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定位
2016-06-13代流通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队广东广州5000广州市少年宫广东广州5060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060
何 强 陈 媚 代流通.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队,广东 广州 5000 ;.广州市少年宫,广东 广州 5060;.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060
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定位
何 强1陈 媚2代流通3
1.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队,广东 广州 510100 ;
2.广州市少年宫,广东 广州 510620;
3.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6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休闲时代的武术运动形式进行研究,并对休闲时代武术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主要从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及定位:武术运动形式;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休闲时代武术价值取向的定位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休闲时代 武术运动形式 价值取向
休闲时代是人们在好“玩”、好“洒”的过程中,达到健康体魄、娱乐身心、内外兼修的时代。人们通过“玩”“洒”提高身体素质,调节心理负担,缓解工作压力。与休闲时代相随的休闲体育则是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休闲时代即要保证武术运动的规范和有序的发展,又要符合休闲体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武术运动将以怎样的运动形式出现在现代社会及如何定位,价值取向如何定位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休闲时代的特征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同时,由于生产劳动自动化和家务劳动社会化,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这就给人们进入休闲时代提供了前提条件,预示着人们正在迈进休闲时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但真正把休闲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是近一百年的事情。休闲是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1]。因此休闲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人们对“玩”的需求,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2 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及定位
一个运动项目的定位决定了其以后在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回顾历史,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确定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以确保武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休闲时代的悄然进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唤起了社会体育事业的变化,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武术运动形式
表1 不同教材版本对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
由表1可知,纵观40余年来,对我国武术运动形式的论述发现,武术运动形式基本上是以套路和搏斗为主。不管运动形式如何变动,其中,武术套路始终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武术攻防对抗受到一定的限制,武术朝单纯的套路方向发展。在80年代以后,武术运动形式基本以套路和搏斗两条路线发展,虽然在表达上稍有不同,但其实质基本一样。在20世纪末,关于武术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的关系,一直是武术界讨论的热点。部分学者提出武术姓“武”不姓“舞”,要求武术套路必须突出技击特点,提出武术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密不可分,武术在未来的发展应朝打练结合的方向发展;部分学者认为武术套路和搏斗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运动形式,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两者可互不影响的各自发展。从武术发展现状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武术的两种运动形式在发展过程是背道而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套路演练失去了武术的技击本质,搏斗对抗却被世界其他搏斗项目所同化,失去了武术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提高攻防技能、张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从概念的表述中我们看出,武术运动形式增加了功法,相信这一改变是针对每年举行的功力大而提出的,因此有学者将武术运动形式分为套路、搏斗和功法三种运动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武术运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结合当前休闲时代人们对武术运动的需求,有必要对武术运动形式重新分类。本文认同:武术不应仅限“套路”和“散打”两种运动形式的走路,而是作为“运动项目的健身、防身竞技性”和作为“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医疗保健大众参与性”两条腿走路[3]。
2.2 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
2.2.1 适合全民健身的需求
目前武术运动形式的表述,不管的套路演练、搏斗对抗和功法较量,其定位基本上是建立在竞赛这一层面,主要表现形式为套路比赛、散打比赛和功力比赛。中华武术庞杂纷繁的表现形式,单一的竞技体育是不能概括的,因为竞技武术只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人的运动。因此根植于民间的武术运动必须为广大群众所享用,甚至全世界的人们享用。这一方面符合武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武术走出国门的举措。事实已经证明以竞技体育的定位已经不符合武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从生产劳动的束缚下得到了解放,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项目,在休闲时代理应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因此,对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要求放眼于全民健身的长远目标。
2.2.2 满足观众竞技观赏的需求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都有形式各异的比赛,传统武术目的是为了健身、养身和修身,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竞技武术同样也要为人们奉献出精彩的比赛,使得人民享受精神食粮。竞技武术套路经过多年改造,确实越来越具观赏性,但同时也越来越的背离了武术的本源,成为名义上的“竞技之术”,而实质上“花拳绣腿”[4]。而传统武术却失去了原有的群众基础,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式,发展武术运动当务之急是吸引更多的观众眼球,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争夺更多的观众。所以提高武术的竞技水平,发展观众喜欢看的武术和喜欢练的武术是其定位的标准之一。
