄兴邀请他加入革命党,戴笠亲自迎接,蒋介石惊叹杜心五神功,毛泽东主席嘱托保护,程潜尊崇仰慕以及杜心五伺机刺杀袁世凯、慈禧太后等历史细节,杜心五的传奇性不言而喻。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的风云人物,均与杜心五的传奇人生有过交织,自始至终的传奇性让杜心五也成就了一生的传奇。当然,他那一万八千言的《十字歌》,以及在齐白石画作《梅花八哥》图上“绰约争春不染一尘,老干无枝坚白独真”的题词,都为他的传奇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第三,自然门神功的传奇性。作品在对杜心五一生进行叙述的时候,其中有上万字内容写自然门神功。徐矮师用六年的时间,将自然门的全部看家本领传给了杜心五。“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自然门本无其功夫,由徐矮师首创,杜心五初见师傅之时便听到《道德经》云云,师成之时,徐师傅令其面朝《老子骑青牛》磕头,将自然门功夫与道家老子相联系,其本身就多了“道”与“传奇”之义。“走簸箩”“鹰爪功”“子母球”“跑锅边”“双推掌”等基础功本来就具备传奇色彩,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当代,这些基础性的功夫少之又少,更别说是谁能将其展示得出神入化了。而杜心五在此基础上,习得自然门功夫,最终助他千里寻仇,在日本比武大会上痛打山本刚,后又在重庆到西安的飞机翅膀上腾云驾雾,吓得蒋介石以为他是“可以腾云驾雾的神仙”。名师高徒,杜心五的自然门传人之一万籁声成为一代武术名家,并完成了自然门的理论集大成之作《武术汇宗》,万籁声成为了一位既有实际功夫,又有武术理论的武术大家。自然门神功的传奇性一览无余。

三、这是一部大书,阐述的是民族大义

《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不是一部简单的个人传记,卷帙浩繁的二十余万字,阐述的是民族大义。这种大义,不仅仅是杜心五个人在三个时期穿越中“每遇大事不糊涂”的关键抉择,更是时代背景下各阶级奋起反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不屈战斗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爱国情愫,直接鲜活地阐述出了民族的大义。

出生于封建社会的杜心五,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认识到革命事业的伟大,抗日战争期间又能够坚持民族气节,国共内战之际能够看穿蒋介石的反人民嘴脸,新中国成立后用自己的方式为人民事业奉献余生。

杜心五出生于1869年,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有短暂的十六七年的时间是在家乡度过的,余下的传奇人生便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东洋美洲驰骋奔波。作品的主要笔墨集中在清末民初和民国时,其中杜心五由普通百姓成长为南北大侠,在押镖远行的路上感受到了民间疾苦,从刺杀袁世凯和慈禧太后中认识到封建统治的黑暗,在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的行动中与清廷决裂,投身革命之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追随孙中山,负责孙中山先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封建社会大厦将倾之际,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之前的黑暗时期,杜心五能够自发成为一个具有清醒认识的负责任、有担当的历史人物,民族大义寓于其行侠仗义、投身革命的壮举之中。

1940年5月18日,杜心五领衔发表致海内外帮会五千万同道兄弟的通电,号召“拥护抗战,申讨叛逆”。5月20日,《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同时刊登题为《杜心五李福林等,通电勗勉同道——拥护总裁并申讨汪逆》的通告。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之际,杜心五虽然经历“双重打击”“身遭重创”,只愿躬耕于校园,但他的内心依然牵挂着国家民族。杜心五的秘密抗日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他帮助张佛千到上海租界游说,张锦湖称赞杜心五“功夫第一,人品第一”。淞沪战役打响,张佛千在杜心五的帮助下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面对抗日时汉奸周佛海汇来的五千大元,土肥原两百万元的支票,请他出任华北自治主席,杜心五大义凛然,将支票撕了个粉碎。

蒋介石打响内战之时,始终没有忘记杜心五。蒋介石炮制出“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请杜心五出任该协会董事长。杜心五惨然一笑:“他那个狗屁协会,我才懒得参加哩”。后向海潜派人让杜心五参加湖南的“国大代表”竞选,杜心五依然拒绝。杜心五回到慈利老家后,从至高的道学层面回到了现实,他认为从蒋介石到王东原这些人都缺了一种东西:灵魂与信仰。于是他开始创作“十字歌”,以教化后人。不仅如此,杜心五还四处筹钱,捐资办学。他认为教育是兴邦之本,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慈利地方教育多做点事情。杜心五思想的变化,让他走上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纵观杜心五的一生,杨慈安的作品以时间线索叙述了杜心五的思想变化。面临着剧烈的社会变革,杜心五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思想跟随历史的进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作品阐述的民族大义以与时俱进的具体形态,表现在了杜心五的人生抉择之中。

