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2016-06-13郑琦献�オ�
郑琦献�オ�
[摘要]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可通过提出问题、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热点、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途径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81
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农村初中学生知识视野相对狭窄,交际能力不强,学习生活单调,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足对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兴趣不浓。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思维度,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探究,且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这种具有“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需要与愿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把教学内容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然后每个问题还可以拓展,延伸,层层推进。例如在讲授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第一框《依法治国》时,笔者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把它拓展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体现我国依法治国的例子。然后过渡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它拓展可以提出 “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把它再进一步拓展可以让学生讨论 “我国把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必要性”。问题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法最常用也是最关键的方法,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以它为铺垫。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榜样的感染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农村初中学生社交范围狭窄,社交能力欠缺,因此,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授教科版九年级第四课的第一框《感受小康》时,笔者提出问题:“现在城乡人们结婚迎亲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学生都肯定地回答:“小轿车。”笔者再提问:“追溯历史,想想你们爸爸、爷爷、祖辈结婚时用的交通工具。”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议论纷纷。最后教师总结:“当时的交通工具分别是摩托车、自行车、轿子。”由交通工具再延伸到吃、穿、住等方面,以这些变化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还可以用更直观的生活创设情境。比如在讲授九年级第十六课的第二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时,笔者这样导入“保护环境”方面的问题:“同学们看看自己座位周围有没有口香糖污迹或垃圾。” 学生不由自主地低头去看并议论。这样创设情境,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再是机械接受、被动识记的过程,而是个体意识与情感有机、自主地建构的过程。
三、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寄宿在学校,缺乏了解国内外时政热点的渠道和时间,因此,及时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既凸现思想品德学科特点,也易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在讲解教科版九年级第四课中《勤俭节约,文明消费》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项规定及我国提倡“光盘行动”这些热点展开讨论;讲解第十七课第一框《拒绝战争》时,可以以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这些热点为切入点进行讨论。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营造活跃、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直观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第一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可以播放歌曲《跪羊图》,让学生体会到子女应有跪羊之义,感恩孝敬父母,从而导入该框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最后播放视频《天堂的午餐》,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有所感悟,懂得“尽孝须趁早”,要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
总之,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符合现代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柳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