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生态系统文献综述

2016-06-12朱何璇叶红诗赵凡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业

朱何璇 叶红诗 赵凡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创业生态系统文献综述

朱何璇 叶红诗 赵凡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首先对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进行研究;再次对创业生态系统体系进行研究,主要对评价体系和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之上,以大学生创业为例,构建基于协同论的创业生态系统;最后提出研究意义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创业 生态系统协同 论文献综述

资助项目:2015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5R406044)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5LY11)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国际竞争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创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之一。但是创业活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类经济主体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能够充分滋养创业活动,协助提升创业绩效,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协同有效发展对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对创业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为理性认识创业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的界定

创业活动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才会产生,不能再真空中完成。创业者也会根据环境的不同影响选择不同的创业方式。近年来,国外学者(Aldrich,1990;Tan,1998;Carroll& Khessina,2005)尝试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创业环境中各类组织以及相关的社会人群对于创业过程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MIT)是创业教育方面的佼佼者,是各国各大高校竞相模仿与研究的对象。MIT形成了数十个项目组织和中心共同在校园内培养创业精神的“创业生态系统”。2005年,MIT正式推出“创业生态系统”项目,致力于将波士顿地区的大学、创业者、企业、投资人和社区整合成一个良性区域创业生态系统。MIT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创业课程和师资、资源和出版、项目和中心、学生社团四部分组成。Prahalad(Prahalad C.K.,2005)对创业生态系统定义是:能使动机、传统各异、规模、影响力不同的私营部门、社会主体协同发展、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一个具有共生关系的生态系统。国际私营企业中心(CIPE)项目官员Colin Buerger (2013)则认为广义上的创业生态系统是影响创业者日常经营的机构、制度、资源的组合。

我国国内学者也对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林嵩(2011)认为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新创立的企业以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高坊洪(2014)则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的本质类似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基本一致,与创业环境相比,创业生态系统的定义更多体现了组织生态学的特征。

三、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2011年Isenberg团队提出了百森创业生态系统项目(BEEP)。于此同时,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坦桑尼亚、西班牙、土耳其、阿根廷、波多黎各等多国也在陆续开展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沈漪文,卢智健,2013)。同一年,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以支持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为核心的“创业美国”计划(丁宏,2012)。可见,国外对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

而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如北京中关村、天津和浙江杭州等地研究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但是这些研究的视角大多数仍然集中在创业活动本身,很少有研究把创业活动进一步放在整个区域发展的背景下来探讨环境要素、外部组织机构、政策体系等内在协同作用对于创业活动的作用,尚未形成系统的指标体系。

四、创业生态系统体系研究

环境对创业会产生一系列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如果把大学生创业置于一个非健康的创业生态系统中,环境内的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导致创业者不能及时把握创业的最佳机会,进而最终引起创业失败(Hannan&Freeman,1977)。因此,研究创业离不开对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丰富,要素多元化,这就导致创业生态系统的指标多元化。Isenberg(2011)指出,实际的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可以多达数百个,主要可以分为政策和领导、市场、人力资本、制度和基础设施体系、融资和文化等六个方面。但是他仅仅着眼于创业生态系统一般的因果关系的研究。Cohen(2005)则将提炼了最关键的九个基本要素:非正式社会网络、正式社会网络中的大学、政府、专业的和支撑服务、资本资源、人才储备和大公司,以及基础设施和文化。美国创业调查公司Startup Genome联合西班牙电信公司发布了《全球城市创业生态系统报告2012》。报告中指出,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创业生态系统衡量指标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一是创业产出指数:代表该地区创业企业的成熟度和规模;二是风险资本指数:用意衡量该一个创业生态系统中风险资本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三是公司业绩指数:用来衡量区域中初创企业的整体业绩和潜力;四是心态指数:用来衡量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如变革能力、挑战能力等);五是引领潮流指数:用来衡量创业企业在运用新技术、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保持尖端领先地位的能力;六是支撑指数:用来衡量创业生态系统中支撑网络的质量(如创业指导、公共服务供应商、各类资金来源);七是人才指数:用来衡量创业者的才能;八是差异性指数:以硅谷为基准,用来衡量各个创业生态系统与硅谷的差异。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在2013年发布的报告《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round the Globe and Company Growth Dynamics》中指出,创业生态系统分为八个主要的支柱要素:开放的市场、人力资本、金融融资、支撑体系、管理模式和基础设施、教育和培训、大学、文化。同时,论坛与斯坦福大学团队、Ernst&Young团队和Endeavor团队联合展开调查,对全球1000多位创业者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对创业来说,开放的市场、人力资本、融资和金融是对企业成长最重要的因素。

不少政府、发展机构和学校都关注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研究,并开发设计了全面的分析工具来评价和追踪生态体系的发展。其中比较权威的评价体系有:

