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研
——以广东高校为例*
2016-06-13邢方敏黎莉林新宏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515
邢方敏 黎莉 林新宏(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515)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研
——以广东高校为例*
邢方敏黎莉*林新宏
(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8所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存在着教学任务重,教学理论、方法、技能欠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协调;生活压力大,职称晋升困难;组织和自我职业发展规划缺失等问题和困难。提出了鼓励高年资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培训;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完善教学考核机制;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组织支持环境,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制度;建立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注重信息的双向沟通等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Abstract:On the survey status of young teachers'career development from eigh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re are heavy task of teaching,lack of teaching theory,methods and skills;un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life stress,difficult job promotion;lack of organization and self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other issues and difficulties.We proposed to encourage"one on one"mentoring for high qualification teachers and young teachers,strengthen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methods of the young teachers;establish a virtuous circle mutually reinforc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perfec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to support 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reform the existing title appraisal system;establish teacher career management system,focusing on two-way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oung teachers;Career development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8万,占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2%[1]。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主体,亦是培养未来国际一流人才的主力军。而就目前国内相关调研来看,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较同学历类型的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无优越感,不利于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是指以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主旨,教师有效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等综合技能的形成和培养,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支持和个人发展四个方面[2]。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主体是高校组织和教师个体,最终目的是促进他们在高校组织环境中作为个体的全面成长。本次调研即以四个主要方面为主要内容开展。
广东省属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珠三角区域经济发达,粤东、粤西、粤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广东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8所高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高校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农业类等五种类型;按照层次可以分为985(含211)、部委重点、省重点高校以及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按照地域可以分为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及较不发达的粤北、粤东、粤西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为了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我们同时采用了访谈法作为有效补充。基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了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文化程度、职称等;2.教学发展情况: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掌握、教学内容方法的自主革新、教学技能提升途径、教学效果自我满意度等;3.专业发展情况:包括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学历层次、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立项、参加学术会议情况、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协调状况等;4.组织支持情况:包括职称晋升制度、教学考核机制、培训与进修、支持环境的创造情况等;5.个人发展情况:包括个人发展现状(被调查者对经济收入状况、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心理状况、工作和家庭情况等指标的满意度)、职业发展相关自我认知、目标及规划等。
(三)数据处理
表1 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情况(%)
表2 青年教师近3年论文发表及科研项目立项情况(%)
表3 青年教师对组织支持职业发展情况的满意度(%)
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37份,分析剔除25份回答方式不正确或数据不完整的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312份。从有效样本分布情况来看,青年教师中男性教师占46%、女性教师占54%,女教师比例略高于男教师;文化程度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及以上)比例高达83%,本科及以下的比例为17%;在职称方面,初级占17%、中级占63%、副高级占15%、高级占5%。对回收后的有效问卷中的选择题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对开放性问题只做描述性统计分析[3]。
三、广东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状况如下:
(一)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基本情况
从教学工作量情况来看,大部分广东高校青年教师的周课时量均在10节以上;从学历层次来看,硕、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周教学时数主要集中在10节至16节,超过半数的本科学历层次青年教师周教学时数在16节以上,周教学时数与教师的学历层次几成反比,青年教师已基本成为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主力军。从教学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来看,高达71.9%的青年教师的对岗前培训效果不满意;对教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掌握、教学内容方法的自主革新、教学技能提升途径等满意度不高,教学效果自我满意度低,如表1所示。
(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根据实际调查与部分访谈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强烈愿望,且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方面较本科及以下层次教师意愿更加强烈,而硕士、学士学位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对提高自身学历层次的意愿更加强烈。学历层次越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越困难(见表2)。在对不同学历层次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协调状况的调查看出,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矛盾,对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其中,学历层次越高,对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作用越持肯定态度。
(三)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组织支持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近半数的青年教师对目前的职称晋升制度、教学考核机制不满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提供的培训与进修机会总体满意,说明学校在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方面尽量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调查显示,有39.2%的教师对学校当前的组织支持环境不满意,看来,学校在为青年教师营造职业发展的支持环境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
(四)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情况
被调查的广大青年教师对心理状况、家庭生活和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较高,对社会交往、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一般,对经济收入的不满意度较高,为56.4%,这与广东某些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有关。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相关自我认知、目标及规划的调查显示(如表4),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大多数人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认知明确,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愿意在教师职业领域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但仍有2.9%的教师有转行的动摇思想。虽然如此,却有高达63.2%的青年教师没有给自己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高校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与帮助亟待建立与完善。
表4 青年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认知、目标及规划(%)
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教学任务重,教学理论、方法、技能欠缺
此次调查得出,大部分广东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已基本成为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主力军。然而,高校青年教师一般由非师范专业毕业入职,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一点教育教学经历就走上讲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即使各省和高校都有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但从调查结果看,仍有7.6%的人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培训;此外,高达71.9%的人对岗前培训效果不满意。问题集中在对现有教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掌握、教学内容方法的自主革新以及教学技能提升途径等方面。而且,多数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满意。
对策一:鼓励高年资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教授、副教授等高年资教师作为高校的宝贵人才,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大都已形成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且在提高学历、职称等方面压力相对较小,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教学,培养“接班人”,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对策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培训。近几年,响应教育部号召,高校纷纷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从部分高校的实践来看,收效并不明显。各高校需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途径地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及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协调
在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杠杆的指挥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常年不更新教学内容,长期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索然寡味,这样能培养出优秀创新人才吗?此外,有不少人认为:为了评职称而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学术行为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作用并不确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教书育人无心、晋升职称困难的两难局面。
对策一: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校有关部门需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的体制机制,探索新的激励模式。例如,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获取本课程的前沿进展,实现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对策二: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将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评估等评教制度落到实处,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将教师的教学考核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主要标准,继续探索并完善“教学一票否决制”。
(三)问题:生活压力大,职称晋升困难
此次调查显示,有56.4%的青年教师对目前的经济收入不满意,这与广东某些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有关;对社会交往、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一般,这也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近半数青年教师对目前的职称晋升制度不满意,这已成为制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
对策一:学校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组织支持环境。在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收入”、“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与人文关怀,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灵活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在产学研等行业自由转换。
对策二: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制度。进一步细化职称分类及评审标准,在鼓励教学的同时,让老师能多途径晋升,提升行业地位,满足自我发展需求。
(四)问题:组织和自我职业发展规划缺失
调查显示,高达63.2%的青年教师没有给自己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还没有切实开展起来,无法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对策一:高校建立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指定部门负责开展教师职业发展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指导与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将职业发展目标从仅仅追求个人的职业成功、生活幸福向追求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共同进步转变;将自我管理方式从随意的、自发的、无指导的个人活动向有计划的、有意识的、有组织指导的职业生涯管理转变[4]。
对策二:注重信息的双向沟通。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的双向沟通体系,一方面是高校管理的改善,组织应通过入职教育、岗前培训、教师座谈会、绩效评估与反馈、职业发展咨询等多种方式让教师了解学校,把握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所能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主动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学校所能提供的信息和帮助等。
参考文献
[1]戴建中,冯晓英,李伟东.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2]李丙红.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湖南省8所本科院校的抽样调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8):32-34.
[3]张志远,李俊林,赵金安.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10.
[4]李文.新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0(6):31-3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173-0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广东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及培育机制研究”(编号:2013JK036)
作者简介:邢方敏(1981,5-),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教育学院2015年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通讯作者:黎莉(1964,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