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策略
——基于“产学研”视
2016-06-13野尹娟
野尹娟
(信阳农林学院 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农林院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策略
——基于“产学研”视
野尹娟
(信阳农林学院 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合理开发野生植物资源能够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在“产学研”大背景下,农林院校进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应充分发挥农林学校、农业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优势,将课堂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知识与相关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并建立完善改革效果测评机制,推进农林院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改革进程。
关键词:产学研;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
野生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都有所研究,例如《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著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野生植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产学研”的视野下探究“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产学研”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概述
“产学研”是指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其资源,实现生产、研究、开发一体化,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先进系统。在此系统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的供给方,而企业作为技术的需求方为科研机构和学校提供一定的生产要素,此系统的实质是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产学研”教育是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企业与学校和科研机构三者资源的有效利用,缩小人才产出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是农林学校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农业科普与学科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涉及到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以及特点,对部分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加工方法做出一定的介绍。在“产学研”视野下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农林学校、农业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优势,将课堂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知识与相关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全面的教育。企业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科研机构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推进农林学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2“产学研”背景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2.1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农林学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还没有新版本的教材,因此,教师要选择部分参考资料作为辅助教学材料,例如《野生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教材上的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通过参考多种教材,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更新,利用课本教材与辅助材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野生植物的种类及特点,全面掌握不同种类的野生植物开发的方法与途径[2]。此外,我国众多学者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形成论文成果,对这些论文进行搜集、整理,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掌握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的参考书籍有《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樊金拴著,科学出版社,2013),《中国芳香植物》(王羽梅著,科学出版社,2008),《野生植物资源学》(戴宝合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张康健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2改进教学方式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式更新表如表1所示。
讨论式教学方法。野生植物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于野生植物的兴趣较高,讨论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增加讨论环节,将学生适当分组,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对于野生植物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学习过程,掌握讨论的方法,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例如讨论“野生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时,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探究。
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通过系统有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路和线索,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部分的知识时,教师要可以依次提出“我们周围有什么芳香类植物”“哪些芳香类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芳香类植物是如何提炼成我们可以使用的产品的”,这三个问题紧密相连,且难度依次增加,能够紧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表1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更新表
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涉及文字、音频、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打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相关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制作课件的过程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收集丰富的资料,课件的结构要合理,可在开头、中间、结尾设置问题,并总结出重难点,课件的条理要清楚,能够重点突出,实现学生和课堂内容的有效融合,辅助学生学习[4]。
“产学研”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5]。应正确定位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在更好地激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保证风险利益的主体企业肯投入、乐于投入,从而形成产学研合作链条的良性循环。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实践空间。学校与当地的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安排学生进入生产线实习,深入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同科研机构合作,分享科研成果。
2.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当今世界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6]。因此,农林学校应调整考核方式,改变期末、期中考试的结构;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与实验中的表现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中实践能力的分值比重,重点考核学生在“产学研”项目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促使考核方式更加合理、科学[7]。考核结构规划如表2所示。
表2 考核方式
3建立改革效果测评机制
一方面,各农林院校之间应进行联合评比,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成果入手,通过考核成绩的比较,总结各校改革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改正[8]。另一方面,学生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课程改革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对改革的评价和感受对于改革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应完善网上评教工作,及时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于改革的意见,针对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9]。完善的改革测评机制能够加大学生对于改革的参与力度,推进农林院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改革进程,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保证改革方向的合理性。
4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农林院校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推进改革进程,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要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产学研”中的资源,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改革效果测评机制。
参考文献:
[1] 康君奇,牛宏泰.农林院校产学研结合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97-100.
[2] 马艳萍,陈长友,樊金拴,等.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2):23-24.
[3] 高影奇.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6):318-319.
[4] 张利军,支杰,范建萍,等.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简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5(5):98-99.
[5] 刘亚敏,刘玉民.《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78-17979.
[6] 刘恩祥.我国野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果菜,2013(9):43.
[7] 郝书池,魏来,王建军,等.“产学研”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46):74-75.
[8] 杨进.产学研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无线互联科技,2012(4):166-168.
[9] 徐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4):288-289.
(责任校对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35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信阳农林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01007)
作者简介:尹娟(1979-),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