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温暖 照亮
2016-06-12刘宁霞
刘宁霞
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将于2016年12月1日在我们中华附小举行。本次研讨的专题是“整本书的阅读”,研讨的课外书是著名作家祁智的作品。我带的班本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刚好是《小水的除夕》,于是我承担了执教高年级研讨课的任务。
一天下午,导师潘文彬通知我,祁智先生要和我们一起讨论教学活动事宜。我知道每次五位名师组织活动之前要“碰撞”好几次,他们的智慧在“碰撞”中升华,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引领。可是,为了一次教研,竟然联系了作家本人,真是“兴师动众”啊!
雨,哗哗地下着,让人觉得更冷了。按照约定时间,我们陆续地到了。
五个导师一坐下,就自然地聊起活动的策划、筹备……我和其他几位要上课的老师则仔细地听着,希望得到切实的指导。
“你们几位上课的老师,对祁智的书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待会儿可以直接问。”潘文彬老师鼓励我们主动询问作家本人。
不大一会儿,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了,他,就是祁智先生。看着大家相互热情地打招呼,似乎并不陌生,我的紧张感没有了。
大家没说几句话,就切入了正题。
“祁老师,我们本次研讨的是整本书阅读,就是按照课标的理念,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您是作家,给孩子们写书,您认为孩子们的阅读应该是什么样的?”潘老师抛出一个话题。
“我认为阅读就是一种日常生活,就是每天要做的事,很普通平常。不要一谈读书,就端起架子,好像很神圣似的。”祁智老师想了想,说。
“我很赞同您的观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太神圣化、功利化。小学生的阅读,应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渐渐会读书。”杨树亚老师说。
“作为教师,尤其是低年段的教师,就要领着孩子,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们一起品尝书的芳香。”史春妍老师说话总是充满诗意。
“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次研讨就是用祁智先生的三本书来做个例子。作为老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潘老师把话题转向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的作用。
我们一边听,一边思考着,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一门课程,它不同于平时的自由阅读,怎样在课堂上体现教学价值呢?
“祁老师,您写《芝麻开门》和《小水的除夕》时,想告诉孩子们什么?”一位老师问。
祁老师说:“《芝麻开门》是我好几年前的作品。其实,这本书的作者应该就是孩子们自己。当时我写这本书之前,去了好几所学校,找了好多小朋友,让他们为我提供‘情报,把班级有意思的事情告诉我。结果,我还真收到了许多小朋友的回信,搜集了很多孩子们的故事。后来,我把这些故事整理好,就有了《芝麻开门》。”
“难怪里面的故事生动有趣呢!我读了都想笑。”另一位老师说。
“《小水的除夕》应该是我自己的生活回顾。书中的‘小水,就是我。书中的好多故事就是我童年的往事。书中的刘锦辉、孙定远、小麦……都是我童年的伙伴。那时候,生活贫穷,可是,回忆起来仍是历历在目、趣味无穷啊!”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向祁老师发问,祁老师和颜悦色地回答着。我们对他的作品了解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了,心里不由得温暖起来。
“这么好的书,应该引领学生来读。我们这次就来研讨‘祁智笔下的人和事,你们看行不行?”潘老师再次点亮了我们的思考。
“课外阅读课,有许多课型。我们如何按照年段,呈现不同的课型?大家再议一议。”金立义老师的话又引起我们的一番讨论。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作为本次研讨执教教师的我,对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了,目标清晰了,我甚至开始思量如何设计我的教学环节。
等大家完成活动的筹划工作,我走出饭店,外面依然风雨交加,但此时的我,却并不觉得冷。
亲身经历了一次名师工作室活动前的“碰撞”,我被深深感动了!感动于名师们对语文教育的高瞻远瞩,感动于名师们创新教育的智慧,感动于名师们精诚合作的胸怀……
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每一次名师工作室的活动都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对课标、对语文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照亮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