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①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特征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6-06-13李娇娇彭文波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大学生

李娇娇,彭文波

(1.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北碚400700;2.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



①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特征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李娇娇1,彭文波2

(1.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北碚400700;2.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

摘要:为了解和探讨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和《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意义意志、存在充盈、死亡接纳等维度得分.研究表明提升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水平,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性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态度;应对方式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生命态度以及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方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生命态度(Life attitude)是人对生命所持有的态度,指人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感知与体验,包括生命认知、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倾向.[1]生命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相似,生命态度是Frankl以意义治疗理论为基础而提出.意义治疗学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只存在于日常工作或价值实现,也存在于挫折中,关键在于当面临挫折时,个体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2]国外对于生命态度的研究起步较早,也建立了相应的生命教育体系.Peker参考Frankl意义治疗理论,编制了《生命态度剖面图》并进行了修订.[3]为后续国内外生命态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国内研究发现,大学生虽然有较高层次的思考,但也容易受到价值观的困惑以及感到生命意义的缺乏,[4]大部分学生对生命意义不理解,不能很好把握生命目的,[5]有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处于较低水平.[6]有调查显示,生命态度与自杀态度呈显著相关.[7]访问过的大学生中有25.89%表示曾经有过自杀意念.[8]52.1%的大学新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及生命意义.[9]

应对(Coping),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调节情绪、认知、行为和环境的有意识的意志努力.[10]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指个体在认知评价应激环境或事件后采取的对付办法和策略的应对活动.[11-12]面临压力与挫折时,寻求发泄的学生占20.55%,[10]有14.7%的大学生采取退避、幻想、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12]前人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较强的学生较少产生自杀意念,且对于自杀持较否定的态度;[13-14]也有研究表明,生命愿景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15]本研究试图对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为当代大学生能在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引导下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提供依据,且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极为必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2年10月在重庆市6所高校发放问卷,每所学校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各选1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的班级为学校公共选课班级.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2份,有效率为88.67%.被试最终构成:男生266人(50%),女生266( 50%),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2)岁;大一176人(33.1%),大二124人(23.3%),大三127人(23.9%),大四105人(19.7%),理科134人(25.2%),文科144人(27.1%),工科235人(44.2%),其它专业99人(18.6%).

1.2工具

1.2.1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ife Attitude Profile Scale,LAPS)[2]

该量表是何英奇依据Frankl意义治疗理论编制而成.问卷共39题,包括意义意志、存在充盈(无挫折)、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纳以及死亡接纳六个维度.量表采取Likert 5 级记分制,其中死亡接纳、存在盈实2个因子中的题项为反向记分.量表总分值越高,表示生命态度越积极.经在台湾地区大学生的测查发现,六个因素的克伦巴赫(α)值分别是0.78、0.87、0.77、0.70、0.73、0.65以43人为被试,间隔三周的全量表重测信度为0.85(p<0.01)可知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佳.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1.2.2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College Students Coping Pressure Styles Questionaire)[16]

问卷由刘凤娥编制.该问卷共64个项目,包括三个大的维度:问题取向、情绪取向、回避取向.这三个大维度又各自有不同的亚类型.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对全部维度所包含的题目进行反向计分.该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各除忍耐、逃避外,其他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07以上,重测信度也达到0.576以上,并且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系数为0.87.

