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改革分析

2016-06-13胡发龙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

胡发龙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改革分析

胡发龙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发展,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民信息化运用意识日渐增强。但同时,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着信息化建设资金有限、城乡信息化差距显著、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服务质量偏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信息化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农村信息化资金投入,规范建设资金监管;强化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加强农民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信息运用能力。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改进办法

我国农村正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实现市场信息的通畅共享[1]。因此,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农村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各地政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构成国内学者重点研究的命题之一。

不少学者重点从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农村信息化命题。有学者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乡村治理相结合存在着形式主义、服务效能不佳、建设资源配置不足以及治理主体素质不高等嵌入困境,中国农村信息化面临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等问题[2~3]。经过近三十年农村信息化实践历程,农村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建设模式、信息资源、“最后一公里”、参与主体等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与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尚存改进空间[4]。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发达的背景下,仍然存在农民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限、信息化在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不足、政府在信息环境建设方面的支持不够等问题,与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迫切形成鲜明的反衬[5]。湖北省属于传统的农业大省,“三农”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深入分析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1.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湖北省乡村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地位重要。以2014年为例,湖北省的总人口为5816.0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78.20万人,占湖北省的总人口的44.33%;地区生产总值为27367.0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76.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61%。湖北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制定和实施了《湖北“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原则,多方筹集农村信息化建设人力资金,着力提升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经过不断发展,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3年底,湖北省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率分别为98.80%和98.81%,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和已通邮的行政村的比重分别为92.1%和99.1%,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4.1万户,农村投递线路206146km,电话(包括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3.13部/百人,农村电话用户数为321.10万户(表1)。

表1 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15》。

1.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逐渐完善,星火科技信息服务及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县域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信息服务站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专家信息员服务队伍初具规模,并初步建立了“农、科、教”三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6]。同时,湖北省各部门相互配合,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建设卓有成效。湖北农业信息网、湖北农技110服务网、中南农业远程教育网、湖北新农村培训网、荆楚旗帜网、湖北省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网、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湖北农村共青团网、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兴农网(气象厅)、神农信息网等一系列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站正在为湖北“三农”持续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也为广大农民信息收集与运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1.3农民信息化运用意识日渐增强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当下,信息意味着机会,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有可能占领先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然而,大多数农民常常因市场信息获取途径有限、信息运用能力不足等原因而错失良机,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手机电话、互联网等都是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民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日益深入,农民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其信息运用意识也日渐增强,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越来越多的农民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关注焦点更多地放在市场供求信息、农业技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上,以获取更多的市场先机。

2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有限,城乡信息化差距显著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在广大农村地区,是一项费时耗力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大量的建设资金为支撑。尽管湖北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真正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资金较为有限,加之农村信息化建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建设资金的供需矛盾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口更大。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距,即农村信息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山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平原地区(表2)。

表2 湖北省城乡信息化发展情况对比表

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15》。

2.2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服务质量偏低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因而需要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进行农村信息网络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同时,农村信息化还需要大量精通市场经济、擅长信息分析处理的专业人才,以便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增强农民的市场生存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受到投入经费、人才培养模式与引进机制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湖北省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要么成长不起来,要么留不下来,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信息化服务质量偏低,难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的网络技术支持和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严重制约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功效的发挥。

2.3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信息化运用能力较弱

农民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对农村信息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尽管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的科学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农村青壮年的文化素质大幅提升,但这些青壮年农民绝大部分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主要为老人和小孩。然而,诸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绝大部分老年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信息化应用能力弱,面对农村信息现代传播工具只能望洋兴叹,难以真正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获益,其信息化运用的积极性也必将受到较大影响。

3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改革建议

3.1加大农村信息化资金投入,规范建设资金管理

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量大、牵涉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问题,应该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一方面,立足湖北省财政资金收支实际,适当增加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重;同时,进一步扩宽农村信息化建设融资渠道,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私营企业资本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特有优势,打造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个人投入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量的增加[7]。另一方面,除了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资金预算外,还应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管理,严格规范建设资金的运用程序,增强建设资金相关监管人员的职责意识,尽可能防止建设资金被挪作它用,甚至中饱私囊,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2强化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打造专业服务队伍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鼎力相助,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专业化的信息化服务队伍。面对目前湖北省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信息化服务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应该从信息化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两个方面着手,打造专业的信息化服务队伍,进一步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抓好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工作。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规划,促进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优先抓好信息化服务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打造信息采集和分析师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带动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开展[7]。二是做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为其解除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建设新农村、成就大事业”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信息化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甚至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洪流之中,为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幅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整体水平。

3.3加强农民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信息运用能力

现代农业是知识和科技支持下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然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短板,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湖北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8]。因此,需要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培训,有效提升其农业信息运用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一是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重点帮扶部分农民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辅助生产,以此带动其他农户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生产[9]。二是投入人力资金搞好农民信息化技能专门培训,提高其信息运用能力。考虑到农民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应将艰涩难懂、生硬枯燥的信息化教材通过专业人士转化为通俗易懂、简便易学的培训资料,调动农民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并给予农民更多的信息化实践操作平台,切实提高农民信息化技能培训效果。三是建立专家学者与普通农民的信息交流平台,让农民在遇到信息方面的难题时能够及时得到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

[参考文献]

[1]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26~32.

[2]孔晓娟,邹静琴,黄嘉琪.“乡村信息化善治”:乡村治理的目标选择和路径分析——以广东农村信息化实践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4,(15):231~236.

[3]陈静.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1265~1269.

[4]汤曼,夏建群.农村信息化主要问题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6):39~41.

[5]王继新,岳奎.种田农民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湖北省758户农民的问卷调查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6):55~60.

[6]刘艳芳,李晓玲.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5,(1):223~225.

[7]陈开江,寸家菊.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5,(6):58~60.

[8]汪发元,罗昆.平原和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困难及愿望比较分析——以湖北省10个农业创业培训基地培训班学员为例[J].学术论坛,2014,(7):41~45.

[9]龙海,刘小平,黄河.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服务现状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148~152.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简介]胡发龙(1983-),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信息化发展,yxhfl@136.com。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9-0083-04

[引著格式]胡发龙.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改革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9):83~86.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