2.2.3 挖掘其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尤其与哲学、宗教和运动医学等关系密切,对于习武之人,也更重武德修养和尚武精神。武林中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习德”的谚语,将人品和德行作为学武的先决条件。尚武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而这正是一个优秀民族必须具备的。武术也是一门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极深。在中国武术史上,儒、道、释三家对中国武术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武术的内涵,加快了武术发展的速度[5]。运动形式是通过肢体来表现武术的深邃的内涵,因此,对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关系到武术朝单一的体育项目发展还是朝构建武术学科体系方向发展的选择。
3 休闲时代武术价值取向的定位
价值取向是作为理性层面的行为取向,它体现了主体的需要和价值观念在特定情景中的统一,因此价值取向在不同社会和不同时期,人们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6]。这是教科书上对武术作用的诠释。
3.1 体现健身娱乐价值功能
体闲时代对社会体育的需要性是因为社会体育是体育最终目的的最佳表现形式。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体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7],武术也不例外。因此根据武术的作用和休闲时代的社会特性,武术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大众健身与娱乐方面。武术要在休闲时代发展壮大,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健身价值,以承认和肯定个体的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人是社会财富的具体创造者和承担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具体创造者和承担者,是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具体承载主体。无论从现实出发和是从道义出发,都应把承认和肯定作为个体的人存在及其权利诉求作为前提和基点[8]。如果一味强调武术的竞技性,忽略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武术发展就会失去厚实的人文基础,与中华武术的精髓相违背。在休闲时代健身娱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因此武术运动必须顺应社会的变化,充分体现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加强传统武术健身功能的开发,满足人们健身的需要,举办高水平的竞技武术比赛,吸引广大群众眼球,让人们享受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武术需要吸引大众的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并学习武术。因此,将武术价值取向定位在大众健身和娱乐方面是符合休闲时代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武术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光明大道。
3.2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价值,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从长远利益来看,武术价值取向定位于国际化发展的可行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武术运动依赖于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随着社会生活和相应文化本位的历史演变,而发生形态乃至功能的变化。作为体育项目,武术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天然就是一项必定要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体育运动[9]。当今世界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根据目前世界的主流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这一现实,武术国际化势必会带来西方化,这对武术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我们提倡武术国际化不是现在就国际化,自从武术申奥失败以后,我们开始反思武术将怎样国际化的问题。
3.3 练好内功,蓄势待发,更好的迎接外来体育及其文化的挑战
武术现在面临着困境,如竞技武术比赛如何不失真,传统武术如何发展壮大,大众健身武术如何推广等。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来说是有道理的,我们应重新审视武术,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必须练好内功,蓄势待发,更好地迎接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为武术的国际化准备条件。
4 结论
(1)根据武术运动形式从“运动项目的健身、防身竞技性”和“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医疗保健大众参与性”两方面考虑,对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在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提高竞技武术观赏价值和体现中国文化深刻内涵三方面,对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关系到武术朝单一的体育项目发展还是朝构建武术学科体系方向发展的选择。(2)休闲时代武术价值取向的定位,应体现健身娱乐价值功能为主,使其更加适应休闲时代人们对武术运动的需求;充分发挥武术的传统文化价值,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又必须面对具体情况,练好内功,蓄势待发,更好地迎接西方体育及其文化的挑战,更好的适用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1]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 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75-78.
[3]李朝旭.对中国武术未来走向的再思考[J].体育学刊,2000(3):114-116.
[4]程大力.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2): 16-20.
[5]李朝旭,高 伟. 儒、道、释三家对中国武术的作用与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5-17.
[6]武术/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56.
[8]史 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J].经营与管理,2007(3):41-42.
[9]许宗祥.武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56.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orm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Wushu in the Leisure Time
He Qiang1Chen Mei2Dai Liutong3
(1. Guangdong Wushu Management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2.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20, China; 3.Graduate School of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20,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the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to the leisure time's Wushu movement form, and to the leisure time Wushu value orientation. Mainly from the leisure time Wushu movement form and the localization; 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ims a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Wushu studies.
leisure time Wushu sport form value orientation
G85
A
2096—1839(2016)08—0054—03
1.何 强(1970~),男,高级教练。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