四、这是一部史书,记载的是巍巍正史

《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不是小说野史,更不是胡编乱造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他是杨慈安几十年来的心血,是为自己心目中的杜心五形象回归本真形象,结束报刊上的奇闻异事,小说电视剧中的稗官野史的乱象,将被解读为“赳赳武夫”的杜心五,还原历史,回归了他本来的面貌——“卓艺绝伦,令德昭著”“爱国主义民族英雄”。杨慈安的作品实现了传奇与正史的辩证统一,真正重塑了杜心五这一光辉形象。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作品的真实性、史料性、权威性。

(一)原始史料的真实

作品创作投入的时间之长、精力之大,都是同时代作品中少有的。杜心五不仅是作者家乡的杰出人物,还是作者人生中几十年来的一个心结。杨慈安在对杜心五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过程中,足迹遍布了北京、南京、武汉、长沙、上海、重庆和日本,对档案馆的资料进行了查阅,并且走访、座谈二百多人次。

作品作为已经出版的《杜心五年谱》的姊妹篇,相当史料来自于其中,由于《杜心五年谱》作为“年谱”这一特殊文体,是后人根据其著述及史籍所载事实考订编辑而成,具有相当强的真实性、史料性、权威性。而在此基础上的《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自然也就具备这一特征,由此我们便可以将其与小说野史区分开来。

作品的原始史料真实,可见于作品二十多万字的文字中,尤其是作者穿插了多幅图片。其中部分手稿以及珍贵的文物资料,均来自杨慈安的实地走访和拍摄。多幅珍贵历史图片,有的来自于档案馆,有的是杜心五的后人和徒弟提供的。作者在东京帝国大学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学教授的帮助,亲自为作者找到了当年杜心五在日本求学的信息,极大地论证了作品原始史料的真实性。

(二)基本事实的可信

作品的传奇性并没有影响其真实性,自始至终的时间线索,尤其是时代背景,作者都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基本事实可信。杜心五澧州赶考榜上有名,日本求学真有其事,传授国粹出高徒,通电抗日留英名,这些事件都是为官方认可或有直接的证据,在此基础之上的其他历史事实都基本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了真实可信。

作品中谈到的杜心五与历史人物以及社会名流的交往事实,也纷纷从当事人或者见证者的口中得以证实。杜心五逝世的时候,中央委员林伯渠、徐特立发来吊唁,湖南省政协、省委统战部及生前好友均送了花圈。著名画家徐悲鸿评价杜心五“卓艺绝伦,令德昭著”,并且将1932年在南京为杜心五画的一幅素描拍成相片寄给了杜心五的家人。由于这些事件的发生离现在并不算太久远,都是有据可查的。其他的相关事实都在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杜公馆中至今仍留有痕迹。

(三)评论概括的客观

杨慈安在作品中倾注了他对杜心五的无限情感,作品全文无不突显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对杜心五的评价,但并没有影响到作者对杜心五全面客观的评价。在作品的后记中,杨慈安直言不讳地说社会上存在对杜心五的误读,将杜心五描绘成了一个赳赳武夫,与自己心中的形象相差甚远。对于杜心五的评价,杨慈安既没有一味地歌功颂德,夸张事实,也没有刻意抹黑,淡化功绩,整体来说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概括。

一方面,杨慈安认为自己在作品中对杜心五“完成了一个刚正不阿、义薄云天、道德养自身、德行天下的伟丈夫形象”。杜心五云淡风轻,从不争功摆好,具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另一方面,杨慈安认为杜心五作为历史人物,有他的局限性。他“‘以技平天下的少年梦,多多少少影响了他的视野和发展。当他对同盟会刚刚有了清醒认识并为之竭力奋斗的时候,却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刺杀宋教仁的惨剧,他一下子跌入人生谷底。他看破红尘,对谁也不敢再轻易相信,以至于后来全面抗战爆发,他的目光便只盯住了他笃信不疑的帮会,这便导致他无法高屋建瓴”。

由此,笔者认为杨慈安从正反两个方面,相对客观地评价了杜心五其人,对他传奇的一生也用了“每遇大事不糊涂”的说法进行了总结。因此,作品对杜心五的评价是客观的。

五、结语

《中华大侠杜心五——一个人的武侠梦》的出版发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对杜心五其人和传奇人生的重塑,基本做到了血肉丰满、符合史实,对社会中误解杜心五的乱象进行了终结。同时,作品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对杜心五这一历史人物的重塑,对于杜心五家乡乃至湖南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另一方面,这是一部高品质有内涵的文化之作,对作品中所描写的淳朴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的着墨,具有极强的宣传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部看似“旧闻”的历史人物,用新闻性很强的报告文学形式来面对市场和现实,其本身就具备了极强的引领现实和启迪未来的目的。诚如作者在作品的题记中写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作。作者还认为,我们可以从杜心五的身上汲取到我们全民族所需要的“钙”元素,有了这个“民族”之钙,何愁我们这个民族不自强,不自立,不兴旺发达,不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黄真龙,男,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张家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方向:湖湘地情研究)(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正史传奇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安-225,昨日的传奇
正史和野史哪个更接近真实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最有思想的句子
传奇 下
传奇 上
坚持,造就传奇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