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2016-06-13祝玉清梁宝慧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焦作454000
祝玉清,梁宝慧,林 鹃(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焦作 45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祝玉清,梁宝慧,林 鹃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常伴有腹胀﹑乏力﹑纳呆﹑尿少﹑双下肢浮肿﹑黄疸等,属中医“膨胀”范畴,我们采用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很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0例,均为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乙肝肝硬化35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丙肝肝硬化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平均(54.0±0.6)岁,病程平均(60.6±9.0)个月。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平均(54.3±0.7)岁,病程平均(57.8±10.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及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及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2]。①初期腹部膨胀,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青筋暴露。②常伴纳差﹑尿少﹑浮肿﹑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③血浆白蛋白下降,球蛋白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④B超示肝结构比例失调,可见腹内游离积液。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保肝降酶﹑利水及对症支持治疗。异甘草酸镁﹑多烯磷酯酰胆碱﹑支链氨基酸静滴,螺内酯片40mg﹑呋塞米片20mg口服,日2次。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等,1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药用白芍20g,醋鳖甲30g,牡蛎30g,鸡内金30g,泽兰10g,当归20g,茯苓30g,白术40g,泽泻15g,川芎10g。湿热甚者加茵陈30g,栀子9g,大黄10g;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0g;阴虚者加太子参30g,黑豆30g;阳虚者加附子9g,桂枝6g,淫羊藿9g;气滞者加路路通9g,厚朴6g。每日1剂,煎水至300mL,日2次,1个月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腹水及浮肿完全消退,主要症状基本解除,平脐腹围缩小8cm以上,体检无移动性浊音,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B超检查无液性暗区,脾脏缩小,门静脉内镜小于1.2cm。有效:腹水及浮肿大部分消退,主要症状减轻,食欲改善,平脐腹围缩小3cm以上,体检轻度移动性浊音,肝功能指标接近正常,B超检查少量腹水,脾脏略回缩或不变。无效:腹水未见减轻,症状无改变及恶变。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腹围﹑体重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腹围﹑体重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腹围﹑体重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 尿量 腹围 体重治疗组30治疗前712.70±36.000 91.34±10.75 68.12±9.77治疗后1700.50±276.42*△80.65±9.63*△60.71±9.72对照组20治疗前673.33±269.92 91.56±9.62 69.7±10.98治疗后1055.14±602.14 88.32±8.46 66.64±10.29
两组实验室指标及B超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及B超结果比较 (±s)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及B超结果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治疗组(n=30) 对照组(n=2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LT(U/L) 180.3±21.6 5831±15.2*△179.5±24.1 160.4±20.6*AST(U/L) 162.5±25.3 62.3±17.2*△164.5±35.2 162.5±25.2*TBI(umol/L)62.4±25.1 42.2±18.2*△64.3±22.3 60.2±20.0*门静脉内径(mm)14.0±1.6 10.6±1.3*△ 13.6±2.1 13.2±1.6腹水(mm) 126.35±12.3555.28±10.52*△120.56±10.38 80.56±12.07
5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不畅,治疗以保肝降酶﹑利尿﹑补充白蛋白等为主,临床疗效不理想。中医在治疗肝硬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该病病因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遂为胀满”。本病总属肝脾肾三脏失调,气﹑血﹑水停于腹中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我们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把祛邪与扶正有机结合,活血利水以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以绝水湿之源。方中白芍敛肝﹑和营﹑止痛,当归﹑泽兰﹑川芎调肝和血,鳖甲﹑泽兰﹑牡蛎﹑鸡内金软坚散结﹑化瘀利水,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药理研究证实当归可以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善微循环,降低门脉压,阻止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4]。白芍具有改善肝微循环,抗肝纤维化,抑制胶原纤维增生等作用[4]。白术﹑茯苓能调节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而达到保肝作用[5,6]。活血利水方能够明显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消除腹水。
[参考文献]
[1] 韩祈峰,田元生,何英.中医常见病症治疗常规[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6-27.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3] 张育轩.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7-238.
[4] 李文武,梁瑞峰.当归芍药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医研究,2010,23(5):30-31.
[5] 白明学.白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6(6):609.
[6] 金琦,曹静.大剂量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 2003,38(9):410-411.
[中图分类号]R575.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47-02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