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情绪行为问题与父亲参与教养的关系

2016-06-13邓珂文尹霞云姜圣秋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幼儿

邓珂文,尹霞云,姜圣秋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10004;2.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3.湘潭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幼儿情绪行为问题与父亲参与教养的关系

邓珂文1,尹霞云2,姜圣秋3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10004;2.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3.湘潭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对334名3~7岁幼儿的父母施测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结果显示:父亲参与对幼儿情绪有显著影响;父亲的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能有效预测幼儿的品行问题;父亲的鼓励与表扬能有效预测幼儿的情绪和同伴行为问题;父亲的管教与约束可以预测幼儿的多动行为问题;父亲的支持与规划能有效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父亲参与教养;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幼儿

Hawkins等人(200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父亲参与教养的九个维度:培育孩子的责任感,鼓励孩子的学业成绩,适时的表扬鼓励和情感上的支持,与孩子的沟通,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孩子阅读,鼓励孩子发展[1]。该理论对父亲参与教养的界定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父亲在这个时期的良性参与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在这个时期父亲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反之,如果在这个时期建立起负性的依恋关系,幼儿就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2]。情绪问题是指个体因为某些事件或情境的影响,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在个人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成熟、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3]。行为问题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复杂的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不良的行为[4]。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负性影响。为了更全面地分析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定量的分析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结论。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取样主要集中于湖南长沙和湘潭两地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共收集样本500份。其中在长沙市、湘潭市的几所幼儿园中选取了200名3~7岁幼儿的父母作为被试,在长沙市宁乡县的一所小学中随机抽取300名一年级幼儿的父母作为被试,共回收有效问卷33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66.8%。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父亲参与教养问卷( The Inventory of Father Involvement, IFI)和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 SDQ)。量表均适用于中国,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施测程序及数据处理

向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交代注意事项,在征得被试父母的同意后,由负责人发放问卷并传达注意事项,由孩子将问卷带回家交给父母填写。具体要求已在指导语上面清楚交代。填写完毕后由孩子在第二天上学时统一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收齐交给专业人员进行编号、筛选。数据统一由spss19.0进行输入和处理分析。

2研究结果

2.1父亲参与教养基本情况分析

为更好地解释幼儿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父亲参与教养的关系,对父亲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与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之间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被试分布情况以35岁分界,35岁及以下的父亲和35岁以上的父亲在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三个维度上呈显著的负相关。文化程度对父亲参与的支持和规划、日常照顾和鼓励与表扬也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收入状况4 000元以上和4 000元及以下在支持和规划以及鼓励与表扬上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1 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的分析

注:*p<0.05,**p<0.01,***p<0.001,下同。

为确定调查情况的有效性,对同一被试的父母同时施测父亲参与教养问卷,然后做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配对样本差异不显著。父亲自我评定情况客观真实。

表2 父亲自我评定与母亲对照评定的差异性分析

2.2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幼儿情绪和行为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管理约束这四个维度与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问题、同伴关系、困难总分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针对亲社会行为问题则呈明显的正相关。纵向比较可以看出,鼓励与表扬、支持与规划这两个维度对情绪、行为的影响较大。困难总分与四个维度都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品行、同伴、多动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如表3所示。

表3 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幼儿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的相关分析及矩阵

2.3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情绪和行为因素的回归分析

鼓励与表扬这一维度可以有效预测情绪和同伴关系的发展,预测力分别为22.8%和17.7%。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都可以显著预测品行问题,三者综合的预测力为29.5%。管教约束对多动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预测力为2.4%。支持与规划这一维度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预测力为13%。如表4所示。

表4 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3讨论

本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情绪、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父亲在参与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参与程度越高,幼儿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机率就越小。这与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所说的相符[5],也进一步验证了Campbell(1996)等人的研究以及Gardner(1994)的研究[6]。积极正向的亲社会行为与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养过程中的方式呈正向相关,这说明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越高,亲社会行为可能出现的机率就会越高。在父亲参与教养的四个维度之中,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呈显著的正向预测关系,也就说明在父亲参与教养的过程中,父亲能够给予家庭足够的经济支持,对孩子母亲的教育工作能够给予支持,为了孩子的成长能够对家庭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那么孩子就倾向于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也与Hawkins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杨丽珠、董光恒(2005)在控制了智商、社会经济地位、年龄、兄妹状况等因素之后,得到父亲缺失的儿童比父亲存在的儿童在教师评价中的道德方面的得分要低[8],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鼓励与表扬能够有效预测情绪和同伴行为问题,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父亲参与教养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可以有效减少幼儿的情绪和同伴行为问题。Lamb(2010)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9]。我国学者也认为与父亲相处更多的孩子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父亲与孩子的相处与游戏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进行积极健康的交往,对其社交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10]。在有效的父亲参与教养的过程中,父亲对孩子成长的有效参与能使孩子在同伴交往、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上有更好的表现,也能减少攻击性行为,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出现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李燕,黄舒华,张筱叶,等.父亲参与及对儿童影响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18-23.

[2] 黎志华,尹霞云,蔡太生,等.父亲参与教养程度、父子依恋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5):705-707.

[3] 郑丽.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对方式、情绪问题及其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 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6] 章慧平.儿童努力控制、母亲教养方式对3岁儿童外显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7] Hawkins A J, Brotherson S E, Dollahite D C. Generative fathering and the dynamics of connection between fathers and their children[J]. Fathering,winter,2005,3(1):1-28.

[8] 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0-266.

[9] 刘丽莎,李燕芳,吕莹,等.父亲参与教养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38-45.

[10] 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责任校对龙四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47

收稿日期:20150930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XJK013BXL004)

作者简介:邓珂文(1991-),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141-03

猜你喜欢

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