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下的因材施教
2016-06-12王秋锋
王秋锋
摘要:"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尽管古今有异,但仍对现代教育有指导意义。职业教育下学生的现状要求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这一重要原则,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关键词: 因材施教;学生现状;问题学生;职业教育;班级管理;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9-01
"因材施教"作为一个古老的成语,可谓是尽人皆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生涯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至今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我们很有必要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重新深刻地去认识它,并灵活运用到职业教育中去。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突出的一点,当今的教育者所面对的则是大众教育、中小学的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向纵深化挺进的时代。由于这一历史性变化,对因材施教也应赋予新的内涵:一是教育者所面对的被教育者都存在着在身体、智力、社会经验、学习类型、学习能力、接受学习的适宜方式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兴趣、爱好和需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二是存在于具体的教学班级中的因材施教。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照顾到每个人的特点和需要。人在学习中总是存在差异的,不管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何,只要存在着差异,从我们就可区别不同的被教育者群体而实施不同的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底子薄,在初中阶段属于被冷落的群体。因此,职业学校更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违背因材施教原则所造成的问题
违背因材施教原则将有碍于我们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工作在教学班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面对同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幅度的不断拉大和差异层次的不断增多,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方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特别在当代教育中,由于教师在受到来自教学目标、任务、进度和升学率等多方面的压力下,故使相当数量的教师只注意抓优等生,在对待落伍的学生方面,则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造成"差生"更"差",致使因材施教原则变成了空谈或表面口号。
2.中等职业教育下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现状
2.1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有待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目的但具体目标或达到目标的途径并不明确,缺少学习的源动力。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学习的实用主义心理较为突出,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夯实,导致他们在学习某些基础理论课程或专业理论课程时情绪低迷,有的甚至表示就是不喜欢学习,有的有厌学情绪。
2.2欠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3学习的认知能力偏差,学习的探究性有待引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相对而言较为缺乏,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发生动摇,自我心理压力也因此而产生。由于学习缺乏探究性,致使许多学生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缺乏对所学专业知识课程及所学学科的整体把握。因此,理论知识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拓展,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受到较大的限制。
2.4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学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心理压力较大。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也从"统包统分" 转向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
3.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中应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也许有人会说"因材施教"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可在实际教学当中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对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任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分析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应为我们的学生想的更多、做的更多,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实现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职业学校学生既是职业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目的不太明确,也迷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在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困难心理的研究,采取各种富有成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总之,职业教育下学生的现状,要求教育工作者尽最大努力,贯彻"因材施教"这一重要原则,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华等著:《现代教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赫钦斯著、王承绪等译:《教育中的冲突》,《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