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在糖尿病合并症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2016-06-12李会娟邵桂芳李红卫毛晓燕沈和荣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昆山215300

河北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

李会娟, 邵桂芳, 田 田, 李红卫, 毛晓燕, 方 静, 沈和荣(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在糖尿病合并症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李会娟, 邵桂芳, 田 田, 李红卫, 毛晓燕, 方 静, 沈和荣∗∗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水平在糖尿病合并症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6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22例。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法检测EMPs水平。结果:糖尿病各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与FBG、TC、TG呈正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有血管病变患者,内皮细胞微颗粒明显增高,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作为判断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 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微颗粒

∗∗通讯作者

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本文主要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浆中EMPs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EMP水平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自身免疫病、血小板功能障碍者。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6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颈动脉彩超示有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存在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病变)22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男14,女12例;年龄39~72岁,平均(52.5±9.8)岁。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男18,女14例;年龄41~75岁,平均(53.2 ±11.5)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男12,女10例;年龄38~73岁,平均(52.8±10.5)岁。对照组男22,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51.5±10.9)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1.2.1样本采集:空腹抽取研究对象肘静脉血2mL,于EDTA-K2抗凝管中,离心(1000rpm×5min),获取含血小板丰富的血浆,离心(3000rpm×5min)获取贫血小板血浆。

1.2.2血浆微颗粒的检测[2]:将特异性荧光抗体(anti -CD31-PE,anti-CD42-FITC)和同等数量的同型对照抗体(美国Immunotech公司产品)加入到5uL贫血小板血浆中,室温下孵育30min。随后将500uLPBS和5uL F1ow-CountTM荧光微球加入,充分混匀,于FC-500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公司)上机检测。以直径为0.3 um和08um的标准微球设定细胞门,每支待检样本中加入大约10 um数量已知的绝对计数微球(美国Immunotech公司产品)。收集50000个颗粒后停止计数,绝对计数微球的浓度法计算EMPs浓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所有资料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BMI、FBG和HbA1C和EMPs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相关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比较:糖尿病各组BMI、FBG和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糖尿病组和对照组EMPs水平比较:糖尿病组EMP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EMPs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EMPs水平比较

2.3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与FBG、TC、TG呈正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见表3。

表3 EMPs水平与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3讨 论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冠脉疾病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3]。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斑块不稳定的始动因素,是导致血管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4]。建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定量检测方法对于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MP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有血管病变患者,EMPs明显增高。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和血液之间的单层细胞,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防止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炎性因子,但是在病理状态下会合成和释放多种损伤物质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在受到损伤、缺氧或炎症刺激是释放EMPs,其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和膜内容物(核物质与部分细胞质)组成[5]。

EMPs具有促凝、促炎症和改变血管功能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导致内皮功能的损害,EMPs水平升高。EMPs表面黏附分子加速了血小板的聚集,同时可以稳固已形成的血栓,还可通过稳固EMPs与血小板的连接,导致血栓的形成。EMPs的促炎症性质主要表现在其增加NADPH氧化酶的活性,促进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血管。持续血糖升高状态下,EMPs可降低NF-kB的活性及NO的利用率,而NO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慢性高血糖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其可刺激EMPs的水平升高,通过刺激活性氧簇,导致糖尿病动脉血管硬化。本组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与FBG、TC、TG呈正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EMPs水平与FBG、TC、TG具有相关性。李旺俊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EMPs水平与与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本文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魏聪,申锷,胡兵.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0):1292~1296.

[2] 李旺俊.内皮细胞微颗粒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4.

[3] Potenza MA,Gag1iardi S,Nacci C,et a1. Endothe1ia1 dysfunction in diabetes:from mechanisms to therapeutic targets [J].Curr Med Chem,2009,16(6):94~112.

[4] 夏金盈,李莹.内皮微颗粒与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0):792~793.

[5] 田刚,任燕,卢群,等.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微粒释放并促进细胞凋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5.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Development

LI Huijuan, SHAO Guifang, TIAN Tian, et al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Jiangsu Kunshan 215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1inica1 significance of endothe1ia1 micropartic1es (EMPs) in diabetic comp1ications deve1opment. Metho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1 were divided into simp1e diabetes group (n=26 cases),diabetic vascu1ar comp1ication group (n=32 cases) and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group (n=22 cases). Another 40 hea1thy peop1e undergoing hea1th examination were used as the contro1 group. F1ow cytometr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1eve1 of EMPs. Result: The BMI,FBG and HbA1C 1eve1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ignificant1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1 group (P<0.05) and the same to EMPs (P<0.05). The EMPs 1eve1 of patients in diabetic vascu1ar comp1ication group and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group were significant1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imp1e diabetes group (P<0.05). The EMPs 1eve1 was positive1y corre1ated with FBG,TC and TG. Conclusion: The EMPs 1eve1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higher,especia11y for the patients with vascu1opathy. The EMPs 1eve1 can ref1ect the 1eve1 of the function of endothe1ia1 ce11s and be used as an index to eva1uate the 1esion extent.

Key words:Diabetes; Vascu1opathy; Endothe1ia1 micropartic1es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2.034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2-0270-03

基金项目:∗江苏省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编号:KS1330)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