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2016-06-13谭玄松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重庆40112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谭玄松(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



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谭玄松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

[摘 要]目的:观察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针法,研究组加用天宗穴温通针法。结果:研究组VAS、S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基础针法;天宗穴;温通针法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针刺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其他疗法[1]。我们用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3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6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各23例。研究组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2±5.8)岁,平均病程(6.1±4.5)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3±6.2)岁,平均病程(6.2±4.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①症状:缓慢发病,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功能障碍,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功能受限,其中以外旋受限为著,梳头﹑穿衣﹑束带﹑举臂﹑掏裤兜等动作感困难。②体征:压痛广泛,肩前方﹑嚎突﹑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附着处﹑肩脚骨内上角﹑肩脚间等可有压痛,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上举均受限,有时可出现“扛肩”现象,三角肌﹑冈上下肌可有萎缩。③辅助检查:X线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排除急性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结核﹑肿瘤及风湿结缔组织病,中风后遗症,有心血管﹑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依照《针灸治疗学》[3]取患肢肩贞﹑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后溪﹑阿是穴,局部消毒后常规针刺,针刺得气,平补平泻,针感强度以能耐受为度,留针0.5h,另用TDP照射。

研究组加用天宗穴温通针法。天宗穴位皮肤消毒后,医者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左手施以关闭法,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守气1min左右,留针0.5h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4-5]。

两组均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隔可休息1天。

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评分采用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vseale,VAS),综合评定采用肩关节严重指数(Shoulder Severity Index SSI),从疼痛﹑功能﹑肌力﹑生活障碍4个方面综合评定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4 治疗结果

两组首次治疗前后VAS,SS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首次治疗前后VAS﹑SSI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首次治疗前后VAS﹑SS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 VAS SS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3 5.23±0.98 3.65±1.02*41.23±10.98 28.65±11.36*对照组 23 5.31±1.03 4.65±1.12*43.23±12.43 37.42±15.27*

两组疗程结束前后VAS,SS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程结束前后VAS﹑SS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疗程结束前后VAS﹑SS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 VAS SS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23 5.23±0.98 1.75±1.22*△41.23±10.98 14.65±10.31*△对照组23 5.31±1.03 2.85±1.29*43.23±12.43 20.42±12.18*

研究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皮下血肿。

5 讨 论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独创的特色针刺手法,由热补针法激发的经气,通过左手关闭推弩﹑右手推弩行气﹑经络传导,使经气源源不断地传向病所,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消瘀散滞﹑温通经脉的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气至而有效”,温通针法能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使得疗效大大提高。温通针法以经络的传导为依据,通过腧穴对经气疏调或振奋的作用及气行则血行﹑气旺则血旺的理论,确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固本清源﹑温通为法。选取患肢肩贞﹑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后溪及阿是穴,加用天宗穴以温通,促进和加强针感传导,提高痛阈,从而增强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 解万鸿.肩关节周围炎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 (15):15-1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4] 方晓丽.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郑魁山.针刺补泻手法[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51-358.

[中图分类号]R245.315.8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82-01

[收稿日期]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