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12林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应用

林艳

摘 要: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教学需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通过合理融入历史故事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历史课堂的丰富性,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使我的教学效率大大得以提升。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应用;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39-03

历史是初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通过历史教学让现代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不断推动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我们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初中历史教师不自觉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主要以灌输历史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根本没有主动进行思考。因此,我在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通过适当穿插一些相关历史故事的方法,既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历史课堂参与度,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显著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下面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一些做法,以示同行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

1、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于对一切只是充满求职欲望的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形象思维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快速发展中。初中生对于生动的故事天生就有强烈的兴趣,而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能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力。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保持高度积极性,全程参与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历史故事,学生了解到详细的事件过程,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相对于抽象的理论讲解,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传授历史更能够加深学生记忆,便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2、历史故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清晰

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往往能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名称具象化,能使难以言说的事件主题感性化,能使复杂纠缠的事件经过清晰化。这些重要作用都是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显著优点,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讲故事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地描述历史上的一些细节,完整叙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将历史场景重新还原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历史中一些比较难记忆的时间、地点,历史故事能够很好地转换为故事中的细节,便于学生记忆。而对于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也变得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印象,大大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3、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较为频繁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和不可重复的过去性,历史教学的内容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蕴含着动人的小故事,这些都使讲故事成为许多历史教师在不知不觉中采取最多、最普遍的教学手段。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人们不仅能了解历史,而且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不忘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是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是充满智慧的,但由于积淀的尘垢,很多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让学生有沉重的负担之感。作为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历史的智慧纳入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历史学科,最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莫过于经过千百年积淀的历史故事,科学合理的使用它,既能突出主题,又能将学生引领进“乐学”的领域。学生对学习历史感兴趣了,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事半功倍,实现真正的高效。同时,历史故事蕴含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但是,在历史课堂上,讲怎样的历史故事,怎样讲历史故事,却一直是我苦苦思考的问题。我对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上有了如下一点体会和感悟。

1、导入新课时,引用历史故事

好的故事开头,往往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迅速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听者的感情。历史故事开头的方法很多,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动人心。

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传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然而,初中生对于这种教学内容完全没有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利用构思巧妙导入的方法,自然地将教学内容过渡到该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顺利完成对新课的有效导入。同时,教师在导入时,切忌故事时间过长,不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见短小精悍并且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学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

故事是否有趣,情节占了主要部分。应用于历史课堂的历史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过程的展开仍然是必要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选取主要情节,逐层铺展,注意节奏。

故事节奏的掌握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很多老师来说,即使心里有这种主次之分,往往在讲述故事的时仍很难把握。他们或是讲了半天,听者不知所云,或是变成了没有层次感的流水账。其实,历史故事虽短,但一般我们仍可以参考记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组织情节,所要做的就是抓住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主要情节做一些描写。总的来说,就是理清逻辑脉络,找到情节中各小部分的主题,将他们串联在一起。

成功的课前导入往往只能维持学生短暂的课堂注意力,一节课整整四十分钟,要想让学生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改变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3、课堂结束前设置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的结尾和开头同样重要,是整个故事所有的矛盾冲突的最后结果,也是教师本人主观倾向的最后表现,你爱什么,恨什么,准备告诉学生点什么,给学生什么启迪,都必须在结尾里完成。有人说“开头要俏,结尾要翘”,所谓“翘”,可以理解为生动,有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形成虎头蛇尾的教学模式,良好的开头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课堂结尾。潦草敷衍的结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结尾时也可以适当运用历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整节课留下深刻印象。

三、历史故事对历史教师的专业要求

前苏联教育学家梅姆林斯基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的中学生,多出生在世纪之交,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等,因此获取的知识也是多样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可谓是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尤其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知识。我深刻感受到要教好这些学生实在不容易。正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知识多元化,可选择的内容丰富多彩,如何选择合理的故事引入课堂?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合理的、真实可靠的?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达到故事效果的最高层次--带来价值和意义?课堂如何运用故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历史故事引入课堂,这些都是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现实考验和挑战。

要应对这些现实的挑战,合理的选择故事开展教学,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准确选取历史故事、创编历史故事,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历史教师一是要广泛阅读专业史籍资料,提高史料运用能力,尽可能从中选择恰当的故事类型;二是要有意识地从其他方面搜集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甚至一些民间传说、小说故事等,从中挖掘有用的历史信息;三是备课时要反复研讨教材,深入把握教材内容蕴含的思想价值;四是要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状况,以利于选择学生喜欢的故事类型,做到因材施教。

要讲好历史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和实践。积累,就是积累素材。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经常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留意一些历史故事,并且将其归纳记录在册,等到备课的时候,随时可以翻阅。实践,那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必须拿出一些时间来讲述搜集整理的历史故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在教学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有效途径的应用,正如高尔基所说“人总是爱听有趣的故事的,更不要说是孩子,他们甚至希望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也象讲故事一样。会不会讲故事、善不善于讲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人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的内涵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研究的一个落脚点。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整理故事、讲述故事、分析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喜爱历史,迷上历史,这才是历史故事在教学中运用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应用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