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人性化理念的居住区道路设计
2016-06-12巫思超
巫思超
摘 要:在居住生活的环境中,道路是作为居住区的骨架,是居住区空间组织的关键部分,起到了疏导交通作用,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围绕如何做好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做到以人为本,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生活空间和良好的邻里居住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 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
道路景观的设计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和社会的需求,在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增强,道路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前进,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小区的构建中,道路作为联系居住区各空间的桥梁,往往只是满足基本功能上的需要,并未涉及人们的内心感受,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设计。为了建设美好的居住区环境,围绕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创造至美的环境是现代人居环境的至高追求。
一、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为营造良好的住宅区生态环境服务,居住区道路设计应该把握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当环境景观设计引入生态设计思想时,居住区道路设计不能只是停留在生存的需要,而应该要升华为心灵和精神愉悦的高尚层次,从而满足人内心里真正的需求。
2.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合理设计居住区道路的前提,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流动性,需要全面系统考虑交通功能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居住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风格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当地的自然特征和地方特色,挑选出具体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中加以利用。
3.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原则——主要道路的布置要根据小区出入口的位置、主要干道的走势以及道路与小区超市、物业等建筑关系来考虑设计。同时从使用者的角度和要求出发,营造出疏密有致、舒适的景观步道,步道的设计不能过于死板,呈一条直线,要曲折迂回,不失乏味。
二、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1.安全性要素
作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桥梁,道路设计中重视的第一点:道路的安全性。首先在设计中,过境车辆应沿居住区周边绕线,避免穿越居住区,居住区开口与车行道路要保持一段距离,居民生活区域也尽量采用人车分流的措施,转弯的地段人为地控制车速等,从而提高居民在居住区行走时的安全性。
2.便捷性要素
居住区道路设置要考虑到两点:便捷性、通畅性。大部分人们行走的天性无非是直线行走或抄近道,如果我们在设计中违背常理,强制人们绕道,将影响人们的身心感受,即使居住区的景观建设的再美好,都会被人们抄近道的天性破坏,而去开拓出另一条近道。因此务必考虑人们行走的天性,做好便捷性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一条尽善尽美的归家道路。
3.分级排列要素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主体的需要,形成安全、舒适、宁静的生活环境,小区的道路规划应该分级设置。道路中兼顾识别性设计可以使居民和访客及时定位自己的位置,最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清晰的标识有利于加强人们对居住区的识别感,最大限度缩短人们寻找方位的时间,使小区道路达到了通畅、便捷、清晰的成效。
4.特殊通行要素
现代小区道路建设常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性,更方便人们出行,将人行道拓宽,主干道的宽度为此受到了影响,车辆的舒畅通行也受到了阻碍。居住区道路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各种车辆来维持正常运作,如搬家、垃圾、救护、消防、货运车辆等,它们都是小区运转的重要补充。生活区道路设计中的要对这些特殊车辆的通行进行考虑周全的考虑,防止突发情况对人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道路的规划要做到全面而灵活的考虑,不仅要考虑景观、安全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使用车辆。
三、 何为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作为一种人文思想,来源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着儒学精神,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融的“天人合一”,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重视人内心精神世界的感受。由此看来,注重个人情趣和爱好,追求和体验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的内在精神境界,也成为了当今“人性化”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根源。维克多巴巴纳克就人性化设计在60年代末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少数富裕人类服务;
(2)设计不应该只作为健康人群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弱势群体服务;
(3)设计应该认真思考地球此时有限资源使用量的问题,设计更应该为保护以及服务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有限资源。