百森商学院的百森创业生态系统项目(BWWK),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资产映射图,乔治梅森大学的全球创业发展指数(GEDI),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创业测量框架、世界银行的全球经商报告、世界经济论坛的创业生态系统。但这些体系都有共同聚焦的常见要素,共可归纳为以下十种,见下表1:

表1. 创业生态系统评价体系一览表

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创业生态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比如,王顺(2004)构建了一套完整、动态、可操作的城市人才环境评价体系体系对人才环境系统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具体分了人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六个子目标;周丽(2006)构建一套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环境系统及政策法律、金融、智力、社会、产业等五大支撑体系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国内外的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要素分类各不相同,而当前有关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只强调了创业生态系统的相关要素构成,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些要素与外部单位的合作关系,而从宏观角度下分析创业各生态种群要素之间协同优化的科学研究十分缺乏。

五、基于协同论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以大学生创业为例

协同论研究的是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的特征及其协同机理。协同论的创始者哈肯表示,不管各个系统属性如何千差万别,当放置在一个环境中时,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种群同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高度互动。生态因子决定生态系统的平衡,每个因素的不同都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差异。创业生态系统也亦如此,种群间关系会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转情况与效应发挥(刘振亚,2014)。优化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协调好各创业生态种群间的关系,使各个种群发挥出最有利的效力,有助于协调各创业生态种群间关系,可以增强系统活力、丰富内部结构,实现系统稳定持续运转。

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中坚力量,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委以重任。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仅为1%,其中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得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大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没有达到协调同步的状态。大学生创业急需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构建和完善国家以及地区的创业生态系统,对于大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国家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出台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为创业提供有力空间条件。所以创业活动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因素。其次,高校是孕育人才的摇篮,也是宣传创业、提供创业教育的主要基地,所以高校也是创业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次,根据已有的文献来看,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因素还有很多,结合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融资、人力资本和文化也是创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相关文献及国外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生态运转现状及发展态势,经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后,拟将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种群划分为5个主要因素,即“政府政策、高校支持、融资、人力资本和文化”,拟构建出如下图所示的创业生态系统协同体系。

图 创业生态系统协同体系图

大学生与政府、高校、人力资本、融资、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大学生最终能否成功创业,从整体上来说,取决于创业生态系统是否有效发挥作用;从局部来说,政府、高校等是否能够有效及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创业知识、专业指导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由上面构建的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对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也会产生相应的“回应”。

但是,基于协同论的理论,这样的创业生态体系是不完整的,只靠大学生与系统内各要素互动是不可能实现生态系统稳定、高效而持续地运行,完整的生态系统必定是多元化、结构性的。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应该由大学生、政府、高校、人力资本、融资、文化等系统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单向的互动关系,而是纵横交错的相互回应关系。评价这种回应关系是否有效,是评价大学生创业所处的生态系统是否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有利于系统内相关要素改进行为,从而发挥创业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因此,初步对各种群间的关系做出假设(如虚线所示),希望通过构建要素彼此间的关系来进行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协同体系构建, 例如:政府对应高校的关系为统筹管理关系,高校则对政府的政策应该积极响应和落实;政府管理融资机构、规范融资,融资机构则协助政府为大学生创业工作;融资机构为人力资本(如企业家、已创业成功人士等)提供资金支持,人力资本则可以成为风投者作为融资方的一部分;高校为创业提供人才,培育出优秀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反哺学校,为学校提供人力支持;创业的文化氛围则与政府、融资、人力资本和高校四个种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六、结论

通过对整个创业生态系统协同作用的发挥,可以揭示创业生态系统效应发挥机理。同时,可以发现并解决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存在问题,及时协调优化。也可以为政府决策和其它地区构建和完善创

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为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吸引更多人士加入到创业活动中,创造就业岗位减缓地区就业压力。使政府决策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再者,可以推动创业体系创新发展,建立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进而打造众创空间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但是,创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以上构建的创业生态系统协同体系仍然会有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寻找方法。虽然拟构建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协同体系,但需要进一步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严密的评价过程来客观评价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系统内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实现系统高效、持续地运转。

参考文献:

[1]Isenberg D J. The big idea: 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12): 107-111.

[2]Cohen B. Sustainable valley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15(1): 1-14.

[3]刘林青,夏清华,周潞.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初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03):19-26

[4]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58-62

[5]周方涛.基于AHP-DEA方法的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评价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3(01):8-14

[6]沈漪文、卢智健,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辨析[J].商业经济,2013(08):93-94

[7]张玲斌,董正英.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间协同效应研究[J] .生态经济,2014,30(05):103-105

[8]赵涛,刘光文,边伟军.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机构模式与功能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2011(24):78-82

[9]刘国权. 生态系统健康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发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10):20-24

[10]孙斌,郑垂勇.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序参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140-142.

作者简介:朱何璇(1989-),女,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叶红诗(1994-),男,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赵凡(199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站的运营诊断与设计优化
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价值观引导研究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借鉴国外经验大力推进郴州“创业之城”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