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学新论
2016-06-12张小红
张小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4-01
在职业教育中,语文学科归属于文化基础学科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教师要研究符合中专实际的特色教学,才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需求,才能迅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专语文的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上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氛围。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中专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产生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建构主义教学论主张,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材所揭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探究的兴趣也最浓。所以,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材料和机会创设问题情境,努力让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例如,《项链》这篇小说很好地体现了作家莫泊桑高超的写作技巧,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家的巧妙构思,深入体会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心理特征,笔者在带领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结构线索之后,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设想当主人公玛蒂尔德发现项链无法找到时可能会有哪些抉择。学生被故事深深吸引,他们积极地为女主人公"出谋划策",归纳起来主要设想了以下几种结局:(1)告诉她的朋友实情,请求朋友的原谅;(2)逃走,这样她就不用经历十年劳苦了;(3)买一条假项链还给她的朋友,但不告诉朋友事实真相;(4)出卖美貌青春以换取金钱,然后买真项链来赔偿;(5)自杀。学生们把几种假设的理由一一进行陈述,当笔者建议大家把作家设计的结局与他们设想的结局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一下哪一种结局更有意义时,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赞同书中的这个结局,一致认为只有书中的这个结局才更具深刻的教育意义,进而领悟到作家的独具匠心。
2.教师要大胆、创新地使用教材
从职业中专语文教材看,虽几经改革,但大部分还是从陈旧的高中教材中选取一些篇目,不能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当今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高,"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已成为社会对现代人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中职语文教材显然缺少现代气息和时代感。
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好的课堂不应该只是看教师教会学生什么,还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适当地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授课除了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须搜集与专业相关,又能体现出语文知识与技能特点的文章补充进教材。这样,既可增加信息量,又可保证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如在讲杨振宁的《邓稼先》时,可紧紧抓住"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话,拓深讲解中国文人几千年固有的一脉相传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文精神。通过讲解杜甫、诸葛亮、苏轼等著名文人的人生追求与命运,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难免会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材、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直接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之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这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主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一小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要求学生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专语文教师应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并和专业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