维克多巴巴纳克指出设计的目标的根本宗旨就是在让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便捷和安全的产品,并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设计要对人类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负责,也要对人类不可分离的大自然负责。维克多巴巴纳克的这三个理论的观点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目标。
四、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理念应用
居住区用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依赖居住区道路来衔接的,它是居住区景观的骨干和组成部分,要达到一个整体和系统,需通过道路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我们提出的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可分为:交通设计、标识设计、绿地设计、降噪设计等。
1.交通设计
居住区人性化交通设计与传统交通设计最本质的区别是:居住区人性化交通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在通行过程中的交通需要,将所有居民放在同等地位,以居民为设计中心和尺度,满足居民的需求,包括交通功能需求、安全需求、便捷需求和舒适性需求,使居民在道路通行中感受到安全、舒适与顺畅。居住区人性化交通设计要满足以下四点要求:
(1) 道路交通功能多元化,分为人车分流以及人车共行两种方式;
(2) 道路设计的观赏性与使用效率,道路的曲直相间互为配合,充分体现场地的魅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3) 消防车道的隐性处理,缩小硬景面积,加大居民的活动范围和扩大绿化空间;
(4) 无障碍交通道路的规划,从细节上关怀弱势群体,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建设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2.标识设计
为了引导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快速、准确进行辨识和获取方位信息,方便居民及访客最快捷到达目的地,居住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往往通过指示性文字、图形符号进行组合与排列,对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处理。现代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居住区道路标识系统应具备独特个性,追求人性化的发展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标识布置的位置、方式、大小、高度、数量上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理特点,细部设计要符合人体尺度要求。无障碍标识系统的应用与日趋完善,居住区标识系统已逐渐体现人性化原则。因此,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在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应用主要关注以下四点要求:
(1) 重视标识系统的规范性、系统性;
(2) 当多方位需要进行指示时,应尽量根据不同方位进行标识,使其立体化;
(3) 注重本土文化特色与丰富的历史背景;
(4) 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延续性。
3.绿地设计
道路绿化也是居住区道路景观的主要内容,道路绿化不仅美化了街景,大大提高了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有利于夏季行人与车辆的遮阳,还起到防风、减噪、降尘等作用。绿地设计给人们产生流动的美感,可以提供给居民观赏及休闲的绿色空间,将树木花草等景观合理进行规划和设计后,居住区生活环境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人性化绿化设计要关注以下几点:
(1) 不同路况,设有不同树种,有利于居民识别,掌握适地适树原则;
(2) 注重植物群落的建成,落叶乔木与常绿绿篱相结合;
(3)保留居住区内原存有的古树,体现人们文化情感和历史情感;
(4)绿化设计中注意保持植物造景的空间层次感,多增添植物品种、合理布置植物间的搭配;
(5)主干道路的树种可区别于城市街道的树种,充分体现居住区的独特。
4.降噪设计
关于交通噪音的处理方式,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消除噪音的来源,第二是噪音传播中进行拦截。防治居住区交通噪声的措施主要有:首先居住区位置的选择是关键的、其次综合考虑小区内部道路与小区外部交通之间的安排,还可通过有效的道路绿化和建筑合理布置等方面来治理噪声。
(1) 优化总体规划设计。首先要从声音的来源判断,在居住区的周围没有交通噪声显然达不到的,因此须从技术上处理好人车分流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减缓交通噪音的设计方法,控制好车流量才是减少交通噪声的关键;
(2) 合理设置道路声屏障,在建筑物与干道间设置专门的声屏障,对于来自小区外的交通噪音采用“避”与“隔”的方法处理;
(3) 利用绿化的降噪作用。绿色植物能产生降噪作用,其次又可以防尘、净化环境。
五、结语
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管是居民还是访客都能感到方便和安全,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营造和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创造就是表达人文思想,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对使用者的人性关怀,才能体现出设计的价值。从人们使用的角度和感受出发,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发挥道路系统在居住区中的关键作用,创造一个崭新的、人性化、景观化的居住生活环境。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深入思考,不断地提高,在完善道路功能的同时,创造人性化。这一切需要广大的优秀设计者不断研讨学习交流和共同努力,把人性化的理念真正融入到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常毅恒.浅谈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江西建材,2014(8).
[2]许娜子,陈亮明.居住区标识系统设计探洗[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1).
[3]王活.居住区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J].艺术科技,2013(3).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