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比
2016-06-13王智
王智
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比
王智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人患者共65例,全部患者根据其自己的意愿选择股骨头置换术或者DHS内固定术,实验结束统计得到良好随访者61例,有30例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术,为置换组,31例接受DHS内固定术,为固定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等情况。结果 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为(93.40±10.80)min,其显著长于固定组的平均时间(83.20±13.70)min(P<0.01);置换组在住院时间、开始下地的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固定组(P<0.01);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股骨头置换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日渐增加,且许多老人很少得到子女等良好的照顾,这使得老年人发生外伤的几率有所增加,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外伤[1-2]。而对于本病的治疗方式目前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本研究对比分析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运城市急救中心共收治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人患者共65例,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与医生建议术式的综合评估选择股骨头置换术或者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术,实验结束统计得到良好随访者61例,有30例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术,为置换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7.3±6.1)岁;31例接受DHS内固定术为固定组,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78.7±8.4)岁。全部患者均排除要种的脏器疾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与观察指标[3]按照标准的股骨头置换术和DHS内固定术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1.2.1 置换组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T”字形切开后关节囊。将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屈膝90°,显露股骨颈。如果股骨矩完整,则可先行股骨颈截骨,于小粗隆上1.0 cm处电锯截断股骨颈,尽量保留股骨距,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粗隆等大骨折块,进一步内旋患肢,将骨折复位,用电锯修截股骨颈或用咬骨钳修整,防止过多骨块游离,在完整的大粗隆后侧钻孔,由此孔穿钢丝,经过股骨颈截骨平面的下方将骨折固定,并将大、小粗隆等大骨折块复位,用钢丝捆绑固定;如果股骨距不完整或小粗隆带着股骨颈的内下方骨折片,将双股钢丝的一股自股骨颈处穿过,另一股自小粗隆远侧紧贴小粗隆骨穿过,在大粗隆的远侧下方贴骨面穿过,捆扎固定,再行股骨颈截骨,这样尽可能的保留股骨距,恢复了原有的颈干角和前倾角。逐步扩髓,扩髓时应紧贴大转子侧或提前咬除大转子侧部分松质骨,以减小对股骨矩的挤压,扩髓满意后,冲洗髓腔,安放远端塞。搅拌骨水泥至拉丝状态时立即注入髓腔,以利于塑形并减少假体植入时对股骨矩和周围碎骨片的挤压。参照股骨矩植入股骨柄,股骨柄颈领托于股骨矩上,保持前倾10°,不必用力挤压假体,将周围多余骨水泥清除。将游离骨片复位黏于骨水泥上。骨水泥略干固后,用尖刃刀进一步清除多余骨水泥。完全干固后安装人工股骨头试模,选择适宜长度的双动头安装。复位后冲洗,紧缩缝合关节囊,切口内置胶管引流。
1.2.2 DHS内固定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C臂机监视下,骨牵引床上进行骨折闭合复位满意后,进行消毒铺单,自大粗隆下2~3 cm向下做大腿外侧直切口,切口长约7~8 cm,在大粗隆顶点下2~2.5 cm水平,用135°股骨颈干角定位器,于外侧皮质前后中点沿股骨颈向股骨头内钻入刻度导针达股骨头软骨面下0.5 cm左右,于该针上方平行钻入固定针1枚以防止骨折再移位。C臂机透视下证实导针正位像沿股骨颈长轴中至下1/3并平行于股骨距,侧位像在股骨颈中央。扩孔后,拧入长度合适的松质骨螺钉。依据骨折粉碎程度与部位,选择4~6孔钢板,皮质骨螺钉固定,再次透视,确认板、钉的位置。伤口内置引流管。患者手术均完成良好。完整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进行随访3~48个月,完整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使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疗效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手术时与术后部分情况比较 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固定组(P<0.01);置换组在住院时间、开始下地的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固定组(P<0.01);置换组的手术出血量与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时与术后部分情况比较(x±s)
2.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置换组全部愈合良好,治愈率为100.00%,出现并发症2例,均为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固定组有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治愈率为87.10%,并发肺部感染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2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44,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9,P<0.05)。
3 讨论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行动协调能力较差等原因,容易因意外而发生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由于老年人的自身修复能力差,许多老年人还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其外伤的愈合缓慢[4]。虽然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捷、螺钉固定性强等优点,但是老年患者由于基础体质等原因使得螺钉固定在一起的块状骨组织融合缓慢,甚至可能发生坏死而导致手术失败,治疗效果不佳[5-6]。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股骨头置换术除了手术时间稍长于内固定术外,其余如住院时间、开始下地的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情况等均明显的优于内固定术[7-8]。本研究也显示股骨头置换术的成功率为100.00%,而内固定术存在失败后再选择置换术的情况,老年患者本来身体状况较差,如此反复的手术治疗势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和精神负担。另外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也在股骨头置换术中比较少,可能因为置换术患者负重时间相对较短,能够及时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总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使用股骨头置换的效果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 张伟,李良满,梁庆威,等.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 28(7):814-817.
[2] 韦钊岚,李富明,程珂琳.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A 01):609-612.
[3] 孙维国,李皓桓,彭飞,等.采用Wagner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A 01):613-616.
[4] 王国胜,魏宁波,曹明宇.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22(2):121-129.
[5] 虞立,李传明,陈歆,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加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2,38(21):2562-2564.
[6] 吕应文,任周奎,于金华.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0):973-974.
[7] 李强,任占虎,谢红喜,等.骨牵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再认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6):559-561.
[8] 杜绍欢,陈华伟,林懿辉.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8):2810-28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16
山西 044000 运城市急救中心 (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