1.3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调查前采用程序控制法来修正共同方法偏差,在调查时,量表使用反向题,且采用匿名测评,无暗示和压力,测评程序一致.对所有获得数据采用潜在误差变量控制法建立模型,假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子.经amos17.0检验,各项拟合指数为:CMIN/DF=20.531,GFI=0.588,RMSEA=0.192,TLI=0.456,IFI=0.536,CFI=0.534,模型不能接受,说明共同方法偏差并不显著.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和AMOS软件.各变量得分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考察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性别、是否独生、年级、专业特点;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MOS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2结果

2.1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特征

表1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生命态度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表现为,意义意志、存在充盈、死亡接纳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显著意义,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如意义意志:(3.69±.60)vs(3.56±.71),均p≤0.05];其次,大学生生命生命态度各维度的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F(3,528)= 4.52,4.73,2.62,5.66,4.53,4.84,均P<0.05].LSD检验发现,生命态度各维度的得分年级梯级差异非常明显,大一高于其余各年级[如意义意志:(3.77±.67)vs(3.52±.71),( 3.59±.58),( 3.53±.66),均p<0.05],大四得分低于大一(p<0.05).再次,除生命目的维度外,大学生生命态度各维度的得分在专业上差异具有统计学 [F(3,528)= 5.65,5.45,3.32,3.89,6.61,均P<0.05].LSD检验发现,艺体等专业学生的意义意志、存在充盈和死亡接纳得分高于理科、工科和文科生的得分[如意义意志:(3.86±.59)vs(3.58±.63),( 3.60±.69),( 3.53±.68),均p﹤0.05],文科生生命目的、苦难接纳得分低于工科生的得分[(3.27±.76)vs(3.43±.69);( 3.52±.77)vs(3.69±.76),P<0.05].但无论是否独生子女均表现出一致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背景的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差异检验±S)

注:* P值≤0.05; * * P值≤0.01; * * * P值≤0.001,下同.

2.2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表2结果表明,生命态度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表现为与问题取向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而与情绪取向和回避取向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1);且生命态度各维度与应对方式三个维度的子维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抱怨、退缩、逃避、幻想和压抑的得分与生命态度各维度的得分均呈负相关(如抱怨:r=-0.37,-0.46,-0.27,-0.37,-0.31,-0.46,P<0.01),转移、求助、问题解决和忍耐四个维度的得分与生命态度各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如转移:r=0.16,0.11,0.16,0.16,0.17,0.05),但相关系数均低于0.20,显示出较低的相关性.(表2)

表2 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矩阵(r)

2.3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以应对方式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生命态度各个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α=0.01水平上6个因素全部进入回归模型.生命目的(β=0.21)和苦难接纳(β=0.188)能正向预测问题取向11.7%的变异;死亡接纳(β=-0.226)、存在充盈(β=-0.13)可以负向预测情绪取向10.2%的变异,存在充盈(β=-0.27)、生命控制(β=-0.13)、死亡接纳(β=-0.21)和意义意志(β=-0.12)负向预测回避取向30.9%的变异,均 p<0.001.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问题取向)= 7.817+.207a(生命目的)+.188b(苦难接纳);y(情绪取向)=7.652-.266a(死亡接纳)-.133b(存在充盈);y(回避取向)= 19.206-.134a(生命控制)-.210b(死亡接纳)-.115c(意义意志).(见表3)

表3 以应对方式三大维度为因变量的多重线性回归(n=53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口学背景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特征.首先,女生生命态度较男生更积极,有更明确的生命目的和意义,具有自主性、责任性,坦然面对死亡话题.这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17-19]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男生不愿自我暴露,而女生遇到挫折、感到压抑时,较男性,更愿意与他人谈论自己的问题,将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此外,传统的性别社会化,使男生内心承担着更多的社会期许和压力.其次,分析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生命态度比其他年级更为积极,而大四的学生的生命态度相对而言较为消极,与已有研究相一致.[20]原因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们怀揣着期待和美好愿望迈进梦想中的殿堂,但随着大学时光的流逝,他们开始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面对找工作、考研等一系列烦恼和痛苦;社会上各种颓废消极的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因此导致大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则更为淡然、消极.再次,调查发现:艺体等专业学生的生命态度总分及其他维度显著高于理科、工科和文科生的得分.相对于文理工课的学生,艺体类大学生更为追求个性表达,其所接触的绘画、表演、音乐、体育运动等方面知识,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生命激情,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裕丰富多彩,也有利于情绪的表达和宣泄,导致艺体类学生生命态度趋于积极.此外,也发现文科生在生命目的、苦难接纳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工科生.这可能是,文科生比较感性,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可能有所欠缺;理工科学生更加偏重于实际,看问题更为客观,善于以理性的方式思考.[20]但也有研究表明,文科学生的生命态度比理工科学生更为积极;[6,20]该研究结果与早前台湾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划分方式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研究发现,生命态度积极者越倾向于使用求助、问题解决等积极应对方式,消极生命态度的个体则越倾向于使用退缩、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该结果与已有研究观点基本一致,[14,20-22]验证了认知行为理性治疗原理,艾利斯(Ellis)认为,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良好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23]此外,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各个因子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说明,能够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死亡的大学生,倾向于采用合理成熟的应对方式,而且大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采取正确积极的应对方式的前提是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应突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并将其作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一种崭新的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教育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谢曼盈.生命态度量表之发展与建构[D].花莲:慈济大学,2003:119-144.

