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钙蛋白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6-06-12刘缨红郑琼莉王代宗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武汉430030

河北医学 2016年2期

戴 榕, 刘缨红, 郑琼莉, 王代宗(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30)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钙蛋白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戴 榕, 刘缨红, 郑琼莉, 王代宗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钙蛋白T(c Tn-T)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及45例冠心病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查两组手术前后血清hs-CRP和cTn-T水平,并记录观察组PCI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hs-CRP和cTn-T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治疗冠心病中效果明显在,但同时会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对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的CHD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hs-CRP和cTn-T作为重要检测指标在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心肌钙蛋白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及45例冠心病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查两组手术前后血清hs-CRP和cTn-T水平,并记录观察组PCI手术相关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及45例冠心病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4.9±1.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53.8±1.6)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符合临床研究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形式,均是在C型臂数字减影造影机下进行,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医护人员要完成造影剂球囊血管,采用支架植入的形式。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检查,在手术当日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散射的形式测定血清值,免疫层析法测定cTn-T水平[1]。在手术过程中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支架释放、血管扩张及支架数目等。术后24h后抽取静脉血再次进行检查。对照组的检查方式和观察组一样。

1.3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hs-CRP和cTn-T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cTn-T水平比较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0,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n)

3讨 论

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反应时的时相蛋白,同时也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如果出现急性感染或者组织损伤的情况,患者自身机体会出现不良反应。激活吞噬细胞和其他白细胞会产生IL-6、IL-1等细胞因子,细胞达到肝脏时会促进肝细胞产生炎症,由于血液中的CRP浓度比较高,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本身起到调节的作用[2]。由于外周淋巴细胞能合成少量的CRP,在炎症急性发作期间,血清自身的CRP水平也会随之提升,此外由于浓度标准比较低,血清CRP成为诊断急性炎症及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2]。在血清CRP判断期间,基于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指标的特殊性,必须对血清值进行控制,减少不良炎症的反应。此外CRP的血液含量比较低,正常人的血清CRP浓度大约为0.8mL/ L,90%正常人的血清浓度<3mL/ L。基于检查形式和控制指标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对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估,明确一级预防作用的要求[3]。CRP在健康和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血清值是不变的,此外由于血液中的CRP浓度和产生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是炎症激活比较客观的指标[4]。

由于CRP分子结构不同,多是由5个相似的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的,由于不同单位包含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必须对环状结构体系进行分析。此外根据CRP指标控制形式的要求,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对循环对称结构进行调整,使其适应CRP指标的要求。由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受体差异性比较大,如果出现淋巴细胞吞噬的情况,则会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甚至产生释放反应。由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比较明显,在抑制血小板聚集阶段,要妨碍血小板的血块收缩,不断刺激单核细胞表面因子。

Hs-CRP是一种新型的测定方式,根据临床实验室检验标准和控制机制的要求,血清CRP的浓度值变化比较大,在后续检测阶段,要将其应用到组织损伤和急性季军感染中,此外工作人员必须确定检测范围。基于冠心病的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传统的分析方式比较复杂,受到其他干预形式的影响,必须提升分析灵敏度,合理应用治疗方式。由于测定的低浓度值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影响,在慢性炎症疾病诊断过程中要对干预形式进行合理规划,适应介入治疗的本质性要求。

动脉粥样硬化阶段,由于血管内的诱导因子比较特殊,在后续控制阶段会不断促进白细胞聚集,甚至会损伤血管内膜。此外T细胞入侵到血管内,会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由于炎症反应形式比较特殊,根据CRP研究形式的特殊性,必须重视病理反应的要求,使其适应介入治疗的要求。由于介入治疗方式比较复杂,甚至会出现心肌局部病灶坏死的情况。由于发病机制和控制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了解动脉膜受损的实际情况,使其适应灌注损伤形式的要求。血清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其浓度和冠状动脉的反应程度存在必然的联系。由于冠状动脉炎症比较特殊,如果降低其稳定性,则必然会影响检测效果。血清hs-CRP和CHD的发生过程存在直接的联系,由于低估指标和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在冠状动脉慢性炎症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衡量指标,满足控制形式的要求。在冠状动脉慢性炎症诊断期间,会出现聚集和间接产生的作用,为了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情况,要释放大量的自由基,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由于补体激活或出现脂质沉降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激活路径,根据血管膜的实际情况,了解吞噬细胞的胆固醇。此外在后续控制期间,可以及时对控制因子和干预形式进行解析,由于血清值的变化比较明显,在控制期间,必须及时对危险评估因子和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hs-CRP和cTn-T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钙蛋白T(c Tn-T)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艳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T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2(1):98~100.

[2] 马圣庭,高成志,虞华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前应用维生素C钠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13(2):69~70.

[3] 王辉,刘震宇,张抒扬,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14(2):127~128.

[4] 王林青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3(2):369~370.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2.017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2-0223-03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基金立项课题,(编号:2012R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