[2]何英奇.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信度与效度之研究[J].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报,1990(35):71-94.

[3]Peker G T,Peacock E J.The Life Attitude Profile(LAP):a multidimensional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attitudes toward life[J].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s,1981(13):264-273.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人生困惑及应对[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

[5]冯小君,王丽,张龙禄.护理专业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9(4):150-152.

[6]王俨辉,杨燕.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47-49.

[7]张妍,孔繁昌,舒勃桥,等.地震灾区大学生生活质量与自杀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研究,2010(3):83-87.

[8]和红,杨洋.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1):80-83.

[9]李旭,卢勤.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0):1232-1235.

[10]Compas B E,Connor-Smith J K,Saltzman H,et al.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problems,progress,and potenti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 87.

[11]李金德,刘惠珍.中国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 Meta 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 301-304.

[12]刘春燕,李文权.师范人学生204 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1):42-43.

[13]赵久波,姜美俊,赵静波,等.生命态度与自杀风险: 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与中介作用[J].精神医学杂志,2013(4): 246-249.

[14]Zhao Jiubo,Yang Xueling,Xiao Rong,et al.Belief system,meaningfulness,and psycho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cross-sectional survey[J].BMC Public Health,2012(1): 668.

[15]曾天德.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7(4): 54-58.

[16]刘凤娥.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J].统计研究,2009(7):109-112.

[17]郭一扬,陈宇,高钰琳,等.某医科大学学生生命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11): 1348-1349.

[18]李月华.长春市不同层次护生生命态度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 吉林大学,2013:65-67.

[19]贾林祥,石春.徐州地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3):219-219.

[20]D'Zurilla,T.J.,Chang,E.C.,Nottingham,E.J.,IV,&Faccini,L.(1998).Social problem-solving deficits and hopelessness,depression,and suicidal risk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psychiatric in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8(8):1091-1107.

[21]Wong,M.T.,Chang,P.C.M.,Yu,Y.L.,Chan,Y.W.,& Chan,V.(1994).Psychosocial impact of Huntington'S disease on Hong Kong Chinese families[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1994(1):16-18.

[22]Edwards M J,Holden R R.Coping,meaning in life,and suicidal manifestations:Examining gender difference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1(12):1517-1534.

[23]阳莉华.影响理性情绪疗法临床疗效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3):269-271.

[责任编辑范藻]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Attitude to Lif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ping Styles

LI Jiaojiao1,PENG Wenbo2

(1.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hoo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00;2.Education Science Schoo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attitudes and coping College Students'Life,6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Life Attitude Profile Scale (LAP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Pressure Styles Questionnaire.Analyzing the scores of "the will to meaning","presence of fullness" and "acceptance of death"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attitude towards life contributes to forming correct and rational way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life attitude; coping style

收稿日期:①2015-11-20

作者简介:李娇娇(1990—),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2-0066-05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